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機關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
承辦單位
預算金額
468,342,000 元()
計畫內容
1.配合「資源循環零廢棄」關鍵戰略,輔導企業推動循環
轉型,研析國際資源循環政策與措施之發展,以精進我
國政策規劃,並辦理臺灣永續發展目標推動事務,研提
自願檢視報告,展示永續發展目標12推動工作之成效。
2.辦理資源循環與公正轉型策略研析、精進物質流盤點、
追蹤與分析方法、資源循環指標分析計算、物質流管理
及資訊分析系統精進,建置資源循環系統、辦理國際合
作交流工作,精進資源循環國際網絡鏈結。
3.辦理地方環保績效考核執行績效及管考追蹤作業,推動
資源循環地方創生,發展具地方特色之產品循環設計、
促進廢棄物源頭減量、提升廢棄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及價
值。
4.補助民間團體等發展具地方特色之產品循環設計、廢棄
物源頭減量、廢棄資源能資源化循環利用產業、創新技
術及商業模式等工作。
5.配合整體資源循環推動策略,辦理資源循環文宣素材製
作及政策溝通宣傳。
6.推動環保新文化,公私協力從民生面落實減廢、循環與
綠色生活,引導全民永續轉型。
7.導入調和國際源頭減量推動措施,以指引方式引導業者
減少使用或製造一次性產品,輔以獎勵、鼓勵措施,引
導改變民眾消費習慣,持續精進國內一次性產品源頭減
量推動環境,落實減量目標。
8.推動循環產品或服務管理制度,輔導業者提出申請產品
可循環再製或使用再生材料,試行認證制度,研擬獎勵
制度,結合數位化技術彙整案例分析,引導產業投入。
9.完善資源循環管理策略、運作機制及許可審查監督,檢
討設施標準管理制度,研擬我國廢棄物輸出入及資源循
環銜接管理配套等工作。
10.規劃生物質料源分類利用發展方向與推動方式配套措
施,輔導推動事業建立循環模式,擴充生物質資料庫
,促進產業媒合與技術發展。
11.建立產品驗證程序,推動產業與民生塑膠減量及回收
循環,延長塑膠生命週期資源價值,協助媒合可燃廢
棄物及木材之產業鏈結,輔導SRF製造廠提升產品品質
。
12.推動無機再生粒料應用於陸域工程、營建產業及港區
填築等用途,辦理技術研發、產業媒合、市場調查及
流向管理等工作。
13.辦理金屬、化學品及新興廢棄資源循環推動業務,產
業技術提升輔導、循環區域試辦及動靜脈產業鏈結媒
合等相關循環策略工作。
14.辦理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管理及輔導設立相關工作,
推動產源管理與事業廢棄物減量及資源循環相關工作
。
15.推動具挑戰及須關注廢棄物清除處理,辦理石綿建材
廢棄物清除處理及設置廢木材處理設施等工作。
16.周延廢棄物管理工具並強化資源循環法規制度,推動
資源循環利用及廢棄物妥適管理。
17.辦理事業廢棄物申報及清運機具裝置即時追蹤系統維
運,強化事業廢棄物管理及申報工具,提供0800免付
費諮詢專線,擴充智能客服諮詢服務;另辦理事業廢
棄物流向追蹤管制,並研擬再利用機構勾稽報表模組
。
18.輔導訪視事業投入多元循環利用途徑,規劃導入廢清
書基線資料資訊工具,據以回饋調修廢清書格式與共
審制度,同時研析事廢系統導入廢清書智慧判讀工具
之可行性,精進產源管理。
19.研擬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法規制度,強化廢棄物種
類、來源、資格、運作管理、許可審查等,並針對具
管理風險之事業廢棄物或再利用產品,依實務管理需
求研擬分級管理措施。
20.研析我國廢棄物輸出入動態,蒐研巴塞爾公約相關會
議及國際間廢棄物越境轉移管理重點,研擬相關建議
回饋國內參考,精進我國廢棄物邊境管理運作。
21.研析及彙整廢棄物管理及資源化相關議題,蒐研事業
廢棄物運作管理規定,並進行行業細部盤點,推估國
內產量趨勢,提出管理策略。
22.辦理資源循環相關資訊系統整合與共構機房相關軟硬
體更新與維運作業。
23.研析國際規範與各國策略,檢討生物質循環管理策略
與配套措施,並提出生物質再利用設施設置管理規範
指引,促進產業依循建置。
24.依據聯合國塑膠公約談判進展,研擬國家計畫及辦理
