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分支計畫:
資料來源:114-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單位預算案-單位預算案第35頁
預算機關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
承辦單位
預算金額
202,000,000 元(
計畫內容
1.精進物質流追蹤盤點與分析方法,建立資源循環資訊系  統,並優化資源循環減碳效益試算工具。 2.鼓勵與補助民間創新研發,強化資源循環零廢棄推動及  淨零轉型。 3.推動紡織品資源循環利用技術。 4.建置我國產品數位護照系統及試行,提升產品標示識別  與循環利用效率。 5.資源循環流向申報數據智慧化分析技術發展。 6.建置生物質利用資料庫資訊平台,發展食品加工副產品  高值化應用與廢棄物減量技術。 7.整合塑膠資源循環平台與流布資料,研發高值化或創新  回收技術,建置材質分選及辨識系統。 8.建置無機資源循環資訊平台,研析無機資源循環利用技  術。 9.建置廢酸高值循環再利用循環推動,整合金屬及化學品  循環資訊平台。 10.研析公民營清除處理機構推動淨零排放推動方式,推   動資源循環產業智慧永續淨零管理。 11.辦理循環領域淨零科技發展方案策略與中程科技計畫   ,推動資源循環創新及研究發展計畫。 12.研擬產品綠色設計管理制度與法規規範,推動產品導   入易拆解維修及循環利用綠色設計示範案例,促進產   品綠色設計技術研發及認驗證管理機制;推動循環採   購,促進產業投入產品延長使用與維修技術研發及維   運量能,建構產品服務化供應鏈。 13.掌握我國維修量能及據點,辦理維修人才培力工作與   評估設置維修服務據點,提升我國維修量能與民眾維   修意識。 14.研擬使用再生料之認驗證制度策略規劃藍圖以作為後   續建構認驗證制度之依據,並研析再生料品質規格及   替代原生料之最適比例,研擬再生產品製造與使用技   術指引相關規範,引導市場正確製造及使用再生料,   進而暢通資源循環管道。 15.建置煙道廢氣導入焚化飛灰再利用製程,研析焚化飛   灰資源化及廢氣固碳效益。 16.發展無機資源循環利用及循環減碳效益評估方式。 17.評析電漿爐能源適合發展之技術方案,以推動廢車粉   碎殘餘物(ASR)最適處理技術。  
預期成果
1.精進我國資源循環監測方法,並透過優化資源循環減碳  效益試算工具,協助政策及產業落實淨零轉型目標。 2.促進資源循環創新技術落地應用,增加創新技術專利權  、技術移轉等成果。 3.提升紡織品循環設計與使用再生料,促進紡織業循環供  應鏈與回收循環利用技術,建構纖維到纖維循環模式。 4.接軌國際建構產品數位護照系統,以數位科技提升產品  資源使用及物質流向追蹤管理,推動產品資訊揭露促進  消費者永續消費行為。 5.以智慧化機器學習技術分析廢棄物申報資料,建立預測  推估模式及事先預警機制。 6.精進生物質循環資訊平台功能,提供生物質流向資料及  料源媒合管道;建置高效節能乾燥製程之示範場域,並  完成生物質異味控制微生物於示範場域之應用測試。 7.強化塑膠流布資訊平台功能,精進塑膠流布數據推估方  式,建置國內第一套自主開發的廢棄包材智慧分選自動  化示範線,完成廢棄包材回收連續分選線百公斤級的產  能驗證。 8.提升無機循環資訊平台功能,研析無機資源適材適所分  流應用,提升循環利用率。 9.研析及導入相關廢酸資源化再利用技術,鏈結場域驗證  ,以期提升廢酸之循環利用。 10.公民營清除處理機構具有溫室氣體盤查能力,提升廢   棄物清除、處理或再利用永續淨零管理,減少溫室氣   體排放,接軌國際趨勢。 11.整合並管考既有科技計畫與創新研發計畫,提升資源   循環科技計畫執行目標與效益。 12.產品導入綠色設計示範案例,提升產品環境友善程度   及可循環性,精進源頭減量並推行循環採購,延長產   品使用壽命與提升資源使用效益,節約自然資源。 13.建構區域型維修服務量能,結合地方政府推動建置維   修示範場域,藉由物品維修服務推廣,增進消費者維   修再使用及綠色採購意識,並促進維修經濟。 14.促進業者共同投入資源循環市場,逐步擴大資源循環   量能與減少天然資源開採,創造減碳效益。 15.完成廢棄物熱處理設施結合廢棄物資源化固碳技術研   發並設置示範場域。 16.推動無機再生粒料循環利用之認驗證制度、履歷護照   及減碳效益評估。 17.確認國內發展可行技術方案,研擬ASR最適處理技術,   協助ASR去化作業。  
編號 科目 說明 數量 單位 單價 114預算
01 淨零排放科技 1.「淨零排放-資源循環減碳技術計畫」執行期
 間為112至115年,計畫目標為實現2050淨零排
 放之永續社會,推動資源循環減碳技術之發展
 等工作,114年度編列134,000千元,辦理以下
 業務:
 (1)精進物質流追蹤盤點與分析方法,並建立
   資源循環資訊系統等工作,需委辦費11,50
   0千元及資訊軟硬體設備費2,500千元。
 (2)推動紡織品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建置我國
   產品數位護照系統及試行,以提升產品標
   示識別與循環利用效率,需委辦費16,000
   千元及資訊軟硬體設備費2,000千元。
 (3)運用智慧化機器學習技術分析廢棄物申報
   資料,建立預測推估模式,解決人力統計
   所耗費之時間,需委辦費4,500千元及資訊
   軟硬體設備費1,500千元。
 (4)辦理生物質、塑膠、無機再生粒料、金屬
   及化學品循環利用技術,建立產品諮詢平
   台、產品履歷認(驗)證制度,發展循環
   業低碳製程,輔導公民營清除處理機構淨
   零排放關鍵議題及推動方式,需委辦費72,
   000千元及資訊軟硬體設備費4,000千元。
 (5)辦理資源循環創新及研究發展計畫,鼓勵
   與補助民間創新研發,強化資源循環零廢
   棄推動及淨零轉型等工作,需獎補助費20,
   000千元。
2.「淨零排放-綠色設計、創新技術及認證計畫
 」執行期間為114至117年,計畫目標為達成資
 源循環零廢棄及淨零排放,推動創新循環及源
 頭減量技術發展等工作,114年度編列68,000
 千元,辦理以下業務:
 (1)辦理循環科技計畫規劃與推動等工作,需
   委辦費6,000千元。
 (2)推動綠色設計管理制度與法制規範及產品
   維修策略示範等工作,需委辦費15,000千
   元。
 (3)辦理研提具公信力之認證制度等工作,需
   委辦費20,000千元。
 (4)辦理開發灰渣氧化鈣固碳技術技術、資源
   循環減碳效益及認證等工作,需委辦費17,
   000千元。
 (5)辦理廢車粉碎殘餘物(ASR)電漿爐能源化氫
   能等工作,需委辦費10,000千元。
202,000,000
2000 業務費 172,000,000
2039 委辦費 172,000,000
3000 設備及投資 10,000,000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10,000,000
4000 獎補助費 20,000,000
4040 對國內團體之捐助 2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