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114-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單位預算案-單位預算案第48頁
預算機關
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承辦單位
預算金額
134,666,000 元(
計畫內容
1.作物育種及栽培利用技術研發:   (1)農藝作物優良品種(系)選育及栽培技術改進與加工     技術之開發:進行水稻、大豆及甘藷品系(種)選育     ;開發北部地區水資源競用區水稻耕作及建立有機     水稻後作大豆耕作模式;開發非油炸甘藷方便食品     及葉菜素材機能性加值應用製程。國產高蛋白含量     大豆粉及其產品開發。   (2)進行小胡瓜、小白菜、葉用甘藷、蕹菜及莧菜品種     選育,甘藷及去根葉菜採後預冷技術改善、提高生     菜抗氧化成分技術改善、設施不結球白菜機械化生     產調適技術及示範場域建立、設施短期葉菜類高效     生產場域環境溫度分析、塩害土壤改良及整合性降     溫技術之建立。   (3)進行香莢蘭多倍體育種;特用作物天麻、仙草、山     藥及香莢蘭栽培技術優化;應用感測設備監控蝴蝶     蘭智慧灌溉管理技術之開發;灌溉模式對蝴蝶蘭種     苗生產之影響及相關性指標建立;茶花及室內觀葉     植物栽培技術研究;基因編輯及基因改造作物檢監     測體系之研究。 2.作物生產環境技術研發:   (1)開發北部地區土壤肥培管理技術,包含長期施用生     物炭對設施有機栽培蔬菜品質及土壤性質之影響、     草苺設施高架栽培管理及組培繁殖技術開發、利用     不同纖維分解菌開發綠竹現地處理利用技術、建立     北部地區低碳耕作技術模式、開發北部地區柑桔果     園增匯技術及建立北部地區有機農場菜葉循環示範     場域。   (2)進行全自動菜苗移植系統及甘藷莖葉採收機(供青貯     料使用)開發、綠竹粉碎機優化、溫室番茄採摘與管     理之自主移動機器人系統開發驗證場域。   (3)放線菌生物製劑於示範場域防治驗證及效益評估;     設施蔬菜土傳病害生物製劑開發;白絹病整合管理     技術開發;北部地區果樹成熟期關鍵害蟲整合性防     治技術開發;防治鞘翅目害蟲之白殭菌生物製劑研     發;優選蟲生真菌及放線菌菌株於設施蔬菜有害生     物防治的確效驗證;作物關鍵害物物理防治技術開     發及防治效益評估;物理防治技術擴大應用至果樹     關鍵害蟲整合性防治。 3.農業推廣與農民輔導研究:   (1)創新技術整合與服務擴散於設施蔬菜栽培之效益評     估;休閒體驗型高架化草苺栽培成本效益之分析;     綠竹農事服務效益之分析;跨域推動園藝療育營運     模式建置評估;設施葉菜生產排程決策輔助系統優     化及綠竹智慧省工管理模式建置與應用。   (2)公私協力推動設施精緻盆花產業智農生態系之建構     ;促進ESG發展與輔導農民永續經營之研究;淨零排     放知識觀念推廣及輔導執行-桃園場;綠竹筍產品碳     足跡資訊盤查;優化近郊農場食農體驗經營模式;     農業技術轉移決策支持系統(Decision Support Sys     tem For Agrotechnology Transfer ,DSSAT)研習計     畫。 4.分場作物試驗研究:   (1)櫻花、長壽花、繡球花、草苺、山藥、仙草、梨、     甜柿及柑橘等農作物之育種。   (2)甜柿、山胡椒、野菜、山藥、仙草、柑橘及草苺等     作物栽培技術改進;北部地區重要作物災害調查分     析及減災調適技術研究;北部地區桶柑乾旱下整合     栽培管理技術研究;綠竹田間栽培水分管理及優良     品系組織培養繁殖技術之研究;聖誕紅銀葉粉蝨綜     合防治技術開發;香莢蘭莖腐病及炭疽病之綜合管     理模式建立;北部新興果樹試種及評估;新竹縣青     農農業剩餘資材加值及循環應用。   (3)深化食農核心技術與健全環境推展研究。  
預期成果
1.作物育種及栽培利用技術研發:   (1)完成1~2個水稻耐旱品系高級試驗評估;完成大豆5     個以上之雜交組合,建立大豆新品種桃園1號示範場     域至少1處;完成中小藷(50g~300g)比例高、不易裂     藷之2個品系地方試作產量評估;開發北部地區水資     源競用區水稻耕作模式1式;建立有機水稻後作大豆     耕作模式1式;建立甘藷餡料加工技術1式,並開發     常溫方便型甘藷餡料產品1式;建立芥菜硫苷含量分     析1式。優化高蛋白大豆素材製程1式。   (2)完成小胡瓜品系第1年區域試驗,篩選新梢直立適合     機械採收葉用甘藷品種(系)2個。篩選分枝性少,竹     葉型蕹菜品種(系)2種。完成小白菜耐熱自交系第4     代之育成,莧菜耐熱雜交組合。甘藷及去根/帶根葉     菜採後優化預冷技術各1式。提高生菜抗氧化補光技     術1式。完成篩選具耐熱且機械化栽培特性之不結球     白菜品種並建立因應機械採收之育苗技術1式。完成     夏季高溫期、塩害土壤改良及簡易溫網室設施內熱     能分布分析,建立整合性夏季降溫管理策略1式。   (3)完成誘導香莢蘭四倍體單株5個。優化仙草、山藥栽     培技術各1式,優化天麻種苗育成率80%以上。建立     香莢蘭理蔓技術1式,推薦防落莢栽培技術1式。應     用感測設備優化蝴蝶蘭智慧灌溉、栽培管理模式1式     。建立灌溉模式對蝴蝶蘭種苗根系活力及檢測技術1     式。建立茶花新品種盆花矮化技術1式。優化觀葉植     物室內栽培技術1式。建立大豆基改品項之qPCR檢測     方法系統1式。 2.作物生產環境技術研發:   (1)建立北部地區土壤肥培管理技術與模式7項及示範場     域1處:包含建立不同生物炭長期施用對設施有機栽     培蔬菜品質及土壤性質之影響數據1式、開發適合高     架草苺生長之有機液肥配方1項、建立草苺桃園1號     癒合組織培養再生系統1式、建立設施草苺高架型式     對生育及產量之影響1式、利用不同纖維分解菌開發     綠竹現地處理利用技術1式、建立北部地區水稻田低     碳耕作模式1式、建立北部地區柑桔果園增匯管理技     術1式;建立北部地區有機農場菜葉循環示範場域1     處。   (2)完成全自動菜苗移植系統雛型1式;完成甘藷莖葉採     收雛型機(供青貯料使用)1式;完成綠竹粉碎機優化     1式;完成溫室番茄採摘與管理之自主移動機器人系     統開發驗證場域1式。   (3)完成線蟲病害本田防治生物製劑田間驗證及使用方     法評估1式;建立具拮抗能力木黴菌堆肥製作及使用     方法1式;開發白絹病整合管理技術1式;建立果樹     成熟期關鍵害蟲吸果夜蛾及東方果實蠅整合性防治     技術1式;完成具致病力蟲生真菌菌株白殭菌儲架包     裝測試1式;完成蟲生真菌菌株用於黃條葉蚤及蚜蟲     確效試驗及放線菌菌株用於根瘤線蟲確效試驗各1式     ;完成作物關鍵害物物理防治器資材開發及防治效     益評估1式。完成物理防治技術擴大應用至果樹關鍵     害蟲整合性防治1式。 3.農業推廣與農民輔導研究:   (1)因應設施葉菜栽培場域及生產模式,導入本場技術     等成本效益調查,探討適合栽培場域需求之因素與     效益,以利於技術擴散;調查北部地區休閒體驗型     高架化及露天草苺栽培成本效益之分析比較,草苺     銷售通路、消費者消費傾向及滿意度調查,完成計     畫研究調查報告1份;調查並輔導推動北部地區綠竹     機耕服務團,提供綠竹清竹頭及老竹粉碎服務建立     營運模式、服務場域面積10公頃。預期建立高效代     耕團隊,提升綠竹品質和產量,降低成本,增強市     場競爭力,促進青年就業,推動可持續農業發展。     增加綠竹相關產品研發,拓展市場份額,建立穩定     的銷售管道和合作夥伴關係;評估能更多元之園藝     療育課程客製化規劃,發展綠色照顧政策,增加跨     域推動園藝療育之可行性,經問卷評估討論,提出     模式建議1式;預期本場所轄主要從事設施蔬菜產業     地區具規模化農場使用本場生產決策輔助系統涵蓋     率達5%。達北部地區妥善管理且有灌溉水源之綠竹     筍生產農戶3%,推廣農戶累計5戶,1.5公頃以上。     建立綠竹智慧管理專家系統1式,輔導綠竹代耕機械     工班成立2班,進行綠竹桿粉碎等農事服務業,媒合     2案。   (2)推動設施精緻盆花智農生態系,串聯智農產業鏈,     培育在地農事服務量能,與地方政府協力推動盆花     智慧生產,技術落地,盆花產業升級;輔導農民經     營活動朝向ESG永續經營,提升產值5%,建立符合農     業ESG指標1式;辦理淨零排放輔導團隊種子講師碳     足跡、組織碳盤查實務演練課程。製作文宣摺頁,     透過分群分類包括農民、農民團體、產業公協會等     。並辦理政府機關及農企業辦理宣導說明會,運用     社群媒體推播淨零排放定義和概念,以及訪視輔導     農企業,多元傳遞淨零排放知識觀念;盤查綠竹產     品碳足跡1式,作為熱點探討減碳依據;輔導近郊農     場建構食農體驗為營運活動之經營模式1式,輔導近     郊農場3處,提升收益5%。應用於整合評估氣候變遷     及其調適作為可能產生的經濟效益或經濟損失,專     題報告1式。 4.分場作物試驗研究:   (1)櫻花經第1年品系觀察試驗,篩選出盆栽品系2個;     透過真菌性葉斑病檢定,完成長壽花5個抗病親本雜     交組合,選育1個以上抗病單株/品系;經雜交選拔     出新花型、低需冷性繡球花品系2個進行觀察試驗;     經2年品系比較試驗,選育出具早生質優草苺新品系     1個;第2年品系試驗中,選育山藥耐旱品系1個;第     2年品系試驗中,選育仙草高香氣品系1個;103年組     品系觀察試驗中,選育具低需冷量梨品系1個;從11     3年的牛心柿與長果柿的300株雜交後裔幼苗中選出3     0株帶有自然澀脫基因的優良單株;從107-111年雜     交後裔中,選出適合低海拔栽培之甜柿優良單株5株     ,與平地柿農進行試種;柑橘於101-107年雜交後裔     中,選育具少子潛力優良單株2株。   (2)研發甜柿、山胡椒、野菜、山藥、仙草、柑橘及草     苺等作物栽培管理技術6項;訂定新竹地區3種主要     作物防災圖卡;建立桶柑乾旱下整合管理技術1式;     建立綠竹栽培水分管理灌溉模式1式、水分逆境生理     指數1項及建立綠竹優良品系側芽組織培養再生系統     1式;研發聖誕紅銀葉粉蝨整合防治技術1項,優化     自動噴藥機構1項;完成香莢蘭栽培莖腐病、炭疽病     發生生態調查數據1筆,建立香莢蘭炭疽病及莖腐病     綜合防治操作指引1式;評估北部新興果樹栽培1式     ;輔導新竹縣青農農業循環加值利用技術2項。   (3)擴增都市農耕最適灌溉模式作物20種,都市農耕商     轉資料庫推廣運用10件;建置青梗白菜、羅勒食農     教育實作體驗模組共2式;辦理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在     職培訓課程1場次。開發土壤(介質)簡易物理性檢測     技術套組、土壤(介質)回收再利用技術、樹枝落葉     堆肥裝置供氣技術1項,輔導8處場域執行落葉堆肥     箱;建置一米菜園作物共榮栽培組合2式。優化食農     場域適栽作物營養資料庫架構1式,新增營養成分資     訊10項以上;開發貝比生菜營養栽培套組2式以上。     優化並完成甘藷教案、教材及實作體驗活動量化問     卷1式,進行應用導入及場域推動3處,完成食農教     育宣導人員及專業人員共同培訓課程共2場。建構適     合北部地區療育場域感官體驗之適栽作物模組2項以     上;輔導1處以上具有綠場域之綠色照顧站,進行研     發成果導入與驗證並進行優化調整。完成本場植栽     養護平台植物病蟲害診斷及防治專區1式、設計簡便     病蟲害管理教案1式。  
編號 科目 說明 數量 單位 單價 114預算
01 作物育種及栽培利用技術研發 本分支計畫係辦理區域性農藝和園藝作物品種改
良與栽培管理技術改進,生物技術應用,作物採
後處理與加工技術等研發及示範推廣計畫。其內
容如下:
1.業務費44,852千元。
 (1)員工教育訓練費797千元。
 (2)水電費3,222千元。
 (3)郵電及網路通訊等498千元。
 (4)電腦及周邊設備軟硬體維修等2,087千元。
 (5)租用試驗場地及觀摩會活動車輛等租金1,0
   86千元。
 (6)公務車輛檢驗、牌照稅、燃料使用費、品
   種檢定及申請專利等520千元。
 (7)實驗室、貴重儀器及觀摩會活動等保險131
   千元。
 (8)遴用約用人員協助辦理田間試驗栽培、除
   草、施肥、採種、資料建置及調查等費用1
   2,919千元。
 (9)聘請專家學者講座鐘點費、稿費及出席費
   等125千元。
 (10)委託學校或試驗研究機構等辦理小尺度灌
    溉示範區動態配水模擬驗證等2,150千元
    。
 (11)參加學術團體會員會費28千元。
 (12)肥料、農藥、油料、試驗材料、圖書及電
    腦耗材等16,346千元。
 (13)印刷、清潔、工作服、雜支及清潔勞務外
    包費等2,823千元。
 (14)實驗室及溫網室維修等89千元。
 (15)試驗用搬運車、影印機等維修及保養1千
    元。
 (16)農機具與實驗儀器之維修及保養等383千
    元。
 (17)國內差旅費1,540千元。
 (18)運送農機具及試驗材料等107千元。
2.設備及投資5,109千元。
 (1)購置反射式光度計等4,614千元。
 (2)購置筆記型電腦等50千元。
 (3)購置冷藏庫等445千元。
49,961,000
2000 業務費 44,852,000
2003 教育訓練費 797,000
2006 水電費 3,222,000
2009 通訊費 498,000
2018 資訊服務費 2,087,000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1,086,000
2024 稅捐及規費 520,000
2027 保險費 131,000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12,919,000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125,000
2039 委辦費 2,150,000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28,000
2051 物品 16,346,000
2054 一般事務費 2,823,000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89,000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1,000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383,000
2072 國內旅費 1,540,000
2081 運費 107,000
3000 設備及投資 5,109,000
3020 機械設備費 4,614,000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50,000
3035 雜項設備費 4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