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114-農業部單位預算案-單位預算案第72頁
預算機關
農業部
承辦單位
預算金額
1,589,775,000 元(
計畫內容
臺灣農業對於保障糧食安全、維護生態環境、延續農村社 會文化、淨零碳排、循環永續等面向,扮演積極多功能安 定角色,與國家總體經濟結構維繫、社會安全網強化及國 土規劃、區域發展與生物多樣性環境等國家發展重大課題 關係密切。本部依循當前政府整體施政以「提升農民所得 」及「提供消費者安全的農產品」為核心價值,作為農業 發展二大目標,透過「智慧、韌性、永續、安心」農業政 策行動策略,運用農業創新技術及新興跨域科技,期能打 造強本進擊的農業競爭力,確保農民福利及收益,兼顧農 產品安全與維護環境永續,打造永續韌性之臺灣科技農業 。相關執行內容如下: 1.農業科技管理及產業化   (1)農業科技前瞻規劃及科技管考與成果管理     <1>科技前瞻策略規劃及計畫執行績效管理     <2>科研成果管理與加值服務及技術行銷   (2)人才培育與推動     <1>國際農業科技政策與技術人才培育     <2>鼓勵大學新進教師農業科研及獎勵跨域科學人才   (3)農業基因科技產業風險管理與評估     <1>農業基因科技發展評估與管理     <2>農業基因科技驗證設施及環境風險評估能力建構   (4)產業跨域合作研發與產業化培育輔導     <1>研發成果核心技術商品化暨產學合作推動     <2>學法業界科技創新研發專案推動     <3>產業化輔導暨研發成果擴散應用 2.畜牧業及動物保護科技研發   (1)豬隻生產及品質改進     <1>豬隻飼養管理與生產技術改進     <2>強化畜牧產業決策支援基盤     <3>提升養豬產業競爭力   (2)草食動物生產及品質改進     <1>草食動物飼養管理與生產技術改進   (3)家禽生產及品質改進     <1>家禽飼養管理與生產技術改進     <2>蛋雞生產性能提升及廢棄物處理   (4)動物保護及生醫畜禽產業     <1>研發動物友善飼養管理模式及技術     <2>開發寵物產品新技術、產業管理模式或機制之研       析     <3>以科研技術加速遊蕩犬數量控制效率及提升動物       福利之研究     <4>強化生醫用畜禽供應體系及品質提升   (5)臺灣動物實驗替代科技計畫     <1>優化實驗動物管理   (6)推動動植物疫病戰情科技研究     <1>強化產業體質以利清除禽流感病毒     <2>家禽相關病原及疫病監檢測 3.食品科技研發   (1)農食加工技術創新及產業化 4.國際農業合作   (1)農業科技技術國際交流與產業供應鏈合作發展     <1>雙邊與跨域產業供應鏈國際交流     <2>國際組織農業合作與發展     <3>國際農業科技研究   (2)因應CPTPP貿易自由化之農業戰略關鍵技術之布建與     整合     <1>強化產地鑑定與檢驗能力     <2>建立農產品受CPTPP貿易自由化影響之情資分析與       決策調控戰情中心 5.農業政策與農民輔導   (1)精進政策分析與決策支援     <1>精實農業政策基礎資料之研究     <2>增強農業政策決策支援機制   (2)強化產業經營策略之效益評估     <1>優化農產業經營效益之研究   (3)健全農業推廣體系之研究 6.農業電子化   (1)統合農業資訊應用管理     <1>農業資訊系統整合應用     <2>農業數位技術創新服務     <3>統合農業資通安全管理 7.跨領域整合型科技研發   (1)強化農水畜產品安全供應鏈體系     <1>農產品冷鏈安全供應鏈串接     <2>畜禽產品供應鏈延長保鮮與關鍵品質提升研究     <3>安全供應鏈技術擴散與加值服務   (2)重要作物及經濟動物數位育種技術實用化     <1>體學資料整合及應用     <2>作物表型調查元件開發與建立     <3>育種決策模型之驗證與經驗傳承 8.推動農業智慧化   (1)智慧農業躍升普及     <1>農工跨域與整合研發     <2>家禽產銷智動化與服務加值化     <3>產業輔導推動智慧農業生態系     <4>智慧農業決策支援與專案推動管理   (2)晶片驅動精準農業之系統應用與驗證場域建構 9.