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機關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承辦單位
預算金額
14,433,346,000 元()
計畫內容
1.低軌通訊衛星計畫:計畫期程自110年至115年止,總經
費預估編列1,170,324千元。115年編列183,224千元。
2.次世代通訊整合驗測試煉計畫:計畫期程自115年至118
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1,743,600千元。115年編列243,
600千元,未來尚須編列1,500,000千元。
3.5G系統整合加值推動綱要計畫:計畫期程自113年至116
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389,445千元。115年編列81,295
千元,未來尚須編列113,140千元。
4.促進安控裝置加值轉型計畫:計畫期程為1年,115年編
列127,696千元。
5.關鍵產業國際供應鏈鏈結計畫:計畫期程自113年至116
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713,966千元。115年編列160,29
2千元,未來尚須編列160,292千元。
6.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AI產業應用與普及發展計畫:
計畫期程自114年至117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691,797
千元。115年編列167,450千元,未來尚須編列334,900
千元。
7.連結電子資訊國際大廠在臺深耕計畫:計畫期程為1年
,115年編列17,052千元。
8.邊緣AI關鍵技術生態系統建構計畫:計畫期程為1年,1
15年編列180,000千元。
9.智慧機器人關鍵技術及產業生態系建置計畫:計畫期程
為1年,115年編列172,000千元。
10.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計畫期程自1
13年至117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7,877,569千元。115
年編列1,960,000千元,未來尚須編列4,000,000千元
。
11.半導體國際連結創新賦能計畫:計畫期程自113年至11
7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247,620千元。115年編列58,8
00千元,未來尚須編列100,000千元。
12.半導體材料產業供應鏈扶植計畫:計畫期程自115年至
117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756,900千元。115年編列25
2,300千元,未來尚須編列504,600千元。
13.半導體設備產業供應鏈扶植計畫:計畫期程自115年至
117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1,958,400千元。115年編列
652,800千元,未來尚須編列1,305,600千元。
14.矽光子製程用關鍵材料推動計畫:計畫期程自115年至
117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288,000千元。115年編列96
,000千元,未來尚須編列192,000千元。
15.矽光子製程用設備推動計畫:計畫期程自115年至117
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288,000千元。115年編列96,00
0千元,未來尚須編列192,000千元。
16.高效能化合物產業技術落地發展計畫:計畫期程自115
年至117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234,900千元。115年編
列78,300千元,未來尚須編列156,600千元。
17.關鍵晶片與異質整合技術研發及產業發展計畫:計畫
期程自113年至117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89,280千元
。115年編列29,760千元,未來尚須編列59,520千元。
18.邊緣運算晶片暨模組應用推動計畫:計畫期程自115年
至117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633,651千元。115年編列
211,217千元,未來尚須編列422,434千元。
19.亞灣2.0-智慧科技創新應用綱要計畫—智慧石化永續
發展、IC設計群聚發展、智慧科技研訓基地計畫:計
畫期程自113年至116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3,098,250
千元。115年編列769,250千元,未來尚須編列1,094,3
12千元。
20.智慧電子產業推動計畫:計畫期程自113年至116年止
,總經費預估編列325,546千元。115年編列80,674千
元,未來尚須編列80,674千元。
21.智慧機械產業技術提升補助計畫:計畫期程自112年至
115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1,262,497千元。115年編列
285,629千元。
22.發展智慧製造解決方案推動計畫:計畫期程自112年至
115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1,739,527千元。115年編列
336,092千元。
23.智慧機械產業智慧升級與國際鏈結計畫:計畫期程自1
12年至115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379,113千元。115年
編列81,816千元。
24.智慧製造人才培育計畫:計畫期程自112年至115年止
,總經費預估編列120,345千元。115年編列29,322千
元。
25.綠能產業推動計畫:計畫期程自112年至115年止,總
經費預估編列48,279千元。115年編列8,400千元。
26.再生能源產業化推動計畫:計畫期程自112年至115年
止,總經費預估編列182,815千元。115年編列46,622
千元。
27.多元能源樞紐與綠港計畫-離岸風電產業競爭力提升計
畫:計畫期程自115年至118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309
,600千元。115年編列69,600千元,未來尚須編列240,
000千元。
28.顯示產業高值化應用推動計畫:計畫期程為1年,115
年編列146,026千元。
29.台日產業優勢互補推動計畫:計畫期程自114年至117
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106,614千元。115年編列25,82
3千元,未來尚須編列51,646千元。
30.產業淨零碳排推動計畫:計畫期程自112年至115年止
,總經費預估編列6,192,237千元。115年編列1,114,6
36千元。
31.中小企業淨零轉型計畫:計畫期程自112年至115年止
,總經費預估編列714,009千元。115年編列125,136千
元。
32.資源循環綠色設計計畫:計畫期程自115年至118年止
,總經費預估編列472,450千元。115年編列104,650千
元,未來尚須編列367,800千元。
33.產業節能輔導暨能效提升推動計畫:計畫期程自112年
至115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79,515千元。115年編列1
6,060千元。
34.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專區推動計畫:計畫期程自1
14年至117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141,443千元。115年
編列31,904千元,未來尚須編列75,068千元。
35.製造業因應氣候變遷策略計畫:計畫期程自114年至11
7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201,940千元。115年編列46,7
36千元,未來尚須編列107,440千元。
36.永續升級整合推動計畫:計畫期程自114年至117年止
,總經費預估編列277,731千元。115年編列56,848千
元,未來尚須編列152,000千元。
37.應用材料產業升級推動計畫:計畫期程自114年至117
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224,312千元。115年編列56,01
1千元,未來尚須編列112,022千元。
38.高分子核心關鍵材料推動計畫:計畫期程自113年至11
6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366,592千元。115年編列83,5
64千元,未來尚須編列83,564千元。
39.車輛電子暨電動商用車輛輔導開發計畫:計畫期程為1
年,115年編列127,500千元。
40.亞洲無人機新創計畫:計畫期程自113年至116年止,
總經費預估編列494,595千元。115年編列111,810千元
,未來尚須編列111,810千元。
41.無人機多元應用關鍵技術開發計畫:計畫期程自115年
至119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3,500,000千元。115年編
列700,000千元,未來尚須編列2,800,000千元。
42.亞創中心強化計畫:計畫期程自115年至119年止,總
經費預估編列3,923,000千元。115年編列860,000千元
,未來尚須編列3,063,000千元。
43.國防產業創新發展推動計畫:計畫期程自115年至118
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1,235,888千元。115年編列308
,972千元,未來尚須編列926,916千元。
44.軍機軍艦國造推動計畫:計畫期程自113年至116年止
,總經費預估編列507,795千元。115年編列114,121千
元,未來尚須編列114,121千元。
45.運用工業合作推動軍工產業鏈結國際計畫:計畫期程
自115年至118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37,644千元。115
年編列9,411千元,未來尚須編列28,233千元。
46.民用航空船舶及軌道車輛產業推動計畫:計畫期程自1
13年至116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101,234千元。115年
編列27,388千元,未來尚須編列27,388千元。
47.軍民用航太能量提升計畫:計畫期程自115年至117年
止,總經費預估編列637,500千元。115年編列212,500
千元,未來尚須編列425,000千元。
48.生醫產業發展與跨域推動計畫:計畫期程自115年至11
8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525,592千元。115年編列131,
398千元,未來尚須編列394,194千元。
49.製藥產業創新轉型計畫:計畫期程自114年至117年止
,總經費預估編列236,609千元。115年編列58,505千
元,未來尚須編列117,010千元。
50.創新醫療產品市場准入價值推升計畫:計畫期程自113
年至116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374,726千元。115年編
列75,700千元,未來尚須編列75,700千元。
51.普惠科技驅動高齡巿場商機計畫:計畫期程自113年至
116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772,838千元。115年編列17
7,065千元,未來尚須編列177,065千元。
52.銀光科技智慧照顧驗證推動計畫:計畫期程自113年至
116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162,324千元。115年編列37
,632千元,未來尚須編列37,632千元。
53.在宅醫療科技推動計畫:計畫期程自115年至118年止
,總經費預估編列980,000千元。115年編列245,000千
元,未來尚須編列735,000千元。
54.區域供應鏈韌性提升推進計畫:計畫期程為1年,115
年編列199,120千元。
55.工具機產業價值鏈發展暨跨域整合推動計畫:計畫期
程自114年至117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754,707千元。
115年編列157,156千元,未來尚須編列420,000千元。
56.金屬產業鏈彈性製造推動計畫:計畫期程自115年至11
8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565,328千元。115年編列141,
332千元,未來尚須編列423,996千元。
57.車輛產業智慧轉型輔導推動計畫:計畫期程為1年,11
5年編列68,042千元。
58.設計驅動跨域整合創新2.0計畫:計畫期程自113年至1
16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1,757,229千元。115年編列4
35,145千元,未來尚須編列435,145千元。
59.製造業數位轉型應用加值計畫:計畫期程自114年至11
7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827,147千元。115年編列200,
766千元,未來尚須編列401,532千元。
60.促進中小型製造業轉型加值計畫:計畫期程自113年至
115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1,137,873千元。115年編列
388,103千元。
61.模具產業高階製造升級轉型計畫:計畫期程自112年至
115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579,096千元。115年編列11
9,900千元。
62.產業創新平台計畫:計畫期程為1年,115年編列381,2
09千元。
63.台灣製造優質傳產創新加值計畫:計畫期程為1年,11
5年編列140,365千元。
64.卓越隱形冠軍智慧加值創新計畫(Hidden Champion+3.
