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分支計畫:
資料來源:114-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單位預算案-單位預算案第39頁
預算機關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
承辦單位
預算金額
749,503,000 元(
計畫內容
1.配合「資源循環零廢棄」關鍵戰略,輔導企業推動循環  轉型,並辦理臺灣永續發展目標推動事務,研提自願檢  視報告,自我檢視永續發展目標12推動工作之成效。 2.辦理資源循環與公正轉型策略研析、資源循環指標分析  計算、物質流管理及資訊分析系統精進、國際交流合作  工作。 3.推動補助地方政府計畫審查,辦理地方環保績效考核執  行績效及管考追蹤作業,推動資源循環地方創生,發展  具地方特色之產品循環設計、促進廢棄物源頭減量、提  升廢棄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及價值。 4.補助地方政府或民間團體發展具地方特色之產品循環設  計、廢棄物源頭減量、廢棄資源能資源化循環利用產業  、創新技術及商業模式等工作。 5.推廣產品(包含不用品、二手品)循環設計概念、使用  塑膠再生料及推動示範。 6.推動產品維修策略及獎勵措施,辦理維修培力工作及建  構推廣維修站點,延長產品使用壽命與減少廢棄。 7.周延清理網絡審查作業程序與管理技術指引及強化再利  用檢核機制,檢討設施標準管理制度,研提我國邊境管  制及資源循環銜接管理配套等工作。 8.規劃生物質料源分類利用發展方向與推動方式配套措施  ,輔導推動事業建立循環模式,擴充生物質資料庫,促  進產業媒合與技術發展。 9.建立產品驗證程序,推動產業與民生塑膠減量及回收循  環,延長塑膠生命週期資源價值,協助媒合可燃廢棄物  及木材之產業鏈結,輔導SRF製造廠提升產品品質。 10.推動無機再生粒料應用於陸域工程、營建產業、港區   填築等用途,辦理技術研發、產業媒合、市場調查、   流向管理等工作。 11.辦理金屬、化學品及新興廢棄資源循環推動業務,產   業技術提升輔導、循環區域試辦、動靜脈產業鏈結媒   合等相關循環策略工作。 12.辦理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管理及輔導設立相關工作,   推動產源管理與事業廢棄物減量及資源循環相關工作   。 13.推動具挑戰及須關注廢棄物清除處理,辦理石綿建材   廢棄物清除處理及設置廢木材處理設施等工作。 14.補助地方政府建置區域型生物質循環機制、建立再生   燃料輔導、獎勵、管理及認證制度、建置無機再生粒   料分流使用機制等。 15.補助地方政府辦理石綿建材廢棄物清除處理工作。 16.檢討資源循環及廢棄物法制規範與管理制度,強化資   源循環之促進及管理利用。 17.辦理環保許可、事業廢棄物申報及清運機具裝置即時   追蹤等系統維運,並強化事業廢棄物管理及提升申報   工具功能,提供事業廢棄物申報0800諮詢服務;另支   援地方環保機關辦理事業廢棄物申報與流向管制等工   作。 18.精進資源循環網絡廢棄物資源清理計畫許可審查品質   、輔導工作及制度法規,研析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管理策略及審核機制,以強化與完善產源管制相關工   作。 19.以四大物料盤查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物質流向,檢討精   進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制度及運作方式,提升再利   用案件審查品質及再利用產品追蹤管理效能。 20.強化廢棄物輸出入管理,配合資源循環推動方向,評   估法制落實配套修正建議;掌握國際間廢棄物輸出入   相關會議資訊,蒐研、追蹤公約及國際間廢棄物越境   轉移管理趨勢,研提國內管理建議。 21.研析產業事業廢棄物之管理方式及事業廢棄物清理、   設施量能,評估廢棄物清理法指定公告事業範圍。 22.評估需加強管理之廢棄物再利用用途或產品種類,周   延再利用管理制度,強化機構管理及產品流向機制,   規劃廢棄物允收標準、再利用製程設施規範及產品品   質標準,搭配擴大實地查核、流向追蹤及勾稽量能,   研擬再利用機構及產品驗證制度等工作。 23.辦理資源循環相關資訊系統整合與共構機房相關軟硬   體更新與維運作業。 24.