資料來源:115-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單位預算案-單位預算案第41頁
預算機關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承辦單位
預算金額
151,465,000 元(
計畫內容
1.農糧:   (1)農園藝作物新品種選育:水稻、大豆、落花生、小     麥、大麥、蕎麥、薏苡、高粱、葡萄、梨、番石榴     、芒果、百香果、甘藍、甜椒、番茄、甜瓜、菊花     、文心蘭、春石斛蘭、蕙蘭等新品系(種)選育。   (2)農園藝栽培技術精進與體系建置:進行強化水稻韌     性及良質米生產研究,建立特色雜糧作物輪作體系     及高接梨耐低溫生產技術,進行文心蘭種苗品質判     別之客觀條件研析與洋桔梗種苗品質提升技術開發     ,建立夏季花椰菜因應氣候變遷之調適技術1式。建     立中部地區百香果有機栽培技術管理清園及病蟲害     管理模式。 2.農政農輔:   (1)研發與推廣園藝療育技術:開發庭園植物套組與健     康促進實證,擴散與輔導之研究及推廣應用,建立     園藝療育師職能基準與分群園藝療育方案。   (2)進行食農教育研發及推動,執行中部地區食農多元     教材開發與推動之研究,辦理食農訓練課程及活動     提升全民食農素養。   (3)進行農業ESG永續經營推動研究與優質營農環境專區     推動淨零循環措施之重要因素研析,分析專區農民     對淨零循環相關政策、措施及操作的認知程度,藉     此釐清專區推動淨零循環措施之優先改善因素,作     為政策推動之參考。   (4)農業知識及成果推廣,發行農業推廣刊物、辦理記     者會、發布新聞稿、接待團體參訪、提供民眾技術     諮詢服務、辦理農民學院課程訓練、技術講習及政     策說明會,提升農民專業知識技能及最新政策內涵     。 3.防檢疫:   (1)針對農作物有害生物整合管理技術進行研發應用,     評估寡雄腐黴菌菌株及具線蟲寄生能力真菌之最適     液態增量條件、延伸使用範圍與其對植株毒害評估     。另進行病蟲害防治用之生物農藥菌株開發,並針     對防治蔬果貯藏性病害及胡瓜根腐病之菌株篩選、     功能性評估及建立防治評估方式。   (2)試驗開發適用於黃色黏紙監測害蟲之影像辨識技術     。 4.智慧農業:   (1)智動化微霧系統開發主動進行田區高溫降溫及雨後     用藥,並進行作物生育預測、病蟲害與生理障礙辨     識模型建立。   (2)葡萄園場域測試無人噴藥車,測試自主作業與連續     運轉測試;優化青花菜影像辨識模型,進行圖資蒐     集與場域驗證,結合智慧AI與電動採收;開發影像     辨識選苗系統與自動挑苗移苗機具,減輕人力負擔     、提升作業效率。   (3)省工機具與數位化栽培:智慧管理技術於百香果與     花胡瓜栽培之應用,以智慧管理技術結合田間降溫     與用藥需求,建立可於產業應用之模組,並導入產     業應用。 5.水資源:建構花椰菜與甘藍需水量資訊。 6.原鄉輔導:辦理原鄉地區農業技術輔導、技術講習及政  策說明會,提升農民專業知識技能及最新政策內涵。 7.農業淨零:   (1)淨零減碳:進行水稻間歇灌溉之田間試驗,水稻碳     排係數調查與水稻碳排模式建置。另研發低碳省工     農機具並整合示範電動化噴霧機、搬運機、肥料施     用機,並進行機具性能測試與成果擴散推廣。農業     淨零排放知識觀念推廣與輔導農民團體或農企業應     用數位工具。   (2)淨零碳匯:建置中部地區農耕土壤碳匯資料建置與     估算並開發改善高酸鹼值和鹽類濃度土壤作物異常     肥培技術。   (3)淨零循環:施用鹼性生物炭於酸性土壤中,評估對     酸性土壤改良效果。進行果木修剪枝條循環應用於     肥料開發及其碳化資材對土壤改良與作物生產之影     響。辦理農業從業人員講習課程並宣導農業循環概     念,增加農業循環意識。 8.安全供應鏈:進行國產農園作物加工製程技術及產品開  發,建立果實非破壞性成熟度判斷技術及優化甘藷採後  癒傷處理技術。 9.數位育種:水稻導入AI影像判識系統,提高新品系選拔  效率。結球白菜品系(種)性狀資料記錄電子化與標準格  式化。蒐集RGB影像及建立驗證場域,同步提供苗期表  型體與基因體進行應用,以建構對應之體學資料庫。  