0):計畫期程自113年至116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420
,472千元。115年編列97,782千元,未來尚須編列97,7
82千元。
65.國際政經新競爭變局下臺灣產業創新布局與策略計畫
:計畫期程為1年,115年編列337,986千元。
66.工廠安全智慧化推動計畫:計畫期程自114年至117年
止,總經費預估編列367,782千元。115年編列90,481
千元,未來尚須編列192,512千元。
67.亞洲生產力組織執行計畫:計畫期程自112年至115年
止,總經費預估編列115,175千元。115年編列26,320
千元。
68.民生消費品產業數位加值轉型計畫:計畫期程為1年,
115年編列100,208千元。
69.特定工廠群聚產業技術躍升推動計畫:計畫期程自113
年至116年止,總經費預估編列239,315千元。115年編
列55,271千元,未來尚須編列58,799千元。
70.智慧政府數位化精進發展計畫-致能轉型ABC計畫-產業
服務致能轉型計畫:計畫期程自115年至119年止,總
經費預估編列120,000千元。115年編列14,573千元,
未來尚須編列105,427千元。
預期成果
1.低軌通訊衛星計畫:串接國際衛星商推動至少5個技術
方案,建立衛星實證場域並導入終端應用場景(如無人
機、無人船、自駕車);透過產業輔導與推動獎補助措
施,促成衍生投資額達10億元以上;輔導促進我國業者
切入國際供應鏈至少2家;推動產學研投入新進及在職
人才研發解題,促進衛星專業人才養成。
2.次世代通訊整合驗測試煉計畫:支持10家次業者參與國
際次世代通訊、衛星組織或活動,串聯20家產業生態系
業者進行跨國商洽對接;推動至少8家衛星終端設備廠
商進入國際合規實驗室進行產品驗測,並推動至少2家
次測試成果送交國際組織進行展示或發表;對接公部門
應用領域需求,促成至少3家業者投入應用領域對應解
決方案。
3.5G系統整合加值推動綱要計畫:協助產業掌握下世代網
路通訊技術及商機,打造通訊開放網路架構之跨域產業
生態,精進其發展策略與商業模式,引導2組跨域旗艦
,推動5個具代表場域,促成3家次及4項廠商產品上架
國際組織(如TIP等),協助30家次業者引進人才需求,
促進85人次產業新星投入研發,企業留用率達27%,並
養成相關專業人才累計350人次,帶動投資額20億元,
衍生產值達252億元。
4.促進安控裝置加值轉型計畫:健全我國安控產業可信賴
環境,推動安控產品透明度(類似生產履歷)機制1式,
包含建立透明可信賴中英文平台1個、推動安控產品合
規白名單50款以上上架、推廣平台及白名單予機關單位
或場域業者100家次以上。此外推動安控產業發展智慧
化解決方案,推動智慧應用亮點實證3案;協助推廣國
際市場,創造產業效益5億元以上。
5.關鍵產業國際供應鏈鏈結計畫:聚焦智慧車電、人工智
慧(AI)、醫電、自主載具與智慧環控等新興產業,與日
、印、東協、歐美等民主國家建立4項交流機制,促成4
件以上國際合作,創造9.7億元雙邊投資。將持續推動
次系統供應鏈平台,募集80家業者,推動3件場域試煉
與補助2案次系統跨國合作,帶動總體產業效益達11.5
億元。
6.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AI產業應用與普及發展計畫:
發展製造業人工智慧(AI)導入指引,與產業公協會合作
組織顧問輔導團,透過論壇、技術展示、供需媒合等活
動擴大影響,推廣AI普及至少800家次以上製造業者。
並與系統整合業者(SI)及AI業者合作,輔導製造業導入
研發設計、生產製造、供應鏈管理、人機協作等AI實證
應用至少5案,並促成每年產業AI投資額達20億元。
7.連結電子資訊國際大廠在臺深耕計畫:運用國際績優夥
伴交流平台(IPO Forum)建立合作生態系及溝通管道,
觀測國際情勢強化資訊產業供應鏈韌性,透過電子資訊
國際夥伴績優廠商獎項(IPO Awards)槓桿20家次以上國
際大廠對臺合作深化,促成2件國內外業者技術合作案
;擴散20家次以上合作機會,達成產業效益1億元以上
。
8.邊緣AI關鍵技術生態系統建構計畫:與晶片業者和邊緣
人工智慧(Edge AI)設備業者合作,推動至少2種Edge A
I設備,測試至少3種Edge AI模型轉換,提升產品開發
效率10%,並推動Edge AI設備導入至少10個製造業場域
,發展至少3項應用。
9.智慧機器人關鍵技術及產業生態系建置計畫:推動機器
人產業鏈研發升級3案,加速關鍵零組件商品化與市場
導入,強化機器人供應鏈自主性。促成3家業者投入技
術整合與示範驗證,建立從研發到應用的推進機制,提
升業者導入意願與國際競爭力。同時建構驗證機制與2
個實地場域應用,協助產品符合國際規範,帶動機器人
相關投資1.1億元,促進成果擴散與產業升級。
10.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掌握關鍵領
域優勢晶片應用需求,推動系統應用業者結合IC設計
相關業者發展百工百業之創新應用。全年輔導業者申
請主題式研發計畫至少7案次,帶動業者投資創新研發
達9億元。
11.半導體國際連結創新賦能計畫:建置「企業指定國家
及院校科系」之客製化攬才機制,與產業、學界共赴
海外招募,鎖定國際頂尖院校理工人才,推廣臺灣半
導體產業環境與就業優勢,延攬300位以上國際優秀人
才至臺灣半導體產業服務,協助產業拓展海外人才來
源,推動全球布局。
12.半導體材料產業供應鏈扶植計畫:推動至少7項關鍵半
導體材料研發,涵蓋互補式場效電晶體(CFET)、鰭式
場效電晶體(FinFET)等先進製程材料、化合物半導體
及異質整合封裝材料,協助業者導入下游客戶驗證,
加速量產落地,並輔導至少9家廠商建置相關技術。預
期可帶動逾4億元產業投資,強化臺灣半導體材料自主
能力與供應鏈韌性,提升產業競爭力。
13.半導體設備產業供應鏈扶植計畫:建立與終端業者供
