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機關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承辦單位
預算金額
136,882,000 元()
計畫內容
1.作物育種:水稻、大豆、落花生、小麥、蕎麥、薏苡、
高粱、葡萄、梨、番石榴、芒果、百香果、甘藍、甜椒
、番茄、甜瓜、韭菜、菊花、文心蘭、春石斛蘭、蕙蘭
等新品系(種)選育。
2.栽培技術改進:強化水稻韌性及良質米生產,建立特色
雜糧作物輪作體系,建立葡萄省工栽培體系,建構花椰
菜與甘藍需水量資訊。
3.採後處理及加工加值:開發茂谷柑、樹豆之特色加工品
,建立國產雜糧即食產品配方與製程條件,開發酪梨非
破壞性成熟度判斷技術。
4.功能性微生物開發:針對農作物有害生物整合管理技術
進行研發應用,評估寡雄腐黴菌菌株及具線蟲寄生能力
之真菌防治效力,以及運用功能性微生物製劑優化生產
技術。
5.建立病蟲害診斷與辨識系統:建置葡萄葉部病蟲害病徵
辨識系統,結合數位化整合平台進行線上診斷服務;藉
由試驗場域之微型氣象站資料,開發葡萄重要病害如露
菌病發生預測模型;另針對茄科作物粉蝨等小型害蟲發
生密度,進行影像辨識系統之試驗研究。
6.淨零循環研究:擴大農業剩餘資源循環利用,評估肥培
管理對土壤碳匯影響;建立土壤碳匯基盤與預測模式;
進行農業ESG永續經營推動課程研究、淨零排放知識觀
念推廣與輔導研究、農業專區鏈結淨零循環措施之效益
研析,另建立葡萄產品與稻米低碳生產碳足跡資訊,以
及結合智慧灌溉與碳排估算系統,落地應用低碳水稻栽
培技術。建置區域性內化型農業綜合循環場域。
7.省工機具與數位化栽培:設計研製電動化、數位化之省
工輔助機具與技術,另優化光學類病蟲害防治等技術。
8.園藝療育研發及應用:進行園藝療育健康促進研發及於
綠色照顧場域擴散與輔導之研究,跨領域合作促進園藝
療育驗證及推廣應用,以及建立園藝療育植物套組及開
發相關裝置與輔助產品。
9.永續產業之農業人力培育:提供民眾技術諮詢服務、辦
理農民學院課程訓練、技術講習及政策說明會,提升農
民專業知識技能及最新政策內涵。
10.農業知識及成果多元推廣:發行農業推廣刊物、辦理
科研成果媒合會、技術移轉、記者會、發布新聞稿、
接待團體參訪、提供民眾技術諮詢服務及接待團體參
訪等,提升農民專業知識技能及最新政策內涵。
11.食農教育研發及推動:進行中部地區食農多元教材開
發與推動之研究,並與學校合作推動食農教育推廣應
用,以及辦理食農訓練課程及活動提昇全民食農素養
。
預期成果
1.作物育種:完成選育水稻新品系3-4個、雜糧作物68個
自交系評估、葡萄及梨各10品系選拔、蔬菜60個雜交組
合選拔及命名韭菜新品種1項、菊花品系評估及文心蘭3
個品系試種。
2.栽培技術改進:完成水稻50年豐歉資料整理,建立稻、
麥輪作體系1式,建立葡萄短梢修剪穩產技術1式,建立
花椰菜及甘藍全生育期蒸發散量灌溉策略1式。
3.採後處理及加工加值:開發茂谷柑果泥及樹豆特色加工
技術1式,開發發芽大豆、蕎麥即食產品製程條件1式,
開發酪梨非破壞性成熟度判斷技術1式。
4.功能性微生物開發:篩選具防治豆科或瓜類作物苗期病
害之寡雄腐黴菌2菌株及葫蘆科線蟲之微生物1株,並釐
清作用機制及使用方法;完成荔枝椿象蟲生真菌固態劑
型確認及儲架壽命測試評估,貝萊斯芽孢桿菌防治洋香
瓜白粉病田間小規模測試2場次、防治胡瓜炭疽病之田
間測試1場次;初步完成提升夏季花椰菜耐非生物逆境
之微生物套組1式。
5.建立病蟲害診斷與辨識系統:建立葡萄病蟲害、茄科作
物粉蝨等影像辨識技術與重要病害之預測模型,可供給
農友精準病蟲害診斷應用,並即時預警防治,達到農藥
減量、病蟲害降低、作物栽培管理省工等多元效益。
6.淨零循環研究:建置果木枝條循環示範場域2場及開發
堆肥觀察箱;完成試驗田溫室氣體碳排偵測及更新土壤
有機碳圖資400筆。完成農業ESG永續經營推動課程研究
、辦理淨零排放分群課程、訪視調查3家農企業淨零排
放認知及參與意願、農業專區鏈結淨零措施之效益研析
1式、建立葡萄產品碳足跡資訊1式、完成稻米智慧低碳
生產系統1式、完成水稻間歇灌溉或稻草處理之減碳效
益比較1式。完成內化型農業循環場域建置1處。
7.省工機具與數位化栽培:完成電動鼓風噴霧機、植物裝
盆機、植物移苗機、穴盤苗影像辨識篩選省工作業項目
開發或改良,進行產業示範推廣與操作應用。設計研發
圖像類作物辨識與數據探勘技術,以及數位化訓練平台
與農田水資源監測技術。
8.建立與醫療院所及大專院校跨域合作執行園藝療育之模
式,成果發布於期刊並參與相關展示、開發園藝療育輔
具1項。
9.完成農民消費者諮詢服務教材提供計8,000件;辦理技
術移轉及農民學院訓練班10班;辦理農業技術講習12場
次,傳遞800人次。
10.完成發行農情月刊、農業專訊及技術專刊共50,000冊
,宣導農業新知及資訊;辦理研發成果技術展示8項新
品種新技術;辦理研究成果記者會4場次及發布新聞10
則;接待國內外團體參觀800人次。
11.優化食農教材開發與推動模式1式;食農教學模組導入