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   (1)因應氣候變遷淨零排放與調適之農業部門科學技術     及策略推展研究     <1>更新或建立本土碳排係數與碳資訊分享平台     <2>優化電動農機具與農業設施(備)之效能提升技術     <3>建構農業淨零排放友善環境與政策輔導誘因機制     <4>因應氣候變遷之農業風險分析與調適選項規劃   (2)循環農業科技與產業場域輔導     <1>開發農業剩餘資源肥料化應用     <2>建置農業資源循環再利用場域     <3>建構農業循環之社會支持體系     <4>推動農業循環產業發展模式   (3)淨零排放-自然碳匯增匯技術開發     <1>建立土壤碳匯基盤與推估模式  
預期成果
1.農業計畫管理系統每年服務12萬人次以上及管理逾3,00  0項計畫,透過無紙化作業提升管理效率並降低人力負  擔;完成農業科技計畫應用生成式AI摘錄;完成本部11  4年度研究機構績效評鑑;完成10個以上標竿國家科技  策略研析,更新農業科技中長程策略議題;完成113年  度本部科技計畫績效彙編;維運更新國際科研策略資訊  平臺。 2.提供研發成果技術評價等諮詢服務,參加臺灣創新技術  博覽會展出創新技術成果;透過國外專業展會,提升我  國農業技術曝光機會及科技農企業國際競爭力;辦理亞  洲生技大展「農業科技館」,期將研發成果有效落實為  市場商品;參與臺灣醫療科技展設置「農業健康館」,  協助廠商透過展會瞭解產業趨勢、累積產銷經驗及能力  。 3.研習國際發展趨勢及國外先進農業科技,加速新農業政  策推動,研擬創新農業政策之建議。 4.激勵培育新一代農業科技跨域人才,解決農業產業所面  臨之研究議題;強化臺灣農學會報等農業期刊品質,提  升科研成果擴散;辦理2025年國家農業科學獎選拔及頒  獎,透過表揚傑出科研人才及團隊,鼓勵農業領域從業  人員,提升農業加值創新思維,彰顯我國農業科技實質  效益。 5.研析精準農業生物技術及衍生水產生物之風險管理機制  ,辦理公眾參與農業生技議題之風險溝通活動並蒐集回  饋建言;執行運用CRISPR/Cas9技術進行番茄之基因體  編輯,測試本土栽培番茄品系基因轉殖方法,並進行基  因編輯作物研發、管理及專利等成本分析。 6.完成基因改造豬生物安全性及產業化評估,提升基因轉  殖家畜禽隔離田間試驗場之營運模式及其產業化服務平  臺之能量。 7.強化農業法人研發成果商品化與產業化相關技術開發;  推動至少25件產學合作計畫,完成商品化雛型開發促進  業者投資至少1,500萬元;扶持企業達成技術優化及服  務升級,促使商業模式轉型,創造年產值達2億元;透  過創新科技及農資工等跨領域合作研究,強化智慧應用  、農產韌性、動植物健康風險及農業環境資訊整合。 8.執行農業科專計畫徵求與輔導,落實產業化及商品化追  蹤,鼓勵業者投入農業科技研發,執行8件計畫促成研  發投資逾1,800萬元;鼓勵學界及法人科技研發,執行4  件以上科專計畫,包括持續開發蘭園龍門式智慧機器人  、小型電動曳引機等。 9.透過科技農企業經營管理輔導,帶動營業額提升5%,契  作農戶收入提升2.5%,培育經營管理人才80人以上,促  進產業跨域交流創造潛在商機;強化育成一條龍輔導模  式,協助進駐廠商發展具優勢產品及服務,促成生產及  投增資6,000萬元;推動至少4家業者導入關鍵技術,促  成投資至少1,500萬元及業界或產業主管機關技術擴散  鏈結合作3式。 10.促進養豬技術、管理、設施設備運用接軌國際,提供   我國養豬產業發展之依據;強化臺灣養豬產業科學生   產模式,運用創新技術提高對家畜副產物利用效益。 11.完成6回全國畜牧類農情資料盤點,包括主要畜禽產品   產地、拍賣或零售價格資料蒐整,完備畜牧類農情基   礎資訊,以利快速掌握畜牧產業生產數據與畜禽產品   價格變化。 12.優化種原提高繁殖效率,改善母豬飼養管理,以提高   離乳仔豬頭數;利用精準營養評估與腸道菌相改善豬   隻生產與臭味排放;建構智慧化豬隻健康管理系統與   設施提升管理效率;優化管理模式改善國產豬肉屠體   品質。 13.探討家畜動物暴露於含潛在有害物質環境,對於生長   性能及組織中濃度與代謝之影響,並進行相關飼料衛   生安全監測及分析;開發草食動物產業相關技術,提   升生產及飼養效率;盤整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情   形並分析歷年排放趨勢,提供各界作為減碳或氣候變   遷因應等策略之參考。 