需平台,補助半導體設備零組件驗證21案以上,以及
補助18家工具機業者開發半導體零件加工機及零組件
;法人技術輔導中小微企業投入半導體技術開發10件
以上;辦理產業媒合及產業交流活動10場次以上。
14.矽光子製程用關鍵材料推動計畫:推動至少1項矽光子
用關鍵材料研發,如光學膠、抗反射鍍膜、梯度折射
率材料及其封裝用結構材料等,協助業者導入下游客
戶驗證,加速量產落地,並輔導至少4家廠商建置相關
技術。預期可帶動產業投資逾4,200萬元,強化臺灣半
導體材料自主能力與供應鏈韌性,提升產業競爭力。
15.矽光子製程用設備推動計畫:鏈結製程端開發需求,
推動至少3項矽光子製程關鍵設備研發,如光纖陣列單
元(FAU)光耦合對位、矽光電性量測、製程檢測等設備
,強化國產矽光子製程所需關鍵設備及矽光子封裝自
主。
16.高效能化合物產業技術落地發展計畫:鏈結國內半導
體測試業者,完善汽車功率模組測試指南(車規AQG-32
4)碳化矽功率模組動態可靠度測試量能,建立氮化鎵
功率半導體元件測試方法,加速臺灣化合物半導體元
件進入全球供應鏈。輔導廠商磊晶關鍵技術驗測推動
至少2家次,成立產業戰略夥伴網絡,累計至少60家廠
商,透過夥伴網絡進行商機推廣1案次,加速臺灣化合
物半導體市場發展。
17.關鍵晶片與異質整合技術研發及產業發展計畫:預計
帶領90位以上在學人才完成2項以上實作解題並參與專
題競賽,選拔優質人才與企業媒合,厚植半導體產業
人才即戰力。
18.邊緣運算晶片暨模組應用推動計畫:建構具韌性的邊
緣運算生態系,推動40家次廠商加入邊緣運算晶片系
統價值共創平台、投入邊緣運算晶片方案或跨域合作2
案次;並聚焦智慧製造與健康醫輔領域高規應用,推
動解決方案3案次、場域實證2案次;亦透過加值150位
在校生邊緣智慧晶片與模組應用實務能力,及驅動88
家次業者投入產業科技化行列,強化在地資源。
19.亞灣2.0-智慧科技創新應用綱要計畫—智慧石化永續
發展、IC設計群聚發展、智慧科技研訓基地計畫:促
成5案資訊及通訊科技(ICT)商用實證案例、3家廠商落
地亞灣;推動石化產業智慧安全升級30案並促成智慧
安全技術補助3案,培育智慧安全人才500人;招募2家
晶片設計企業落地高雄,輔導在地10家企業跨域合作
;促成國際型業者及中小微企業落地設立研訓基地1案
,促進10家新創與國際業者合作研發,培訓智慧科技
供應鏈人才400人。
20.智慧電子產業推動計畫:優化產業發展環境,間接協
助促進投資額達1,600億元以上,推動產業交流互動,
促成國內外商機媒合2案次;並推動既有從業人員職能
加值達800人次以上參與,延攬2家智慧電子應用企業
進駐並促成投、增資額達1.3億元、推動50家智慧電子
業者交流及促成3項技術應用落地。
21.智慧機械產業技術提升補助計畫:累計補助15案切入
國際級客戶供應鏈,推動智慧機械解決方案與產品輸
出國際;累計建構20家數位供應網絡、39家導入人工
智慧(AI)應用(智慧化程度達L3~L4);累計完成75案數
位化精實管理導入;累計促成8家產業標竿導入智慧模
組;累計建立10個電子製造服務(EMS)產業供應鏈智慧
製造示範場域,全面強化智慧製造輸出能力。
22.發展智慧製造解決方案推動計畫:聚焦終端產業智慧
製造需求,推廣智慧製造應用能量,以發展智慧化解
決方案:協助業者導入智慧化應用技術與服務,預計
輔導製造業導入系統整合(SI)能量的智慧化技術及服
務機制,完成17家的概念性驗證(POC)驗證。
23.智慧機械產業智慧升級與國際鏈結計畫:推動產業機
械等製造業升級16案,促成投資1,500萬元以上;培育
14家自動化或系統整合業者投入智慧自動化服務。推
動機械設備等製造業鏈結技術領先國家(如德國、日本
)及新南向重點市場(如印尼、越南),推廣國際級工業
通訊標準輔導案切入國際供應鏈成果累計12案;辦理2
場國際論壇,促成2案指標性國際合作。
24.智慧製造人才培育計畫:結合機械相關產業公協會資
源引導企業聚焦自身需求,透過產學合作建構產業技
術能量於校園,鏈結企業扎根校園培育優質人才,推
動產業合作,並擴散高階領域在學人才養成及培育智
慧機械跨域高階應用人才380人,優化產業跨域人才環
境,提升我國產業邁入高階製造競爭力。
25.綠能產業推動計畫:追蹤綠能推動相關計畫運用我國
再生能源政策所帶動之內需市場,聚焦離岸風力發電
及太陽光電之產業化推動。推動14MW離岸風力機在地
供應鏈生產實績,追蹤在地化供應鏈量產成果,完成
追蹤風力發電專案計畫進度報告及太陽光電案場設置
與運作進度報告,合計12份以上。
26.再生能源產業化推動計畫:針對離岸風電產業區塊開
發階段新興產業關聯項目,推動國際產業鏈合作,促
成投資60億元、新增產值80億元。推動太陽光電創新
應用產品與新商業模式發展,協助高效能模組產品測
試,促進太陽光電產業投資8億元、促進產值54億元、
新增100人就業機會。
27.多元能源樞紐與綠港計畫-離岸風電產業競爭力提升計
畫:補助產業投資與研發固定式或浮動式相關鋼結構
與風力機暨零組件的低成本量產製造技術1案;固定式
或浮動式相關鋼結構與風力機暨零組件的大帶小供應
鏈技術整合升級1案。
28.顯示產業高值化應用推動計畫:建立顯示系統技術融
合平台;研析顯示暨光電產業趨勢,提出跨域融合發
展策略;發展特規商用系統方案、第三方測試驗證服
務及智慧穿戴人工智慧(AI)互動系統整合驗證服務各1
案次,促成廠商投資5,000萬元;透過數據驗證與應用
測試服務,共創智慧顯示應用雛形,帶動軟硬整合應
用落地驗證,進入國際通路,創造產業效益至少5億元
。
29.台日產業優勢互補推動計畫:經營臺日產業合作推動
辦公室,協助與日本產、官單位建立政策交流與產業
合作搭橋平台,聯結雙邊產業公協會、日本銀行、地
方政府、產研機構及其他民間組織,促進臺日重點產
業交流至少8件次,發展重點產業合作機會,促進雙邊
產業多面向合作至少2案,雙向投資合作達3億元。
30.產業淨零碳排推動計畫:透過輔導與補助業者引進國
際標竿作法或國內低碳技術試量產,藉由同儕互助學