預期成果
1.農糧:   (1)完成選育水稻新品系22個、雜糧作物108個自交系評     估、葡萄及梨各10品系選拔、蔬菜各30雜交組合選     拔,完成1個全紅大果番茄園藝性狀檢定。完成菊花     、文心蘭新品系試種及評估資料建置及春石斛蘭申     請遞件1案。完成蕙蘭雜交組合品系評估。育成大麥     新品種1個。   (2)完成水稻50年豐歉資料整理,建立稻麥輪作體系及     高接梨耐低溫生產技術各1式。完成文心蘭種苗品質     分析與判別客觀指標篩選,以及洋桔梗種苗品質提     升技術1式。夏季花椰菜調適技術之開發,改善花椰     菜夏季高溫結球障礙。透過百香果栽培管理方式改     進,減少百香果病蟲害,開發更有效的有機防治資     材。 2.農政農輔:   (1)完成園藝療育低光環境植物套組6款與趣味工具2項     ,與醫院跨域合作,完成療育活動對失智症患者健     康改善1案及量化數據1式。建立與醫療院所及大專     院校跨域合作執行園藝療育模式,完成園藝療育師     職能基準乙式,相關成果發布於期刊,並參與各式     展覽。   (2)食農教材開發與推動模式1式及辦理食農教育專業人     員共同培訓課程與宣導人員基礎培訓課程共2場次共     120人次;辦理食農教育展示體驗活動1場次2,000人     參與。   (3)完成建立中部地區可實踐之ESG指標1式與完成專區     推動淨零循環措施之重要績效分析成果1式。   (4)發行農情月刊、農業專訊及技術專刊共50,000冊、     辦理研究成果記者會4場次及發布新聞12則、接待團     體參觀850人次、完成農民消費者諮詢服務(電話、E     -mail)或教材提供合計750件、辦理農民學院訓練班     10班;辦理轄區農業技術講習12場次,傳遞800人次     ,宣導農業新知及資訊,提升農民專業知識技能。 3.防檢疫:   (1)完成寡雄腐黴菌利用液態增量培養時之最適增量條     件,並評估寡雄腐黴菌供試菌株之重要殘存構造-卵     孢子的最適發芽條件各一式。完成具線蟲寄生能力     之3株供試菌株對3種植物病原真菌之抑制效力評估     ,及供試菌株對植株毒害之影響。另篩選具有防治     蔬果貯藏性病害之酵母菌菌株1株,並建立施用模式     。完成1株具防治胡瓜根腐病之微生物菌株10公升發     酵配方1式,建立微生物農藥菌株發酵基礎資料。   (2)建立粉蝨、薊馬影像資料庫及辨識系統1式。 4.智慧農業:   (1)完成設施果樹環控穩產栽培系統開發,提升產量10%     ,辦理示範觀摩會,促進技術擴散應用。   (2)研製無人噴霧載具具備自主或遙控功能,提升作業     安全與效率,並建立性能測定標準;開發全電動化     採收載具,結合影像辨識技術,實現機械化採收;     持續優化智能挑苗與移苗機具,結合雲端與辨識系     統推廣於育苗場域,辦理觀摩會,促進機具應用與     產業媒合。   (3)省工機具與數位化栽培:推廣使用智動微霧降溫及     用藥設備面積達2公頃。 5.水資源:建立花椰菜及甘藍全生育期蒸發散量灌溉策略  1式。 6.原鄉輔導:辦理原鄉技術與農業政策講習5場次,參與  人數150人次。 7.農業淨零:   (1)淨零減碳:建立低碳間歇灌溉之田間標準栽培管理1     式及示範場域3處。水稻田間溫室氣體調查資料300     筆以上,優化或建置水稻甲烷排放模式1式。另完成     電動輔助省工機具開發,成果申請創新專利,推廣     低碳動力系統於農場域應用,提升農耕效率並改善     作業環境。辦理5場次淨零排放知識推廣課程與宣導     、宣導人數350人次、訪視3家農民團體或農企業淨     應用數位工具計算碳足跡及1場計畫成果發表。   (2)淨零碳匯:運用RothC模式預測不同管理情境碳動態     及設施土耕土壤團粒穩定度和電導度值關聯性。   (3)淨零循環:建立生物炭於水稻及絲瓜之酸性土壤改     良施用程序2式。應用果木修剪枝條料源,開發肥料     產品2式;樹枝生物碳應用於改良酸性土壤功效及作     物生產試驗報告1份。辦理3場次農業循環技術應用     講習課程、宣導人數350人次及參訪相關農業循環功     能之機關團體2家次。 8.安全供應鏈:建立柑橘類加工品製程1式、開發國產雜  糧健康即食產品1項、開發酪梨及番石榴非破壞性成熟  度判斷技術1式。 9.數位育種:建立白米外觀品質辨識模組1式。新增白菜  種原/育種材料目標性狀資訊蒐集及資料至少150筆以上  ,並建構白菜耐熱預測模型初稿1式。  