辦理推動生物質循環產業鏈結,協助業者料源及利用   管道媒合,建立相關設施設置指引,提升料源應用效   益。 25.辦理追蹤聯合國塑膠公約制定進度,分析各國塑膠循   環政策,因應公約規劃我國塑膠資源循環國家計畫,   擬定塑膠循環行動策略,與國際規範接軌。 26.辦理事業廢棄物燃料化策略規劃與推動工作,強化產   源管理提升事業廢棄物管理效能,促進能資源利用及   工業事業廢棄物清理與管理策略檢討。 27.舉辦無機再生粒料用途推廣促委會、工作坊、座談會   ,編修焚化再生粒料施工綱要規範及無機再生粒料使   用手冊,作為推廣無機再生粒料之依循。 28.辦理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內控提升、輔導查核,提升   機構管理及資源循環利用成效。 29.推動與新南向國家政策交流互惠、建立資源循環合作   機制與平台、規劃金融組織公私合作,建構新南向國   家資源循環區域夥伴關係。 30.辦理資源循環處理各業務系統資安檢測、異地備援及   資訊安全防護等相關服務。  
預期成果
1.促進企業導入資源循環模式進行淨零轉型,掌握臺灣永  續發展目標12對應指標執行進度,配合行政院國家永續  發展委員會,落實管考、審查及檢討作業。 2.精進我國資源循環與公正轉型策略,優化監測指標,增  進物質流及資源循環管理掌握度,並協助接軌國際,展  現我國成果。 3.透過精進減量回收及資源循環推動計畫執行管理方式,  提升整體執行品質及效率;結合地方特色、鏈結地方資  源,創造資源循環相關地方就業機會。 4.扶植融入地方特點之資源循環產業及培養資源循環專業  人才。 5.促進產品(包含不用品、二手品)循環設計概念普及及  推廣,提升消費者選購循環產品及二手物品風氣。 6.建構維修量能與促進維修風氣,延長產品使用壽命與提  升資源使用效率。 7.透過資源循環永續利用的面向,建構完善法規制度及推  動策略,藉由完善邊境管理機制運作,有效促進業者銜  接國內法制調整。 8.完成生物質分類分級利用指引,強化料源整合應用效益  ,輔導區域循環案場設置,蒐整國內外生物質發展策略  及技術,納入資料庫,促進產業媒合與技術發展。 9.持續推廣塑膠再生料使用、完善管理措施與誘因提供,  提升循環可行性;規範SRF料源、品質標準及產品分級  ,輔導製造廠建立產品採樣驗證程序。 10.促進無機再生粒料適材適所應用於陸域工程、營建產   業及港區填築等用途,增加無機資源循環再利用。 11.建構金屬、化學品及新興廢棄資源循環體系,通過試   辦計畫,推廣循環利用模式,促使資源有效循環使用   並開拓多元化循環途徑。 12.透過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訪視輔導及內控提升,完善   機構管理,並提升資源循環產業形象,完善資源化產   品品質標準與使用情形。 13.提升石綿及廢木材等物質清理量能。 14.促進地方建置區域型生物質循環機制、有機化學物質   (塑膠)資源循環與能源化及無機生粒料資源循環。 15.協助民眾清除處理石綿建材廢棄物,提升石綿清理量   能。 16.完備我國資源循環法制架構俾符國際趨勢,針對實務   適用疑義,從法制面落實到執行面,有效達成資源循   環目標績效。 17.健全事業廢棄物管理及提升申報工具功能,加值運用   申報資料建立事業廢棄物推估趨勢,整合廢棄物及資   源化產品相關資料,並辦理環保許可、事業廢棄物申   報及清運機具裝置即時追蹤系統維護運作與資訊安全   防護,提供事業廢棄物申報0800諮詢服務,另培訓專   業專職人員支援地方環保機關辦理事業廢棄物流向追   蹤管制。 18.落實資源循環管理策略之推動,提升事業廢棄物清理   計畫書填報及審查作業品質,以掌握產業循環基線資   料,活化循環模式運用與認定,朝向廢棄物質從「靜   脈產業」回到「動脈產業」循環利用,引導產業轉型   。 19.掌握廢棄物再利用運作現況及提出精進作法,強化法   規管制及提升管理力度,落實資源循環策略及再利用   推動作為。 20.精進我國廢棄物輸出入管理,依國際管理趨勢及國內   循環物料需求,有效管理廢棄物之越境轉移,透過掌   握並瞭解國際間廢棄物輸出入資訊,蒐研廢棄物輸出   入管理動態,提供國內因應參考。 21.透過業界溝通,完善列管原則,並提出優先評估行業   之列管方案,精進事業廢棄物貯存方法或設施管理。 22.配合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成立及因應資源循環促進法草   案研訂方向,未來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權責統一回   歸本署,須擴大既有管理工作量能,並預先就法規面   、實務面做通盤性檢討及整體性規劃工作,俾相關工   作能如期如實順利銜接,賡續推動。 