習及以大帶小,驅動上、下游廠商合作減碳,強化碳
管理能力,形成綠色供應鏈增加產值,創造我國淨零
轉型競爭力,促進溫室氣體減量40萬公噸,促成投資2
8億元。
31.中小企業淨零轉型計畫:推動中小型製造業淨零轉型
,提供低碳高值化示範案例,累計產業觸及達60%;預
期產業溫室氣體減量7,395公噸,促成投資1.27億元。
32.資源循環綠色設計計畫:輔導10家以上業者開發3項循
環技術或產品,建立2處產業示範場域,衍生產值達1,
000萬元;推廣循環材料應用資訊,推動4案跨域鏈結
,辦理循環技術研習、產業交流或說明活動,培訓產
學專班學員20人次。
33.產業節能輔導暨能效提升推動計畫:結合平台技術商
能量,透過技術輔導及產業節能成效追蹤,協助導入
高效率節能技術或智慧化能源管理資通訊技術,帶動
廠商節電0.4億度,並促進投資4.5億元。
34.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專區推動計畫:培訓循環材
料研發高階人才20人次,輔導6家廠商進行材料測試與
試量產輔導,輔導1家廠商通過產創平台計畫,帶動廠
商投資1,500萬元。
35.製造業因應氣候變遷策略計畫:辦理汽電共生廠及工
業鍋爐脫煤轉型追蹤輔導,預期溫室氣體減量7萬公噸
、促進減碳措施投資5億元以上。提出減碳措施及帶動
業者減碳,促使製造部門碳排放密集度年下降2%。
36.永續升級整合推動計畫:推廣綠色工廠標章與清潔生
產,新增10家工廠通過清潔生產符合性判定,累計綠
色工廠標章獲證工廠達290家。推動資源再生綠色產品
認定,年度通過認定產品產量達3萬公噸。輔導90家工
廠提升防治(制)設施效能,協助提出污染改善建議。
辦理資源循環利用媒合,預估能資源循環潛勢量達800
公噸。
37.應用材料產業升級推動計畫:為促使國內電子及光電
材料產業朝高值化發展並建立自主技術,預計辦理15
項技術輔導,協助業者導入綠色與低碳製程,並建置3
項材料特性評價技術,促成3家業者完成驗證,加速材
料導入下游客戶測試。此外,亦將完成1項關鍵材料技
術盤點,並評估與外商合作之可行性,以強化整體供
應鏈韌性。
38.高分子核心關鍵材料推動計畫:建立3項泛用塑膠、高
分子複合材料及易循環再製關鍵技術研發平台,並廣
泛應用於多元跨域產業需求,籌組循環材料相關產業
研發聯盟3項,輔導產業跨越邊界運用易循環高分子材
料技術,輔導廠商提案申請試量產研發1案,推動籌組
循環應用產業鏈1項,開發可循環高值產品1件。
39.車輛電子暨電動商用車輛輔導開發計畫:提供國內外
車電法規驗證及技術服務諮詢等開發階段服務,並規
劃國內外交流,強化我國車電等業者市場銷售;輔導
產業朝模組標準化發展並補助業者投入先進駕駛輔助
系統及物流運輸廂體等開發,協助運輸部門淨零轉型
,降低產品開發生產成本,提升產品附加價值,預計
提升產值4.2億元。
40.亞洲無人機新創計畫:協助組團國內業者參加國際交
流會議或展覽2場以上、跨部會會議2場以上、無人機
相關活動3場以上;協助與國際無人機相關單位簽署合
作意向書2案以上;協助國內廠商開發無人機關鍵模組
或整機產品達3項以上;協助國內業者與國際廠商進行
技轉或自主開發人工智慧(AI)任務軟體及晶片整合技
術2項以上。
41.無人機多元應用關鍵技術開發計畫:透過研發補助,
協助業者開發飛控、通訊、光學鏡頭、雲台等非紅供
應鏈關鍵技術與產品,各達4項以上,並取得國內資安
認證4項以上,促成國際合作簽署合作備忘錄(MOU)、
保密協議(NDA)至少1案。組團參與國際會議與展覽3場
以上,媒合海外商機5案、合作案10件以上,同時引進
國外先進技術與認證5項以上,全面提升台灣無人機產
業國際競爭力。
42.亞創中心強化計畫:建置無人機系統工程、多物理模
擬、人工智慧(AI)機械設計、動力測試、沉浸式視覺
模擬及飛控實作等6大培育平台,完成空間整建與核心
設備進駐,並開設專班培訓專業人才。同步籌備網路
安全成熟度模型認證(CMMC)與綠色無人航空系統(Gree
n UAS)安全認證程序,建立試製與技術服務平台,提
供結構件與模組試製、測試驗證服務累計逾10家次,
推動產學研合作與應用案例累計逾10件,強化研發、
培訓與認證能量。
43.國防產業創新發展推動計畫:推動國內業者開發國防
軍備需求關鍵技術或智慧化系統2項以上;協助國內業
者發展軍民用飛行器關鍵技術2項以上;協助國內業者
發展軍民通用無人機關鍵模組及系統整合技術3項以上
;推動國內業者建立軍民通用飛機製造關鍵技術能量1
項以上;盤點國內外水面艦用無人載具發展現況與技
術缺口,產出產業技術報告1份;協助業者開發艦用無
人載具關鍵技術或裝備1項以上;協助艦用無人載具業
者研製相關系統模組1項以上。
44.軍機軍艦國造推動計畫:協助廠商開發軍、民用航空
飛行操控系統或液壓系統等關鍵技術2項以上;推動國
內業者開發航空發動機、機身結構或航電系統產品2項
以上;協助國防船艦之船廠精進細部設計或製程1項以
上;協助國防船艦廠商研製無線通信鏈路系統或海事
訊號監測產品1項以上。
45.運用工業合作推動軍工產業鏈結國際計畫:引領國內
國防及民間單位與國外技術來源廠商合作,並爭取納
入全球軍工產業鏈;針對國防購案之需求與特性引進
國防與軍民通用關鍵技術強化國防自主能量。協助國
內需求單位爭取技術移轉或認證5項、促成國外大廠來
臺完成國內技術能量評估2項、促成國內需求單位新增
投資3億元。
46.民用航空船舶及軌道車輛產業推動計畫:推動業者投
入航空發動機關鍵技術開發2項以上;推動國內供應鏈
共同投入航空零組件或產品開發2項以上;協助1家以
上船舶或遊艇相關業者與跨領域產業合作;協助1家能
源廠商進行電動智慧船艇相關設備測試;協助鐵道應
用標準草案修訂2案以上;協助國內軌道廠商爭取國內
外訂單機會5案以上。
47.軍民用航太能量提升計畫:推動業者投入開發軍民通
用機體結構、內裝及航電製造技術2項以上、組裝技術
2項以上;推動國內業者取得航空產品或供應商認證2
案以上;協助國內業者爭取軍民用航太生產及組裝訂