校園與學校共同執行食農教育推廣工作3場次;辦理食
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課程與宣導人員基礎培訓課
程共2場次共120人次;辦理食農教育展示體驗活動1場
次共2,000人參與。
| 編號 | 科目 | 說明 | 數量 | 單位 | 單價 | 114預算 |
|---|---|---|---|---|---|---|
| 01 | 作物改良研究 | 本分支計畫係辦理區域性農作物新品種研發、種 原繁殖、栽培管理技術、應用生物技術及採後處 理加工等改良研究,其中投注於原住民族地區經 費2,500千元。其內容如下: 1.業務費55,497千元。 (1)國際農業科技政策與技術人才菁英培育計 畫「作物設施生產高效能源與永續管理模 式之開發」等員工教育訓練費1,888千元。 (2)水電費2,200千元。 (3)網路通訊、郵資、電話費等250千元。 (4)資訊設備維修等服務費100千元。 (5)田間試驗補償費及觀摩會活動場地租借等4 00千元。 (6)公務車輛燃料使用費及牌照稅等40千元。 (7)公務車輛責任險及業務活動意外險、醫療 險等20千元。 (8)田間及實驗室試驗工作僱用約用人力25,76 3千元。 (9)作物品種命名、計畫審查及辦理專題演講 等所需出席費、審查費、講座鐘點費180千 元。 (10)辦理國產發芽豆漿於肌少症與認知障礙之 功效人體試驗等委託研究3,350千元。 (11)參加國內專業組織或學術團體會費等20千 元。 (12)公務車輛及農機具用油、文具用品、肥料 、農藥、試驗材料、電腦耗材等7,898千 元。 (13)辦理作物改良研究業務所需印刷、試驗廢 棄溶液處理及環境清潔、雜支等7,901千 元。 (14)辦公廳舍、實驗室及溫網室等修繕費870 千元。 (15)公務車輛及辦公器具保養維護費185千元 。 (16)各項農具機械、實驗儀器、機電設備及公 共設施保養維修費等1,900千元。 (17)國內差旅費2,222千元。 (18)考察日本水稻生產碳排模式及稻米多元利 用及品質評估新技術所需國外旅費110千 元。 (19)載運機具、試驗材料等運費200千元。 2.設備及投資7,823千元。 (1)實驗室新建工程等房屋建築及設備費1,800 千元。 (2)質構分析儀、種子分級設備等機械設備4,0 92千元。 (3)搬運車等運輸設備300千元。 (4)筆記型電腦及文書編輯軟體等軟硬體設備 費626千元。 (5)樹液流量計、療育裝置設備等雜項設備1,0 05千元。 |
63,320,000 | |||
| 2000 | 業務費 | 55,497,000 | ||||
| 2003 | 教育訓練費 | 1,888,000 | ||||
| 2006 | 水電費 | 2,200,000 | ||||
| 2009 | 通訊費 | 250,000 | ||||
| 2018 | 資訊服務費 | 100,000 | ||||
| 2021 | 其他業務租金 | 400,000 | ||||
| 2024 | 稅捐及規費 | 40,000 | ||||
| 2027 | 保險費 | 20,000 | ||||
| 2033 | 約用人員酬金 | 25,763,000 | ||||
| 2036 |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 180,000 | ||||
| 2039 | 委辦費 | 3,350,000 | ||||
| 2045 | 國內組織會費 | 20,000 | ||||
| 2051 | 物品 | 7,898,000 | ||||
| 2054 | 一般事務費 | 7,901,000 | ||||
| 2063 | 房屋建築養護費 | 870,000 | ||||
| 2066 |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 185,000 | ||||
| 2069 |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 1,900,000 | ||||
| 2072 | 國內旅費 | 2,222,000 | ||||
| 2078 | 國外旅費 | 110,000 | ||||
| 2081 | 運費 | 200,000 | ||||
| 3000 | 設備及投資 | 7,823,000 | ||||
| 3010 | 房屋建築及設備費 | 1,800,000 | ||||
| 3020 | 機械設備費 | 4,092,000 | ||||
| 3025 | 運輸設備費 | 300,000 | ||||
| 3030 |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 626,000 | ||||
| 3035 | 雜項設備費 | 1,00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