23.加強網站資訊服務效能,確保資訊業務持續運作、資   訊系統效能、資訊設備運作正常。 24.透過生物質循環示範案例展示實際應用之成效與潛力   ,促使業者投入生產及供應鏈管理尋找具循環性解決   方案,並編製再利用設施設置指引,提供產業投資規   劃及參考。 25.追蹤塑膠公約最新進度,規劃塑膠循環行動策略,研   擬我國塑膠資源循環國家計畫。 26.精進我國廢棄物能源化發展策略,盤點料源、燃料品   質及技術,提出推動建議,檢討資源循環燃料或能源   化技術目前運作及管理現況,掌握面臨之困難及建議   未來推動方向。 27.辦理無機再生粒料用途推廣工作,編修無機再生粒料   施工綱要規範及使用手冊,以推廣無機再生粒料之運   用。 28.透過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輔導、查核及評鑑制度,強   化機構管理,並提升資源循環產業形象,妥善清除處   理廢棄物。 29.與新南向國家建立資源循環、資源回收等區域夥伴關   係,並媒合我國資源循環產業、技術等予新南向國家   。 30.強化資安防護作業,全年無休監控網路狀況,健全資   訊安全管理制度,提升資訊網站及系統資料之安全性   。  
編號 科目 說明 數量 單位 單價 114預算
03 循環處理 1.辦理生物質資源循環策略規劃與推動,強化生
 物質料源分類分級管理,促進生物質資源利用
 ,需委辦費1,500千元。
2.因應聯合國塑膠公約制定進度,深度分析各國
 (如歐盟、日本、美國、韓國等)塑膠循環政
 策,制定我國塑膠資源循環國家計畫,需委辦
 費10,000千元。
3.辦理事業廢棄物燃料化策略規劃與推動工作,
 強化產源管理提升事業廢棄物管理效能,促進
 能資源利用及工業事業廢棄物清理與管理策略
 檢討,需委辦費3,700千元。
4.辦理無機再生粒料用途推廣、編修施工綱要規
 範及使用手冊、研擬再生粒料環境標準,以推
 廣再生粒料之運用,需委辦費1,200千元。
5.辦理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設施資料統計、查核
 管理、輔導申設、許可管理法規研修、研訂許
 可審查作業指引、精進清除處理服務管理資訊
 及強化處理機構資源化產品管理等工作,需委
 辦費2,000千元。
6.因應未來持續與新南向國家進行資源循環及資
 源回收政策、制度及產業交流與合作,有助於
 提升我國產業之競爭力,並強化與新南向國家
 之夥伴關係,需委辦費5,000千元。
7.國外旅費1,500千元,內容如下:
 (1)韓國區域型生質能案例與國際研討會參訪1
   60千元。
 (2)參觀廢棄物燃料化相關案例及參加國際廢
   棄物管理及燃料化研討會(ICEESWMHP-25)3
   20千元。
 (3)新南向國家資源循環區域夥伴及國際交流1
   80千元。
 (4)參與塑膠公約工作小組及相關會議420千元
   。
 (5)出席「國際固體廢棄物協會」(ISWA)國際
   會議420千元。
8.持續辦理物料資源循環、再生及再利用工作1,
 687千元,內容如下:
 (1)文件寄送郵資等業務聯繫22千元。
 (2)計畫審查委員出席費及稿費511千元。
 (3)碳粉匣、文具紙張等消耗及非消耗物品50
   千元。
 (4)辦公事務雜支580千元。
 (5)洽辦業務國內旅費450千元。
 (6)樣品等寄送運輸14千元。
 (7)洽公段程車資60千元。
9.辦理資源循環處理內部資源整合、規劃業務網
 站或資訊系統開發、維運與更新、建置資源循
 環處理業務網站雙語化,需資訊服務費7,600
 千元及資訊軟硬體設備費5,200千元。
39,387,000
2000 業務費 34,187,000
2009 通訊費 22,000
2018 資訊服務費 7,600,000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511,000
2039 委辦費 23,400,000
2051 物品 50,000
2054 一般事務費 580,000
2072 國內旅費 450,000
2078 國外旅費 1,500,000
2081 運費 14,000
2084 短程車資 60,000
3000 設備及投資 5,200,000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5,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