單,促成國際合作及取得訂單2案以上。
48.生醫產業發展與跨域推動計畫:促成生技醫藥投資案2
10億元;促成產業商業合作2件;輔導高值醫療器材、
數位醫療、輔助科技產品,導入人工智慧、雲端運算
、穿戴科技等技術開發9案;輔導高值醫療器材、數位
醫療、輔助科技等產品國內外上市申請5案、上市臨床
驗證1案;協助爭取200萬美元訂單;整合醫療院所及
照護系統建立臨床場域2案。
49.製藥產業創新轉型計畫:輔導業者開發國際利基品項
藥品4件;協助廠商外銷法規輔導2件;建立我國製藥
工業適用連續製造模組1件,輔導產業導入製程分析技
術1件;持續推動製程智慧化並建立製程分析方法1件
;促成國際合作1件,外銷訂單達500萬美元以上;培
育在職人員製程技術、商務、法規與品質管理課程4班
,培訓在職人員120人次。
50.創新醫療產品市場准入價值推升計畫:輔導3案數位醫
材進行臨床效益評估,加速產品落地;輔導1案數位醫
材鏈結國際臨床驗證場域,納入採購清單;補助5案以
上數位醫材於國內外醫院進行臨床效益驗證,並取得
訂單。完成2案新製程技術或改良型新藥(505(b)(2))
藥品開發輔導,2案上市前法規輔導,1案新製程技術
導入之產線規劃,補助3案高值藥品研發。
51.普惠科技驅動高齡巿場商機計畫:調查高齡普惠科技
產業動態及整備高齡科技供需整合平台,新增150家業
者上架及媒合800家次,活絡高齡科技服務市場;輔導
及補助高齡普惠科技100案,並佐以價值主張快速評估
25案及使用者經驗驗證20案,推動高齡產品、服務落
地,帶動營業額提升。
52.銀光科技智慧照顧驗證推動計畫:號召至少5家業者共
同推動科技照顧戰情室平台、居家型照護套裝服務;
建立並推展居家型科技照護示範模式,建構10處居家
型照顧服務示範家庭,作為產業效仿延伸參考;引導
業者投入普惠科技產品商品化研發投資達2,000萬元。
53.在宅醫療科技推動計畫:優化在宅醫療科技產品及連
結社區照護服務網絡,完成15案場域驗證照護效益評
估,每案至少完成2個場域,整理用戶反饋並調整設計
符合真實需求,以利推廣優化後在宅醫療科技產品結
合服務模式,使用人次達20,000人次以上。
54.區域供應鏈韌性提升推進計畫:推動供應鏈生態系50
家業者示範韌性評量,掌握重點產業韌性缺口與弱點
,透過補助業者以數位化技術提升供應鏈管理運作能
力2件、研發符合目標市場需求之關鍵技術或原材料20
案,以補足產業韌性缺口,並輔導我國產業切入國際
供應鏈2案及供應鏈移轉客製化輔導協助15家,分散產
能降低風險。
55.工具機產業價值鏈發展暨跨域整合推動計畫:完成制
訂產品類別規則(PCR)共計2型以上、工具機或零組件
廠進行產品碳足跡盤查輔導5案以上、低碳工具機或零
組件驗證測試輔導5案以上、培育機械與系統跨域整合
人才200人次。推動工具機搭載國產智慧零組件(含國
產控制器)及周邊設施,建置智慧節能高效生產線累計
促案16案以上。
56.金屬產業鏈彈性製造推動計畫:協助金屬產業生產作
業改善27家次,推動金屬產業數位化輔導27家次,並
完成產品應用設計,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推動供應鏈
資訊串聯2案,提升跨業競爭優勢,以及辦理供應鏈推
廣活動,擴散產業轉型成果。
57.車輛產業智慧轉型輔導推動計畫:輔導國內汽、機車
整車及關鍵零組件產業導入人工智慧(AI)、新興技術
,加速研發時程與降低成本、增加智慧功能提升產品
競爭力,打入國際市場;透過導入生成式AI技術,強
化自行車產業的智能應用,提升產品附加價值,預計
提升產值1.85億元。
58.設計驅動跨域整合創新2.0計畫:持續向產業輸出跨域
成功經驗,透過串連國際產學研單位,擴散成功經驗
以推動含永續與數位在內的產業鏈自主創新機制,促
成企業相關設計投資5億元、產值9億元,參與的設計
業者平均營業額成長2%,設計平均就業人次成長4%,
計畫觸及區域中小企業5,300家(53%)以上。
59.製造業數位轉型應用加值計畫:籌組跨領域專家顧問
團提供1,800家診斷服務,協助業者盤點企業現況並提
供建議;輔導64家業者於製造研發流程導入數位工具
或消費市場數據,加速產業技術升級;透過雲市集工
業館補助115家業者導入雲端解決方案及210家業者導
入人工智慧(AI)方案;以研發式補助鼓勵6家中小型製
造業接班人推動數位轉型,並塑造新商模、拓展新市
場。
60.促進中小型製造業轉型加值計畫:以主題式研發引導
中小企業技術整合與協同創新,透過說明會、媒合等
活動擴大觸及與涵蓋程度,推動傳統產業研發補助30
案,促成傳統產業業者補助投入1.39億元及協助業者
拓展海外商機銷售額0.81億元,並推動數位效能開發
與精實生產接軌,強化中小企業彈性製造能力,提升
品牌價值與附加價值,降低轉型風險,促進產業升級
轉型。
61.模具產業高階製造升級轉型計畫:協助模具產業升級
轉型3案,推動模具產學技術能量合作9案,並辦理模
具切入全球高階製造供應鏈成果展示2案,提升全球供
應鏈競爭力;推動模具產業應用領域技術輔導9家,辦
理高階模具製造示範觀摩4案,並辦理模具產業推廣活
動4場,帶動產業全面轉型。
62.產業創新平台計畫:扣合「國家希望工程」與「五大
信賴產業」等政策,透過補助資源挹注,鼓勵企業進
行技術革新,健全產業生態系發展。預期受理企業申
請90案、建立創新技術45件與創新產業服務模式8件、
落實低碳減排或智慧轉型1件、促成產學研合作30件、
維持研發人員就業500人、企業投入研發經費4.5億元
、推動臺法創新合作案。
63.台灣製造優質傳產創新加值計畫:導入系統性創新方
法,並運用研發補助方式,補助50家以上業者自主開
發新產品;推動優質臺灣製產品通過MIT驗證,並透過
行銷輔導機制,協助40家次獲證業者之MIT產品上架銷
售;辦理經營品質獎項選拔,促進產業持續改善,邁
向卓越;維運產業單一服務窗口,提供產業升級轉型
諮詢及訪視診斷服務。
64.卓越隱形冠軍智慧加值創新計畫(Hidden Champion+3.