14.開發新型家禽特色產品,提高鴨蛋蛋白利用率,減少   廢棄問題;改善飼養管理,提升家禽生產效率,提出   我國家禽產業發展之可行模式及政策建議。 15.提高雞蛋供給量預估精準度,完善蛋雞相關數據蒐集   ,作為產銷調節預警措施;研擬蛋雞場雞糞處理管理   與輔導策略,處理雞糞各個環節之問題,強化產業永   續經營與循環農業模式。 16.完成經濟動物友善飼養技術與人道管理模式;完成展   演動物個體福利評估機制及國際對動物展演管理相關   法規之研析報告,建立符合我國動物展演業或政府從   業人員需求之教育訓練教材,改善我國動物展演業管   理。 17.建立寵物營養管理師職能課程,完成寵物食品檢測技   術及寵物營養健康狀態調查報告,提升寵物食品衛生   安全與品質;研析寵物清潔用品之潛在有害物質規範   ,強化寵物清潔用品之安全性;建置寵物業繁殖用犬   貓先天遺傳性疾病篩檢機制量能,並編撰寵物育種指   引,提升犬貓育種品質;完成我國寵物醫療保險制度   規劃之研析報告。 18.完善犬貓物種鑑識科學技術,建立動物保護案件現場   調查標準作業流程並辦理線上課程;研發提升遊蕩犬   管制捕捉效能之技術3項,以提高犬隻族群管理成效;   進行動物保護衝突政策議題之民意調查並完成評析報   告。 19.持續維持SPF豬隻生產與供應體系,提供國內生物醫學   領域產官學研究所需之優良實驗動物,維持AAALAC國   際認證;建立豬隻單肺纖維化疾病模式,協助臺灣國   內醫藥廠商快速篩選新藥用於治療或預防肺纖維化病   症,加速新創醫材上市時程,協助廠商競爭市場商機   。 20.完成實驗動物人道管理數位平台運作模式建構,以及   實驗動物替代方法、實驗動物人道管理與操作人員技   術數位教材影片各5式;完成「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指   引」第二版與「實驗動物來源、適用範圍及管理辦法   」草案;優化模擬聯合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IA   CUC)職責之試行運作機制,辦理國際研討會2場次。 21.初步建立臺灣土雞AI智慧化體型分流系統,以及依體   型分群飼養廠房設計,降低人為攜入禽流感等禽病之   風險,達到源頭管理以防治禽流感。 22.協助種禽場及蛋禽場建立生物安全資訊與生物防護措   施,並應用沙門氏菌疫苗、定期監測病原等,建立良   好作業規範場域,提升產業效益與形象。 23.開發創新農產加工產品關鍵技術,開拓國內外市場,   針對原料供應及加工業者進行產業鏈串接,帶動農產   素材加工商機;運用國產農產品開發適合年長者及全   齡共食產品,建構符合市場需求之銀髮餐食產業鏈。 24.強化農業國際合作,推動我國農業優質技術、產品及   服務拓銷至國際市場;深化雙邊合作實質議題交流及   產業趨勢,促進產業交流以對接國際市場等效益;辦   理產業橋接活動,協助面臨農業轉型與發展困境之新   南向國家,並促進我國農業資材、設施設備及專業服   務等外銷國際市場。 25.評估各經濟體降低糧損進展及彙整成果,強化我國糧   食安全議題之地位,擔任APEC農業技術合作工作小組   主席,促進亞太區域農業技術實踐交流;參與國際組   織如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亞洲生產力組織(AP   O)、國際園藝協會等所推動之農業貿易與科學研究相   關計畫、各項會議及活動,發展我國農業升級;推動   與亞太地區農業研究機構聯盟進行合作計畫;因應印   太地區與中東歐區域需求,建立區域供應之夥伴關係   。 26.維運亞太地區農業政策資訊平台,邀請亞太地區專家   撰寫重要政策文章,平台瀏覽數130萬人次/年,舉辦1   場農業政策論壇;進行茄科、豆科及葫蘆科種原更新   與性狀調查,以及番茄種原之表型遺傳多樣性、營養   成分含量分析,提升糧食體系;與國際稻米研究所就   植物健康、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健康與碳排評估等主   題進行中長期合作研究,尋求因應碳排減量之自然解   方。 