編號 科目 說明 數量 單位 單價 115預算 114預算 114差異 114比例
04 分場試驗研究 本分支計畫係辦理分場蔬菜、果樹品種及栽培管
理技術之研發及蘭花品種改良、其他分場經濟作
物試驗研究,其中投注於原住民族地區經費1,00
0千元。其內容如下:
1.業務費16,647千元。
 (1)員工教育訓練費50千元。
 (2)水電費470千元。
 (3)網路通訊、郵資、電話費等163千元。
 (4)資訊設備維修等服務費80千元(其中含資
   通安全經費20千元)。
 (5)田間試驗補償費及觀摩會活動場地租借等6
   5千元。
 (6)公務車輛燃料使用費及牌照稅等40千元。
 (7)公務車輛責任險及業務活動意外險、醫療
   險等100千元。
 (8)田間及實驗室試驗工作僱用約用人力2,286
   千元。
 (9)試驗用有機肥、農藥、肥料及栽培介質、
   試驗用藥品、器皿等5,454千元。
 (10)辦理研究業務所需印刷、保全、雜支等6,
    356千元。
 (11)分場辦公廳舍、實驗室等修繕費341千元
    。
 (12)公務車輛及辦公器具保養維修32千元。
 (13)各項機械、實驗儀器、機電設備及溫網室
    等所需維護費650千元。
 (14)國內差旅費510千元。
 (15)載運機具、試驗材料等運費50千元。
2.設備及投資729千元。
 (1)繪圖軟體等資訊設備154千元。
 (2)平台式底片掃描器等雜項設備575千元。
17,376,000 5,628,000 11,748,000 208.74%
2000 業務費 16,647,000 5,192,000 11,455,000 220.63%
2003 教育訓練費 50,000 30,000 20,000 66.67%
2006 水電費 470,000 350,000 120,000 34.29%
2009 通訊費 163,000 220,000 -57,000 -25.91%
2018 資訊服務費 80,000 80,000 0 0.00%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65,000 65,000 0 0.00%
2024 稅捐及規費 40,000 40,000 0 0.00%
2027 保險費 100,000 100,000 0 0.00%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2,286,000 1,797,000 489,000 27.21%
2051 物品 5,454,000 832,000 4,622,000 555.53%
2054 一般事務費 6,356,000 458,000 5,898,000 1,287.77%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341,000 341,000 0 0.00%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32,000 32,000 0 0.00%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650,000 127,000 523,000 411.81%
2072 國內旅費 510,000 700,000 -190,000 -27.14%
2081 運費 50,000 20,000 30,000 150.00%
3000 設備及投資 729,000 436,000 293,000 67.20%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154,000 252,000 -98,000 -38.89%
3035 雜項設備費 575,000 184,000 391,000 2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