0):選出約50家中堅企業,媒合資源發展卓越隱形冠
軍。促成新增投資0.75億元,督導民間創投公司協助
企業提升競爭力,提高資本效益,加速企業成長。完
成10案企業智財輔導,協助250家應用智財工具。推廣
專利技術50案,帶動智財衍生效益1.7億元;完成17案
深度諮詢訪視診斷輔導,促成出口增加2.5億元。
65.國際政經新競爭變局下臺灣產業創新布局與策略計畫
:觀測主要國家前瞻產業政策規劃;參與多邊組織,
協助拓展新南向商機;結合跨部會產學訓等人才措施
,協助產業媒合至少85,000人;推動產業人才能力鑑
定,達成至少14,800人次報名,並促進企業認同達400
家次;研析主要國家促進產業投資租稅優惠工具。
66.工廠安全智慧化推動計畫:建立潛在風險工廠預警機
制,輔導與督導工廠40家;辦理說明會與訓練課程45
場、區外督導及聯合檢查28廠家;訪視區外150家次疑
似未申報工廠。
67.亞洲生產力組織執行計畫:辦理亞洲生產力組織(APO)
計畫活動,邀請國內外專業人士共同研討與學習。薦
派30位專業人士至其他會員國參與活動,維運綠色卓
越中心與智慧製造卓越中心平台,與4個會員國針對綠
色生產力、智慧製造議題進行深度交流,輸出我國產
業技術與經驗,推動整廠輸出與高值化技術應用,拓
展國際市場商機。
68.民生消費品產業數位加值轉型計畫:推動食品、建材
、美粧品及印刷包裝產業優化生產流程與節能措施,
突破市場困境強化營運競爭力;提供產業技術輔導50
案次,辦理產業技術交流與創新產品,引領產業創新
轉型與發展模式行銷等活動推廣14場,完成產業區域
經貿環境變化趨勢研究報告4份,完成2種以上保健成
分及功效相關性之數學模組推估,供產業運用及擴散
。
69.特定工廠群聚產業技術躍升推動計畫:協助特定工廠
業者技術升級與訪視150家次,如智慧工廠、數位轉型
及綠色生產技術發展,解決業者技術發展瓶頸3家次,
以提高生產力及產業競爭力。另協助觀光工廠高質化
與行銷推廣及冷凍空調人才培訓500人次,預期將可推
動特定工廠整體產業發展並順利轉型為合法工廠,使
特定工廠業者得以永續經營,成為經濟發展重要助力
。
70.智慧政府數位化精進發展計畫-致能轉型ABC計畫-產業
服務致能轉型計畫:產出產業服務智慧秘書調查分析
報告及AI規格文件1份、製造業進口貨物減免稅捐申辦
服務智慧客服調查分析報告及AI規格文件1份。
| 編號 | 科目 | 說明 | 數量 | 單位 | 單價 | 115預算 | 114預算 | 114差異 | 114比例 |
|---|---|---|---|---|---|---|---|---|---|
| 02 | 策進產業躍升與永續發展環境 | 本分支計畫係協助永續發展、知識經濟、金屬機 電、民生化工等產業升級與轉型,智慧政府數位 化轉型推動,並提供產業政策研擬與規劃、推動 產業創新人才培育等輔導、補助、推廣及廣宣工 作等專案經費7,736,023千元(含媒體政策及業務 宣導費2,872千元及資通安全經費874千元),與 計畫執行所需資訊服務、國際組織會費、一般事 務費及整體政策宣導等行政經費50,283千元(含 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1,390千元及資通安全經 費1,408千元)。115年度執行重點包括: 1.產業淨零碳排推動計畫:透過以大帶小模式, 結合產業公協會及供應鏈中心廠,驅動上、下 游廠商合作減碳;提供輔導或補助業者推動減 碳解決方案,導入低碳技術及綠色製造管理; 辦理創新技術交流會、協助廠商申請補助資源 ,突破產業發展瓶頸,形成綠色供應鏈,擴展 國內外市場,促進產業國際競爭力,增加產值 。 2.中小企業淨零轉型計畫:擴大推動中小型製造 業淨零轉型,以「產品碳足跡計算推動」、「 製程減碳改善」及「功能性低碳轉型(如取得 溫室氣體查驗聲明書、碳抵換額度、低碳指引 及綠色設計等)」為目標,並結合國際品牌在 臺廠商共同推動,鏈結上中下游供應商,接軌 國際品牌商淨零碳排要求,擴散計畫效益,促 進國內投資,確保訂單並提升國際競爭優勢。 3.資源循環綠色設計計畫:推動塑膠循環再生技 術示範場域驗證;開發戰略項目循環技術,進 行產業示範推廣及媒合技術應用落地;協助建 立鋰電池有價金屬回收處理示範產線;協助自 行車產業廠商導入循環技術開發產品;建立再 生料之策略物料流向分析方法與工具。導入廢 水生物質循環能資源化應用,並協助業者降低 能耗。推動製造業自廠廢棄物循環輔導與循環 材料應用,並輔導廠商取得相關驗證;結合產 業與學界能量,孕育循環材料跨領跨域人才等 。 4.產業節能輔導暨能效提升推動計畫:推動節能 輔導、智慧化能源管理輔導以及成效追蹤,加 速產業應用高效率節能技術、設備,以及能源 監視、監控系統,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5.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專區推動計畫:聚焦 永續材料及創新技術研發與產業落地,整合法 人研發能量,投入循環材料創新研發,開發高 附加價值之循環永續產品,推動國家級產學研 合作平台,促成人才培育與研發整合,創造產 學研交流與國際合作。 6.製造業因應氣候變遷策略計畫:運作產業減碳 溝通平台,協助因應碳定價與氣候變遷因應法 之子法研議,推動製造部門第三期減量行動方 案;執行溫室氣體調查與統計,輔導汽電共生 廠持續推動脫煤轉型,輔導強化企業氣候調適 能力,另導入產品環境足跡盤查與熱點分析技 術,掌握減碳關鍵環節,提升國際貿易競爭力 。 7.永續升級整合推動計畫:推動綠色工廠標章與 資源再生綠色產品認定制度,引導產業落實清 潔生產與導入綠色製程,提升產業環保體質與 永續發展能力。透過輔導產業符合環境法規、 強化污染防治設施效能,協助企業因應加嚴法 規要求,並促進廢棄資源與再利用需求媒合, 帶動能資源循環利用與成本降低。另研析國內 外永續趨勢,協助產業接軌國際環保標準與新 興永續準則,引領產業邁向綠色轉型。 8.應用材料產業升級推動計畫:為促使國內電子 及光電材料產業朝高值化發展並建立自主技術 ,協助業者導入綠色與低碳製程,建置材料特 性評價技術,並促使業者完成驗證,加速材料 導入供應鏈,以強化供應鏈之韌性。 9.高分子核心關鍵材料推動計畫:聚焦高分子材 料於製造業與高科技產業中所扮演之關鍵材料 角色,高分子材料不僅涵蓋傳統塑膠、合成樹 脂產業,亦為電子、光電、通訊等高科技產業 之重要支撐材料,其應用廣度與技術深度具高 度戰略意義,透過先進循環回收技術之材料, 藉由技術平台建構、業者技術應用輔導與循環 製程驗證,協助建構符合全球供應鏈需求之高 效能循環回收體系,特別針對聚烯彈性體、聚 碳酸酯等資訊與通訊科技(ICT)產業大宗材料 及循環再生纖維複材進行研發與推廣。 10.