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機關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承辦單位
預算金額
151,465,000 元()
計畫內容
1.農糧:
(1)農園藝作物新品種選育:水稻、大豆、落花生、小
麥、大麥、蕎麥、薏苡、高粱、葡萄、梨、番石榴
、芒果、百香果、甘藍、甜椒、番茄、甜瓜、菊花
、文心蘭、春石斛蘭、蕙蘭等新品系(種)選育。
(2)農園藝栽培技術精進與體系建置:進行強化水稻韌
性及良質米生產研究,建立特色雜糧作物輪作體系
及高接梨耐低溫生產技術,進行文心蘭種苗品質判
別之客觀條件研析與洋桔梗種苗品質提升技術開發
,建立夏季花椰菜因應氣候變遷之調適技術1式。建
立中部地區百香果有機栽培技術管理清園及病蟲害
管理模式。
2.農政農輔:
(1)研發與推廣園藝療育技術:開發庭園植物套組與健
康促進實證,擴散與輔導之研究及推廣應用,建立
園藝療育師職能基準與分群園藝療育方案。
(2)進行食農教育研發及推動,執行中部地區食農多元
教材開發與推動之研究,辦理食農訓練課程及活動
提升全民食農素養。
(3)進行農業ESG永續經營推動研究與優質營農環境專區
推動淨零循環措施之重要因素研析,分析專區農民
對淨零循環相關政策、措施及操作的認知程度,藉
此釐清專區推動淨零循環措施之優先改善因素,作
為政策推動之參考。
(4)農業知識及成果推廣,發行農業推廣刊物、辦理記
者會、發布新聞稿、接待團體參訪、提供民眾技術
諮詢服務、辦理農民學院課程訓練、技術講習及政
策說明會,提升農民專業知識技能及最新政策內涵
。
3.防檢疫:
(1)針對農作物有害生物整合管理技術進行研發應用,
評估寡雄腐黴菌菌株及具線蟲寄生能力真菌之最適
液態增量條件、延伸使用範圍與其對植株毒害評估
。另進行病蟲害防治用之生物農藥菌株開發,並針
對防治蔬果貯藏性病害及胡瓜根腐病之菌株篩選、
功能性評估及建立防治評估方式。
(2)試驗開發適用於黃色黏紙監測害蟲之影像辨識技術
。
4.智慧農業:
(1)智動化微霧系統開發主動進行田區高溫降溫及雨後
用藥,並進行作物生育預測、病蟲害與生理障礙辨
識模型建立。
(2)葡萄園場域測試無人噴藥車,測試自主作業與連續
運轉測試;優化青花菜影像辨識模型,進行圖資蒐
集與場域驗證,結合智慧AI與電動採收;開發影像
辨識選苗系統與自動挑苗移苗機具,減輕人力負擔
、提升作業效率。
(3)省工機具與數位化栽培:智慧管理技術於百香果與
花胡瓜栽培之應用,以智慧管理技術結合田間降溫
與用藥需求,建立可於產業應用之模組,並導入產
業應用。
5.水資源:建構花椰菜與甘藍需水量資訊。
6.原鄉輔導:辦理原鄉地區農業技術輔導、技術講習及政
策說明會,提升農民專業知識技能及最新政策內涵。
7.農業淨零:
(1)淨零減碳:進行水稻間歇灌溉之田間試驗,水稻碳
排係數調查與水稻碳排模式建置。另研發低碳省工
農機具並整合示範電動化噴霧機、搬運機、肥料施
用機,並進行機具性能測試與成果擴散推廣。農業
淨零排放知識觀念推廣與輔導農民團體或農企業應
用數位工具。
(2)淨零碳匯:建置中部地區農耕土壤碳匯資料建置與
估算並開發改善高酸鹼值和鹽類濃度土壤作物異常
肥培技術。
(3)淨零循環:施用鹼性生物炭於酸性土壤中,評估對
酸性土壤改良效果。進行果木修剪枝條循環應用於
肥料開發及其碳化資材對土壤改良與作物生產之影
響。辦理農業從業人員講習課程並宣導農業循環概
念,增加農業循環意識。
8.安全供應鏈:進行國產農園作物加工製程技術及產品開
發,建立果實非破壞性成熟度判斷技術及優化甘藷採後
癒傷處理技術。
9.數位育種:水稻導入AI影像判識系統,提高新品系選拔
效率。結球白菜品系(種)性狀資料記錄電子化與標準格
式化。蒐集RGB影像及建立驗證場域,同步提供苗期表
型體與基因體進行應用,以建構對應之體學資料庫。
預期成果
1.農糧:
(1)完成選育水稻新品系22個、雜糧作物108個自交系評
估、葡萄及梨各10品系選拔、蔬菜各30雜交組合選
拔,完成1個全紅大果番茄園藝性狀檢定。完成菊花
、文心蘭新品系試種及評估資料建置及春石斛蘭申
請遞件1案。完成蕙蘭雜交組合品系評估。育成大麥