跨部會協商;研析行動策略之法規配套與政策誘因,
進行利害關係人溝通,確保國內治理框架與國際規範
趨勢有效銜接。
25.聚焦廢棄物燃料化策略關鍵挑戰(如料源、品質、市
場),研提對策方案;草擬或修訂廢棄物再利用燃料
流向追蹤管理方式,強化市場秩序與環境監管效能。
26.編修焚化再生粒料使用用途、規範等應用手冊與施工
規定,推廣無機再生粒料整體運用。
27.辦理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職業安全衛生、消防安全、
性別平等、個人資料保護及申請引進移工之雇主資格
認定工作。
28.辦理資源循環產業跨國區域合作、環保技術驗證國際
互認、資源循環產業海外投資設廠環保法令協助,推
動國內外產業聯盟合作。
29.推動關鍵資源國內循環利用,強化產業韌性並建立輸
出型循環技術模式。
30.推動直轄市籌組跨局處推動平台,並以委託專業列管
轄內營建土石方平衡、促進目的事業處理場所設置及
跨局處整合稽查資源等。
31.辦理資源循環處理各業務系統資安檢測、異地備援及
資訊安全防護等相關服務。
預期成果
1.促進企業導入資源循環模式進行淨零轉型,掌握臺灣永
續發展目標12對應指標執行進度,配合行政院國家永續
發展委員會,落實管考、審查及檢討作業,研提我國政
策規劃精進建議、產值及就業人口現況調查與發展趨勢
評析。
2.精進我國資源循環與公正轉型策略,優化監測指標,增
進物質流及資源循環管理掌握度,整合生物質、塑膠、
金屬、化學品及無機再生粒料管理平台,優化資源循環
相關指標及數據,以增進循環政策推動效率,掌握資源
循環議題趨勢、新興技術方向並與國際接軌,並展現我
國在資源循環領域的成果。
3.透過精進減量回收及資源循環推動計畫執行管理方式,
提升整體執行品質及效率;結合地方特色、鏈結地方資
源,創造資源循環相關地方就業機會。
4.扶植融入地方特點之資源循環產業及培養資源循環專業
人才。
5.傳遞資源循環重點政策,擴大觸及層面,提升民眾對資
源循環政策認知。
6.整合資源循環生活面向行動,建構社區、觀光、交通等
多元場域減廢示範模式,推動全民邁向永續新生活。
7.精進源頭減量回收策略、法規制度及資源循環推動計畫
執行管理方式,強化政策協調與執行效率。
8.與業者合作試行循環產品或服務管理制度,提升循環產
品品牌可見度及鼓勵公私部門及民眾支持選購循環產品
或服務。
9.提升資源循環多元利用效益,確保業者運作符合法規並
落實監督管理,藉由強化邊境管理運作機制,有效促進
業者銜接國內法制調整。
10.完成生物質分類分級利用指引,強化料源整合應用效
益,輔導區域循環案場設置,蒐整國內外生物質發展
策略及技術,納入資料庫,促進產業媒合與技術發展
。
11.持續推廣塑膠再生料使用、完善管理措施與誘因提供
,提升循環可行性;規範SRF料源、品質標準及產品分
級,輔導製造廠建立產品採樣驗證程序。
12.促進無機再生粒料適材適所應用於陸域工程、營建產
業及港區填築等用途,增加無機資源循環再利用。
13.建構金屬、化學品及新興廢棄資源循環體系,通過試
辦計畫,推廣循環利用模式,促使資源有效循環使用
並開拓多元化循環途徑。
14.透過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訪視輔導及內控提升,完善
機構管理,並提升資源循環產業形象,完善資源化產
品品質標準與使用情形。
15.提升石綿及廢木材等物質清理量能。
16.綜整資源循環國際發展趨勢及我國實務運作疑義,研
提相關法治工具精進建議,推動我國資源循環發展,
落實環境正義。
17.健全事業廢棄物管理及申報工具,辦理事業廢棄物申
報及清運機具裝置即時追蹤系統維運與資訊安全防護
,擴充智能客服諮詢服務,另有效掌握管制及流向資
料,提供勾稽、管理參考使用。
18.精進資源循環再利用多元途徑管理策略,於廢清書審
查掌握產業循環基線資料,促進循環運用,並藉由研
修廢清書格式及共審制度,以及研析智慧判讀輔助工
具可行性,有助於提升廢清書填報及審查作業品質,
作為循環決策之參考關鍵。
19.配合廢棄物清理法修正作業,提升事業廢棄物再利用
運作管理強度,研擬再利用事權移轉應搭配之法規制
度,俾利再利用管理權責順利銜接。
20.參依國際循環趨勢及我國廢棄物輸出入情形,研提管
理建議,強化廢棄物邊境管理,並追蹤、蒐集國際間
廢棄物輸出入管理趨勢,供國內因應參考。
21.強化國內事業及事業廢棄物實務運作,完備我國事業