車輛電子暨電動商用車輛輔導開發計畫:推 動國內車電及傳統零組件廠系統整合發展, 藉政府與法人商機媒合、產業趨勢及技術強 化輔導等服務,協助業者升級「系統整合」 、「整體方案提供商」及提升中小企業能量 ;協助國內業者強化多合一動力系統、先進 駕駛輔助系統(ADAS)及相關能力,串接公協 會、法人能量,協助車電、傳統零組件廠等 業者強化技術整合及發展完整方案並,逐步 對接國際規範標準,滿足如國際汽車工作小 組(IATF)及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等國際規範 。 11.亞洲無人機新創計畫:係落實無人機產業發 展,以「無人機產業發展專案辦公室」、「 無人機關鍵技術研發」及「無人機產業發展 聚落」等推動項目,結合跨部會資源,推動 我國無人機產業發展符合政策規劃方向,以 完善整體產業發展環境,使我國成為無人機 創新應用服務先驅與朝向無人機民主供應鏈 的亞洲中心邁進。 12.無人機多元應用關鍵技術開發計畫:依據無 人載具產業發展統籌型計畫,補助業者研發 非紅關鍵模組與整機,強化自主研發與系統 整合,彌補成本與製造實績不足,並組團赴 海外展會洽談,促成合作備忘錄(MOU)、保密 協議(NDA),拓展國際市場與加速產業國際化 。 13.亞創中心強化計畫:依據無人載具產業發展 統籌型計畫,建構飛行測試、系統整合、應 用開發模組課程與實作場域,快速擴增人才 ;建置模組化試製、小量驗證產線,提供設 計、試製、測試迭代服務,輔導取得國際第 三方認證,提升產品信賴度與市場進入率。 14.國防產業創新發展推動計畫:為滿足國內國 防需求之關鍵技術及需求品項,以關鍵模組 、系統整合為目標,並強化我國國防自主能 量建立,推動國內國防相關業者投入軍備需 求品項研發及產製作業;發展軍民通用飛行 器之維修、產製關鍵技術與系統整合能量、 建立軍民通用無人機關鍵技術及飛機製造整 合能量;協助國內船艦業者提升設計及產製 能量,推動艦用無人載具產業發展,開啟國 內需求市場。 15.軍機軍艦國造推動計畫:透過高教機與國防 艦艇之研發基礎,推動需求單位與民間業者 橫向串聯,開拓軍民用技術與市場商機,並 配合國機國造與國艦國造政策,協助國內建 立國防自主能量,取得國防需求認證或軍規 級別認證,拓展國內外市場商機,驅動經濟 動能,帶動擴大國防航太及船艦產業之整體 規模。 16.運用工業合作推動軍工產業鏈結國際計畫: 配合政府政策推動軍工產業等政策計畫,透 過工業合作資源協助,協助國內產業升級轉 型,朝向軍民整合的國防及戰略產業發展; 聚焦國防相關產業之需求與特性,建立產製 維修等關鍵技術,取得授權認證並與國外技 術來源廠商洽商國際合作商機;系統性整合 國防產業能量建置需求,引進關鍵技術,促 成外購武器裝備組件在地產製、維修,擴大 釋放廠商承接以建構自主國防產業鏈。 17.民用航空船舶及軌道車輛產業推動計畫:以 強化民用航空、船舶遊艇及軌道車輛產業發 展環境為目標,建構國內航空關鍵系統件、 零組件供應及維修能量,強化國際競爭力; 媒合船舶或遊艇業者跨領域智慧化合作,導 入創新智慧化程序,提高國內船舶產業市場 發展及高附加價值效益;藉由跨機關軌道產 業推動會報,推動關鍵優先發展次系統與零 組件,建立完整軌道車輛系統設計、生產、 測試能量,使產品更具競爭力。 18.軍民用航太能量提升計畫:配合政府「五大 信賴軍工產業」推動政策,強化我國國防自 主能量建立,並透過政策補助資源,提供國 內相關業者投入軍民用航空產品或技術能量 開發,建立飛機機體結構、內裝及航電關鍵 技術,提升國內航太產值、創造國內就業機 會、新技術導入、凝聚強化航太產業供應鏈 聚落。 19.生醫產業發展與跨域推動計畫:運用臺灣具 國際水準之生醫研發能量與動能,積極引導 與資通訊及人工智慧產業跨域合作,針對再 生醫療、精準醫療、數位醫療、醫療器材及 輔助科技等領域,促成跨域合作、協助廠商 技術升級、建置臨床場域及舉辦商機媒合會 等方式輔導產業,促成創新產品開發、招商 引資及國際行銷,以加速我國生醫產業發展 。 20.製藥產業創新轉型計畫:藉由國際利基藥品 開發技轉,輔導製藥廠開發品項,加速技術 難點突破,並透過跨域結合建置我國製藥產 業適用之連續化製造模組與製程分析技術, 以導入產業實務運用,提高效能,增進國內 藥品研發生產量能與品質。輔導國內藥廠通 過國際法規查核與強化人才培訓,以提升國 際競爭力,並運用推廣與行銷策略,協助國 內藥廠拓展國際通路,商談媒合促成國際訂 單及國內外業者委託開發製造商(CMO)、委託 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合作案,增益外銷商 機。 21.創新醫療產品市場准入價值推升計畫:解決 數位醫療器材取得上市許可證後,市場推廣 不易之問題,輔導或補助國產數位醫材進行 臨床效益評估,並鏈結國際臨床場域驗證, 推動國產國用加速國際布局,促成產品落地 ,增加廠商營收。針對製藥產業,導入製藥 創新製程技術,輔導或補助業者開發高值藥 品,提升國產藥品價值。協助業者完備產品 查驗登記資料,加速促成臨床試驗送件申請 ;透過確立符合建置法規、專家諮詢,協助 業者規劃新產線之建立。 22.普惠科技驅動高齡巿場商機計畫:以65歲以 上健康與亞健康高齡者的市場需求為核心, 運用科技加值與輔導資源,鼓勵廠商投入或 轉型發展高齡普惠科技服務方案;透過實地 試煉與營運模式驗證,協助優化產品與服務 並落地應用,拓展國內外市場商機。 23.銀光科技智慧照顧驗證推動計畫:推動場域 級科技照顧戰情平台服務系統擴散,匯集科 技解方整合,精選套裝方案接軌居家型場域 客製化需求,打造居家式照護服務示範據點 ,落實科技輔助於多對一之照顧模式,降低 高齡照顧者身心負擔感受,帶動產業環境轉 型與升級。 24.在宅醫療科技推動計畫:依現行政策誘因, 盤點關鍵需求缺口,聚焦優化既有檢測、治 療及風險預警設備居家化、可負擔及可攜式 等方向,推動數據整合、產品照護效益評估 驗證,使病患從醫院走向「區域醫院、長照 機構、診所、衛生所、居護所」,促進在宅 醫療科技應用落地普及,帶動在宅醫療科技 經濟發展。 25.區域供應鏈韌性提升推進計畫:推動供應鏈 國際合作、針對重點工業物資產業,建立跨 產業一致性的供應鏈韌性比較基準及個別產 業韌性評量體檢服務,並透過主題式研發補 助機制及媒合韌性解決方案之方式,補足產 業韌性缺口,強化臺灣產業供應鏈韌性,協 助切入國際供應鏈,維繫臺灣關鍵地位。 26.工具機產業價值鏈發展暨跨域整合推動計畫 :對準終端應用產業客製化需求,透過產業 跨域媒合推動工具機廠搭載國產智慧零組件 與周邊設備,協助終端業者建置智慧節能高 效生產線,提高產品競爭力及國產工具機附 加價值。擴充工具機產業技術資料庫(技術文 件及產品類別規則)及應用服務模組,強化工 具機或零組件廠設計管理及應用,達到產業 資源共享及開發節能工具機之目的。 27.金屬產業鏈彈性製造推動計畫:係透過推動 金屬產業製程及產品數位優化,針對現有生 產流程進行全面性改善,同時輔以導入數位 生產管理系統,提升生產效率與穩定性,並 提高產品應用設計能量,實現從生產優化到 升級轉型目標;並強化串聯金屬產業供應鏈 能量,提升供應鏈各環節透明度與協同效率 。此外,以推廣活動方式促進跨企業的資源 整合與協作,提升供應鏈整體韌性與應變能 力。 28.