新品種1個。
(2)完成水稻50年豐歉資料整理,建立稻麥輪作體系及
高接梨耐低溫生產技術各1式。完成文心蘭種苗品質
分析與判別客觀指標篩選,以及洋桔梗種苗品質提
升技術1式。夏季花椰菜調適技術之開發,改善花椰
菜夏季高溫結球障礙。透過百香果栽培管理方式改
進,減少百香果病蟲害,開發更有效的有機防治資
材。
2.農政農輔:
(1)完成園藝療育低光環境植物套組6款與趣味工具2項
,與醫院跨域合作,完成療育活動對失智症患者健
康改善1案及量化數據1式。建立與醫療院所及大專
院校跨域合作執行園藝療育模式,完成園藝療育師
職能基準乙式,相關成果發布於期刊,並參與各式
展覽。
(2)食農教材開發與推動模式1式及辦理食農教育專業人
員共同培訓課程與宣導人員基礎培訓課程共2場次共
120人次;辦理食農教育展示體驗活動1場次2,000人
參與。
(3)完成建立中部地區可實踐之ESG指標1式與完成專區
推動淨零循環措施之重要績效分析成果1式。
(4)發行農情月刊、農業專訊及技術專刊共50,000冊、
辦理研究成果記者會4場次及發布新聞12則、接待團
體參觀850人次、完成農民消費者諮詢服務(電話、E
-mail)或教材提供合計750件、辦理農民學院訓練班
10班;辦理轄區農業技術講習12場次,傳遞800人次
,宣導農業新知及資訊,提升農民專業知識技能。
3.防檢疫:
(1)完成寡雄腐黴菌利用液態增量培養時之最適增量條
件,並評估寡雄腐黴菌供試菌株之重要殘存構造-卵
孢子的最適發芽條件各一式。完成具線蟲寄生能力
之3株供試菌株對3種植物病原真菌之抑制效力評估
,及供試菌株對植株毒害之影響。另篩選具有防治
蔬果貯藏性病害之酵母菌菌株1株,並建立施用模式
。完成1株具防治胡瓜根腐病之微生物菌株10公升發
酵配方1式,建立微生物農藥菌株發酵基礎資料。
(2)建立粉蝨、薊馬影像資料庫及辨識系統1式。
4.智慧農業:
(1)完成設施果樹環控穩產栽培系統開發,提升產量10%
,辦理示範觀摩會,促進技術擴散應用。
(2)研製無人噴霧載具具備自主或遙控功能,提升作業
安全與效率,並建立性能測定標準;開發全電動化
採收載具,結合影像辨識技術,實現機械化採收;
持續優化智能挑苗與移苗機具,結合雲端與辨識系
統推廣於育苗場域,辦理觀摩會,促進機具應用與
產業媒合。
(3)省工機具與數位化栽培:推廣使用智動微霧降溫及
用藥設備面積達2公頃。
5.水資源:建立花椰菜及甘藍全生育期蒸發散量灌溉策略
1式。
6.原鄉輔導:辦理原鄉技術與農業政策講習5場次,參與
人數150人次。
7.農業淨零:
(1)淨零減碳:建立低碳間歇灌溉之田間標準栽培管理1
式及示範場域3處。水稻田間溫室氣體調查資料300
筆以上,優化或建置水稻甲烷排放模式1式。另完成
電動輔助省工機具開發,成果申請創新專利,推廣
低碳動力系統於農場域應用,提升農耕效率並改善
作業環境。辦理5場次淨零排放知識推廣課程與宣導
、宣導人數350人次、訪視3家農民團體或農企業淨
應用數位工具計算碳足跡及1場計畫成果發表。
(2)淨零碳匯:運用RothC模式預測不同管理情境碳動態
及設施土耕土壤團粒穩定度和電導度值關聯性。
(3)淨零循環:建立生物炭於水稻及絲瓜之酸性土壤改
良施用程序2式。應用果木修剪枝條料源,開發肥料
產品2式;樹枝生物碳應用於改良酸性土壤功效及作
物生產試驗報告1份。辦理3場次農業循環技術應用
講習課程、宣導人數350人次及參訪相關農業循環功
能之機關團體2家次。
8.安全供應鏈:建立柑橘類加工品製程1式、開發國產雜
糧健康即食產品1項、開發酪梨及番石榴非破壞性成熟
度判斷技術1式。
9.數位育種:建立白米外觀品質辨識模組1式。新增白菜
種原/育種材料目標性狀資訊蒐集及資料至少150筆以上
,並建構白菜耐熱預測模型初稿1式。
| 編號 | 科目 | 說明 | 數量 | 單位 | 單價 | 115預算 | 114預算 | 114差異 | 114比例 |
|---|---|---|---|---|---|---|---|---|---|