廢棄物產源與設施標準管理,完成廢棄物產量趨勢推
估,妥善去化規劃。
22.加強網站資訊服務效能,確保資訊業務持續運作、資
訊系統效能、資訊設備運作正常。
23.提出生物質循環管理策略檢討與強化配套措施,並完
成生物質再利用設施設置管理規範指引,引導業者投
入建構循環供應鏈。
24.透過掌握聯合國塑膠公約中重要關注議題,提出調整
國內推動策略與措施,並依塑膠循環管理政策,制訂
及推動我國塑膠資源循環國家計畫。
25.強化我國廢棄物能源化發展策略,整合料源、燃料品
質與技術,研擬推動方案,檢視資源循環燃料或能源
化技術的現行運作與管理,並提出未來發展方向。
26.促進焚化再生粒料使用品質、工程性質及分流應用,
促進焚化再生粒料多元運用。
27.提升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職業安全衛生、消防安全、
性別平等及個人資料保護,確保資源循環產業勞動力
。
28.建立可輸出的循環技術與模式,提升臺灣資源循環產
業技術國際公信力,降低資源循環產業海外投資障礙
。
29.促進資源國內使用,提升資源自給率與回收效能,蒐
研國際資料,減少外部衝擊風險,評估建立具輸出潛
力的循環技術標準。
30.掌握全國營建剩餘土石方、營建廢棄物至最終使用地
點,預防非法棄置。
31.強化資安防護作業,全年無休監控網路狀況,健全資
訊安全管理制度,提升資訊網站及系統資料之安全性
。
| 編號 | 科目 | 說明 | 數量 | 單位 | 單價 | 115預算 | 114預算 | 114差異 | 114比例 |
|---|---|---|---|---|---|---|---|---|---|
| 01 | 資源循環管理 | 1.依行政院111年6月27日院臺環字第1110015838 號函及113年11月12日院臺環字第1131023239 號函核定「減量回收及資源循環推動計畫」, 辦理推動物料資源循環、推動源頭減量、循環 採購、推動具挑戰及須關注廢棄物清除處理等 相關工作,總經費3,557,000千元(另基金預 算343,000千元),執行期間112至116年,屬 跨年度連續性預算(112年度編列382,169千元 ,113年度編列852,663千元,114年度編列586 ,815千元,116年度以後經費需求計1,258,653 千元),本年度續編第4年經費476,700千元, 其中本項目配合編列276,000千元,辦理以下 業務: (1)推動資源循環政策與公正轉型規劃,落實 永續發展目標12「責任消費與生產」,積 極推動企業轉型與政策溝通,促進資源循 環與零廢棄,需委辦費57,800千元(含媒 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800千元)及一般事務 費200千元(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 (2)擴大推動源頭減量減塑及產品自主循環再 製示範,辦理強化一次用產品減量及限塑 、擬定循環採購目標與推動示範計畫及宣 導工作等,需委辦費79,000千元(含媒體 政策及業務宣導費150千元)。 (3)健全資源循環許可及監督管理機制,精進 審查作業程序及設施標準管理制度,研提 我國廢棄物輸出入管理及資源循環銜接管 理配套等工作,需委辦費19,866千元。 (4)推動物料循環,辦理生物質及有機物料資 源循環及能源化、無機物質資源循環、金 屬及化學品資源循環與機構管理等工作, 需委辦費105,134千元。 (5)推動具挑戰及須關注廢棄物清除處理,辦 理石綿建材廢棄物清除處理及設置廢木料 處理設施等工作,需委辦費14,000千元。 2.依行政院113年6月5日院臺經字第1131009540 號函核定「打造永續共好地方創生計畫」之「 資源循環地方創生計畫」,辦理促進地方資源 循環產業發展等相關工作,總經費120,000千 元,執行期間114至117年,屬跨年度連續性預 算(114年度編列30,000千元,116年度以後經 費需求計70,000千元),本年度續編第2年經 費20,000千元,辦理以下業務: (1)推動資源循環地方創生,辦理地方創生案 件輔導、媒合、審理及執行成效追蹤等工 作,需委辦費3,000千元。 (2)補助民間團體等發展具地方特色之產品循 環設計、廢棄物源頭減量、廢棄資源能資 源化循環利用產業、創新技術及商業模式 等工作,需獎補助費17,000千元。 