車輛產業智慧轉型輔導推動計畫:運用政府 資源,推動車輛產業導入人工智慧(AI)與新 興技術,朝數位與綠色轉型,強化國際競爭 力並促進技術根留臺灣。同時推動運具產業 導入AI技術應用於製程節能與產品整合,並 應用生成式 AI模型,以騎乘安全為核心,強 化載貨自行車的產品力。 29.設計驅動跨域整合創新2.0計畫:因應全球經 濟轉型、數位與人工智慧技術發展,以及社 會對永續與公共價值的需求,從設計生態系 統出發,推動前瞻設計與政策研析、產業跨 域創新與數位轉型、辦理公共服務與城市美 學、人才培育與成功經驗國際輸出等,以提 升產業經濟與社會創新能力。 30.製造業數位轉型應用加值計畫:因應國際經 濟情勢與產業環境衝擊,使製造業者體認到 全球化時代已逐漸褪色,調整為短鏈模式為 重中之重。為協助國內中小型製造業克服整 體價值鏈重塑與技術升級帶來之數位轉型挑 戰,善用數據科技與自動化技術維持敏捷組 織運作模式,採取分階段推動作法,協助數 位程度不同之業者建立數位轉型所需之基礎 環境及共通能力,逐步提升至數位轉型階段 ,並打造創新商業模式,進而擴大產業整體 之數位轉型比例。 31.促進中小型製造業轉型加值計畫:針對補助 新產品開發、打造彈性製造生產及促進產業 協同合作等3大面向,從製造流程優化面向增 加生產營運效能,及協助產品導入設計能力 提升,促進中小企業加值轉型,並在強化中 小企業品牌行銷實力與建立產業生態鏈協同 合作下組成產業國家隊,穩固我國產業全球 市場競爭力。 32.模具產業高階製造升級轉型計畫:係透過推 動模具數位設計製造能量及強化先進模具製 造供應鏈等兩大推動作法,結合產學研能量 ,透過產學技術能量合作提升模具設計開發 應用能量;並運用產業技術輔導機制,協助 模具供應鏈業者提升整體產業高階產品開發 能力與生產效率,以促進我國模具產業高階 製造轉型升級。 33.產業創新平台計畫:配合國家產業政策,透 過補助資源挹注,鼓勵企業跨域結盟、強化 優勢產品研發、帶動新興技術商品化。同時 召開專業審查會、定期進行技術及財務查訪 、評估績效及投資效益,強化產業自主研發 能量及整體產業競爭力,協助產業積極進行 雙軸轉型、搶占全球供應鏈關鍵地位與市場 商機。 34.台灣製造優質傳產創新加值計畫:為推動臺 灣傳統產業升級,運用研發補助、MIT驗證制 度及獎項遴選等措施,並搭配產業單一服務 窗口,協助產業提升產品與服務附加價值, 深化核心技術能量,強化國際競爭力與市場 佔有率。 35.卓越隱形冠軍智慧加值創新計畫(Hidden Cha mpion+3.0):在全球地緣政治緊張、供應鏈 重組和美中科技對抗的背景下,企業面臨全 新競爭態勢。協助臺灣潛力與卓越企業朝隱 形冠軍發展,透過營運策略、智財與品牌輔 導,提升業者在國際供應鏈中的實力。 36.國際政經新競爭變局下臺灣產業創新布局與 策略計畫:透過建構產業在前瞻科技趨勢、 國際供應鏈競合與戰略布局、優化國內投資 環境與充裕產業人才發展、促進地方產業升 級轉型及計畫科技管理等面向之執行,以加 速推動產業升級轉型,提升我國整體產業競 爭力。 37.工廠安全智慧化推動計畫:透過建置智慧專 家平台,發展潛在風險預警與智慧化管理技 術、研析國際趨勢並編製技術手冊(指引), 協助工廠自主安全管理及提升危險物品辨識 與管理能力;成立輔導團隊推動四安(職業安 全、化學安全、消防安全及建築安全)減災, 提升工廠防災能力;結合公協會導入智慧技 術,解決人力與技術斷層問題、強化危險物 品資料申報正確性與管理能力。 38.亞洲生產力組織執行計畫:參與亞洲生產力 組織(APO),出席年度會議,共同倡議生產力 提升,並藉由薦派專業人士赴其他會員國參 加活動、於國內舉辦研習課程,促成國際專 家、會員國及我國專業人士進行交流,達到 培養國際人才、促進實質外交之目標。另維 運綠色及智慧製造卓越中心兩平台,邀請專 家與目標會員國進行永續環保及智慧製造議 題交流,進而將優勢技術、服務與設備輸出 至會員國。 39.民生消費品產業數位加值轉型計畫:聚焦於 食品、建材、美粧品及印刷包裝產業,透過 導入特色原料和精進製程技術,助於滿足市 場多樣需求,開發出具差異化產品,提升整 體產品價值,實現市場區隔。同時,鼓勵業 者應用數位加值及數據分析,將提高生產效 率,促進持續新成長動能,為企業帶來更具 競爭力的優勢。 40.特定工廠群聚產業技術躍升推動計畫:協助 特定工廠業者合法化,進行法規釋疑、技術 轉型升級與工廠安全與風險意識提升,使特 定工廠業者實現永續經營,並輔導觀光工廠 高值化與行銷推廣及辦理冷凍空調業人才培 訓,有效強化產業競爭力。 41.智慧政府數位化精進發展計畫-致能轉型ABC 計畫-產業服務致能轉型計畫:推動智慧秘書 應用服務,以產業發展署官網及重點網站資 料導入檢索增強生成(RAG),建置初期資料模 型;發展製造業進口貨物減免稅捐申辦服務 智慧客服,進行盤點服務流程、完成需求訪 談。 |
7,786,306,000 | 7,362,902,000 | 423,404,000 | 5.75% | |||
| 2000 | 業務費 | 4,858,581,000 | 4,127,915,000 | 730,666,000 | 17.70% | ||||
| 2018 | 資訊服務費 | 18,825,000 | 13,846,000 | 4,979,000 | 35.96% | ||||
| 2036 |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 1,166,000 | 1,184,000 | -18,000 | -1.52% | ||||
| 2039 | 委辦費 | 4,808,298,000 | 4,074,826,000 | 733,472,000 | 18.00% | ||||
| 2042 | 國際組織會費 | 18,000,000 | 18,000,000 | 0 | 0.00% | ||||
| 2045 | 國內組織會費 | 20,000 | 20,000 | 0 | 0.00% | ||||
| 2054 | 一般事務費 | 12,189,000 | 11,885,000 | 304,000 | 2.56% | ||||
| 2078 | 國外旅費 | 83,000 | 83,000 | 0 | 0.00% | ||||
| 4000 | 獎補助費 | 2,927,725,000 | 3,234,987,000 | -307,262,000 | -9.50% | ||||
| 4010 | 對各縣市政府之補助 | 1,500,000 | 1,500,000 | 0 | 0.00% | ||||
| 4040 | 對國內團體之捐助 | 2,921,819,000 | 3,229,091,000 | -307,272,000 | -9.52% | ||||
| 4085 | 獎勵及慰問 | 4,406,000 | 4,396,000 | 10,000 | 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