| 02 | 作物環境研究 | 本分支計畫係辦理農作物環境病蟲害偵測、鑑定 及防治技術研究與合理化施肥、有機栽培、農田 地力、生物性資材應用等技術研發及農業機械自 動化研發推廣等工作。其內容如下: 1.業務費46,112千元。 (1)員工教育訓練費220千元。 (2)水電費1,250千元。 (3)網路通訊、郵資、電話費等270千元。 (4)資訊設備維修等服務費170千元(其中含資 通安全經費85千元)。 (5)田間試驗補償費及觀摩會活動場地租借等2 50千元。 (6)公務車輛燃料使用費及牌照稅等62千元。 (7)公務車輛責任險及業務活動意外險、醫療 險等46千元。 (8)田間及實驗室試驗工作僱用約用人力14,81 3千元。 (9)參加國內專業組織或學術團體會費等50千 元。 (10)公務車輛及農機具用油、文具用品、肥料 、農業試驗研究藥品、植物種苗、試驗器 材、田間管理器械等11,320千元。 (11)辦理作物環境研究業務所需印刷、試驗廢 棄溶液處理、環境清潔、雜支等13,839千 元。 (12)辦公廳舍、實驗室及溫網室等修繕費807 千元。 (13)公務車輛及辦公器具保養維護費95千元。 (14)各項機械、實驗儀器、機電設備及公共設 施保養維修費等1,550千元。 (15)國內差旅費1,350千元。 (16)載運機具、試驗材料等運費20千元。 2.設備及投資7,533千元。 (1)鏟裝機、電動化載台等機械設備3,441千元 。 (2)低溫微生物製劑保存櫃等雜項設備4,092千 元。 |
53,645,000 | ||||||
| 2000 | 業務費 | 46,112,000 | 15,711,000 | 30,401,000 | 193.50% | ||||
| 2003 | 教育訓練費 | 220,000 | 10,000 | 210,000 | 2,100.00% | ||||
| 2006 | 水電費 | 1,250,000 | 1,370,000 | -120,000 | -8.76% | ||||
| 2009 | 通訊費 | 270,000 | 585,000 | -315,000 | -53.85% | ||||
| 2018 | 資訊服務費 | 170,000 | |||||||
| 2021 | 其他業務租金 | 250,000 | |||||||
| 2024 | 稅捐及規費 | 62,000 | 45,000 | 17,000 | 37.78% | ||||
| 2027 | 保險費 | 46,000 | |||||||
| 2033 | 約用人員酬金 | 14,813,000 | 8,384,000 | 6,429,000 | 76.68% | ||||
| 2045 | 國內組織會費 | 50,000 | |||||||
| 2051 | 物品 | 11,320,000 | 2,675,000 | 8,645,000 | 323.18% | ||||
| 2054 | 一般事務費 | 13,839,000 | 2,004,000 | 11,835,000 | 590.57% | ||||
| 2063 | 房屋建築養護費 | 807,000 | 34,000 | 773,000 | 2,273.53% | ||||
| 2066 |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 95,000 | 28,000 | 67,000 | 239.29% | ||||
| 2069 |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 1,550,000 | 95,000 | 1,455,000 | 1,531.58% | ||||
| 2072 | 國內旅費 | 1,350,000 | 310,000 | 1,040,000 | 335.48% | ||||
| 2081 | 運費 | 20,000 | |||||||
| 3000 | 設備及投資 | 7,533,000 | 1,401,000 | 6,132,000 | 437.69% | ||||
| 3020 | 機械設備費 | 3,441,000 | |||||||
| 3035 | 雜項設備費 | 4,092,000 | 561,000 | 3,531,000 | 62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