27.持續開發受進口衝擊農產品1種以上,蒐集重要農漁畜   產品成分檢測及產地差異資料,更新產地鑑定資料庫   ;優化畜禽產品同位素及微量元素之產地檢驗技術,   建立機械學習模型,精確預測及鑑別畜產品之產地。 28.優化農產品受CPTPP貿易自由化影響之情資分析與決策   調控戰情中心監控能力;完成進口農產品國內市場流   通報告,深入蒐整潛力品項輸銷CPTPP重要成員國之消   費習性、國內產銷情形及競品資訊等市調資料。 29.完成主力農家所得調查範圍及農業勞動力調查之研究   ;參採日本等糧食淨進口國糧食供應精進策略之建議   ,強化我國糧食安全韌性;因應生產或運銷加工技術   改進所造成之轉換率及營養成分變化,優化糧食平衡   表編算機制;強化受查者資料安全及資料完整性,運   用資訊技術強化線上作業機制與審核標準,有效提升   調查精確度與資料整理效能。 30.持續整合具韌性之糧食安全體系,提出糧食安全策略   建議;掌握主要國家農業政策資訊及發展趨勢與國際   間農政變化;瞭解德國與歐盟國家相關政策及作法,   協助解決我國農業及農村發展遭遇課題;研議農地議   題與改善對策,提出執行農地審查作業之參考原則及   因應措施;規劃新農民群聚化、組織化經營輔導政策   方案,並蒐研重要國際農業經貿議題及農業輔導資訊   ;掌握國際區域經濟整合趨勢,研析重要經貿協定發   展情形及重要國際組織農業談判進展。 31.關注與掌握近年國際家禽產業及我國進口來源國之家   禽產業資料發展趨勢,蒐集與掌握東南亞國家提升家   禽產業競爭力之政策及其執行策略,以供我國借鏡。 32.研究國內外農業推廣體系,探討各種模式擴散農業推   廣研究成果;研析執行綠色照顧專案計畫績優之農漁   會,並規劃增能培訓課程,輔導農漁會參採執行優良   營運模式;建立新型態食農聯盟服務商業模式與產業   推動,輔導業者導入食農新型態服務。 33.運用虛擬助手執行農業知識即時問答與交互學習,實   現知識精準傳遞和高效應用;協助農產品經營業者提   升經營管理效率,簡化人力投入減少開支;增加累積   使用農務e把抓、豬場e把抓資訊服務成功案例。 34.運用農業現地調查相關APP整合推動農產業天然災害救   助等多元應用;發展航遙測影像AI智慧判釋技術,精   確掌握農情資訊;維運與開發農業統計資訊視覺化查   詢網站;結合氣象專家及顧問群專業分析,作為本部   緊急應變小組決策時之重要參考;整合各機關地理空   間資訊分享與整合應用,提升農業公共治理服務品質   ;滿足農業對氣象資訊之在地化需求,支援預警分析   及災防決策,增加農、林、漁、牧業應用附加價值。 35.統籌資訊與資安資源整體規劃、維運、防護與監控管   理,強化基礎環境安全設施,完善資安防護管理及監   控機制,提升整體使用效率與資安防護能量。 36.持續優化與實測農產品採後處理與冷鏈技術,成立示   範場域2處;針對環保與永續包材等進行開發與應用;   串接農產品冷鏈技術,結合模擬貯運與實際試銷,建   立3項產業外銷供應鏈實證。 37.應用新技術改善現行豬肉攤之保鮮功效,提供作業環   境改善基礎;優化畜禽生產製程及環境衛生控制,建   立品質指標;研究家禽屠前和屠後各環節或各設施(備   )之控制因子與參數,改善屠體冷卻模式,有效提升禽   隻屠宰量能。 38.透過冷鏈技術專家輔導團,輔助技術研發,提供成果   加值服務,完成技術串接3式,並辦理示範觀摩活動3   場,培育農產品冷鏈專業人才,預計辦理5班次課程及   2場次工作坊,以協助科研成果擴散。 39.建立甘藷、番茄、蝴蝶蘭、白蝦跨領域數位育種團隊   及調查平台,針對商業性狀、逆境病害抗性,整合分   析表型體學等體學資料相關性;優化種豬3D體型量測   系統,開發影像辨識及表型數位資料收集工具及技術   ;導入轉錄體及蛋白質體於蛋種鴨與肉種鴨飼料效應   探討,以及機器學習應用於鴨肉蛋組成分高通量檢定   技術開發,建立不同種鴨表型體檢定技術。 40.建立玉米、毛豆、甜瓜及白菜之數位育種跨領域團隊   ,針對商業性狀、逆境病害抗性,建立高通量之全生   育期數位化調查工具。 41.建立水稻及臺灣鯛之跨領域數位育種團隊,提升相關   物種高效數據預測分析能力;建立表型特徵量化標準   程序,並以現有研發成果為基礎,建立紅羽土雞育種   選拔指標分析平臺;推動綱要計畫資源協調整合,鏈   結國際及外部數位育種資源,展現計畫效益。 