3.推動產品維修及循環再生,設立區域型維修服 務示範場域,提升維修服務量能,延長產品使 用壽命與提升資源使用效率等措施,需委辦費 17,090千元(含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90千元 )及資訊軟硬體設備費1,275千元。 4.辦理文宣素材製作,透過多元管道推動資源循 環重要政策之溝通宣傳,提升民眾對資源循環 及認知,需委託辦理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1, 500千元。 5.推動循環產品或服務管理制度及推動產品可循 環再製或使用再生材料,並推廣產品維修及使 用付費服務,從源頭減少廢棄物產出;研擬獎 勵制度,引導產業投入,結合數位化技術,促 進資源循環發展,減少環境衝擊等工作,需按 日按件計資酬金100千元、委辦費13,300千元 、國內旅費100千元及資訊軟硬體設備費1,500 千元。 6.推動零廢棄社區、封閉式場域及宗教、文化、 民俗活動落實源頭減量與資源循環等工作,需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140千元、委辦費18,800千 元(含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1,400千元)及 國內旅費60千元。 7.國外旅費720千元,內容如下: (1)出席「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綠色成長與永 續發展論壇(GGSD,OECD)」360千元。 (2)出席「世界循環經濟論壇」(WCEF)國際會 議 360千元。 8.持續辦理廢棄物減量、資源循環、再生及再利 用工作1,152千元,內容如下: (1)計畫審查委員出席費及稿費441千元。 (2)碳粉匣、文具紙張等消耗及非消耗物品70 千元。 (3)辦公事務雜支275千元。 (4)洽辦業務國內旅費302千元。 (5)樣品等寄送運輸9千元。 (6)洽公短程車資55千元。 9.持續辦理廢棄物減量、資源循環、再生及再利 用工作,需一般事務費5,542千元。 |
357,279,000 | ||||||
| 2000 | 業務費 | 337,504,000 | 52,027,000 | 285,477,000 | 548.71% | ||||
| 2036 |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 681,000 | 300,000 | 381,000 | 127.00% | ||||
| 2039 | 委辦費 | 329,490,000 | 39,781,000 | 289,709,000 | 728.26% | ||||
| 2051 | 物品 | 70,000 | 520,000 | -450,000 | -86.54% | ||||
| 2054 | 一般事務費 | 6,017,000 | 85,000 | 5,932,000 | 6,978.82% | ||||
| 2072 | 國內旅費 | 462,000 | 100,000 | 362,000 | 362.00% | ||||
| 2078 | 國外旅費 | 720,000 | 280,000 | 440,000 | 157.14% | ||||
| 2081 | 運費 | 9,000 | |||||||
| 2084 | 短程車資 | 55,000 | 8,000 | 47,000 | 587.50% | ||||
| 3000 | 設備及投資 | 2,775,000 | 3,083,000 | -308,000 | -9.99% | ||||
| 3030 |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 2,775,000 | 3,083,000 | -308,000 | -9.99% | ||||
| 4000 | 獎補助費 | 17,000,000 | |||||||
| 4040 | 對國內團體之捐助 | 17,0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