42.發展智慧農業關鍵核心技術,透過移轉、推廣應用,   協助國內業者改善生產流程,提升生產效率,降低人   力投入成本,引領資訊業加入農漁畜產業,促進農事   服務業之發展,加速臺灣農漁畜產業數位轉型。 43.將具成熟性技術之智慧農業成果擴散應用至產業,打   造協助家禽生產管理之整合解決方案,以加速家禽產   業轉型升級。 44.持續辦理生態系訓練、專家陪伴輔導等配套措施,強   化跨領域、跨機構之資源連結,舉辦國際研討會1場;   媒合3案生態系,帶動3項新技術/商品/服務投入產業   應用;鏈結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建立農工智電設備規   格與資訊標準;鼓勵產業投入智慧農業研發,預估執   行5件業界科專計畫,並促成企業研發投資逾1,500萬   元。 45.追蹤技術落地與產業應用效益,展現智慧農業科技化   亮點,並聚焦智慧農業發展議題,適時因應不同場合   與重要關係人溝通,以推廣計畫成果具體實績,完善   回饋及擘劃發展方向,彰顯整體計畫成果價值。 46.提升溫室蔬果採摘機器人及平飼蛋雞場機器人國產晶   片使用率,並優化視覺判斷目標物準確度及採摘撿取   作業精準度;完成除草劑、動物用藥殘留之萃取淨化   及快篩晶片測試等;與經濟部跨部會合作,研析不同   用途之農業智慧機械共通性規格與標準需求;研擬電   動化農業機械關鍵元件或模組規格建議。 47.農業碳資訊交流平台功能增修,包含淨零碳排成果資   訊更新,協助平台使用者排除系統操作問題,辦理功   能操作教育訓練等;更新建立家禽及豬牛糞尿管理溫   室氣體排放係數本土值,作為我國減碳效益之基礎數   據。 48.產出中小型電動農機可用之馬達及電池(含充電模式)   ,並於中耕機、搬運車上完成驗證。 49.統籌農業淨零排放科研發展策略規劃協調與管考作業   ,辦理氣候博覽會,於農務e把抓導入碳足跡作業,並   促進業界參與相關計畫;追蹤國際間農業及畜牧淨零   發展動態,並規劃乳牛場低碳措施轉型輔導策略,建   構我國草食動物產業淨零轉型施政方針。 50.完成農業氣候情境查詢圖臺模組功能擴充與更新;完   成至少1種特定作物防災栽培曆;蒐整113年度調適行   動方案成果,完成農業部門氣候變遷風險評估案例2項   ;完善農業部門考量氣候變遷等基準情境,分析我國   食農體系調適行動方案與配套策略;針對我國蛋雞場   提升調適能力效益評估,逐步調查分析國內蛋雞場環   境參數及大數據,提供蛋雞產業精進之重要依據。 51.開發農業廢棄物轉化為資源之再利用技術10項,與具   備減碳效益之循環農業技術3項。 52.促成農業剩餘資源再利用量23萬公噸,並促成業者投   入循環農業產業金額1.5億元。 53.開發循環農業產業應用教材3式,參加農業永續相關展   覽1場,促成10家企業參與ESG專案。 54.組成農業剩餘資源供應鏈5項,研發循環農業再利用產   品及服務5項。 55.執行碳匯綱要計畫管考、溝通、交流、成果呈現與未   來年度計畫規劃;建置推展淨零永續農業之增匯策略   規劃、成本建議、國際合作、知識推廣、績效指標、   影響評估及經濟效益評估等。  
編號 科目 說明 數量 單位 單價 114預算
06 農業電子化 本分支計畫係辦理統合農業資訊應用管理等工作
。其內容如下:
1.業務費89,278千元,係委託學術研究機構或相
 關法人等,辦理農業生成式AI暨資通訊應用推
 動,因應全球氣候變遷之農業防災預警精進,
 建置農業空間資訊協作平台,統合農業資通安
 全管理等計畫(其中含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1
 ,000千元)。
2.獎補助費24,870千元,係補助研究機構、大專
 院校或相關法人等,辦理全國農地資料庫分析
 應用研究,農業氣象站維護及氣象資訊服務,
 災害應變及農業災害情資網維運等計畫。
114,148,000
2000 業務費 89,278,000
2039 委辦費 89,278,000
4000 獎補助費 24,870,000
4025 政府機關間之補助 4,870,000
4030 對特種基金之補助 3,000,000
4040 對國內團體之捐助 17,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