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機關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承辦單位
預算金額
5,863,133,000 元()
計畫內容
。
(5)透過創新教學輔助系統、太空科技與工程學分學程
、太空產業專班課程、太空事務青年人才選訓等各
項措施,培育臺灣在太空發展上所需的產業、新創
人才與基礎人才,藉由太空科普教育、科學競賽等
方式,進一步擴散至青年學子與一般民眾,並持續
進行偏鄉地區太空科普推廣教育,啟發學生對太空
學習的興趣。
3.遙測衛星星系計畫
(1)福衛八號第二顆先導型光學遙測衛星(FS-8B)備便發
射,並完成第三顆衛星(FS-8C)的衛星規格與性能驗
證,包含衛星飛行體環境驗測、遙測酬載飛行體組
裝及整合工作。進行第四顆衛星(FS-8D)遙測酬載光
機元件、聚焦面組合與電子單元飛行體製造工作;
進行實驗型超高遙測酬載光學性能與各關鍵性能參
數之模擬評估,並完成衛星本體初步設計審查(PDR)
與細部設計審查(CDR);發展超高解析光學酬載、立
方衛星光學酬載及游牧式地面站天線,建立國內廠
商光學酬載研製能量,以及強化地面系統能量,達
到產業化目標。
(2)福衛九號完成主動式相位陣列天線合成孔徑雷達(SA
R)酬載飛行體製作備便審查(TRR)、次酬載工程體與
工程驗證體、S頻段收發機工程體、衛星電腦、X頻
段相位陣列發射機等自主元件飛行體、發射服務系
統設計審查,以及進行衛星結構與自主元件飛行體
研製、影像應用相關技術研發;透過發展被動式反
射面天線SAR酬載,扶植大型摺疊展開傘狀天線系統
、雷達電子系統、SAR衛星影像應用分析等產業團隊
,促使國內產業界進入國際太空市場。
(3)發展衛星光通訊終端機對同步軌道衛星光通中繼進
行技術驗證,並進行衛星間光通訊技術驗證、衛星
光通訊關鍵元件及次系統自主研發。同時建置衛星
光通訊驗證平台,供國內衛星光通訊產業驗測使用
。
(4)建構多元多重解析度之雲端衛星影像整合與應用平
台,以提供雲端運算的基礎,並運用衛星影像進行
農業之作物健康監測與預警及植被碳吸收之淨初級
生產力(NPP)估算規劃。
4.太空基礎工程與應用研究能量整備計畫
(1)完成與登陸器合作單位討論及確認酬載儀器介面規
格,並完成酬載儀器模擬器介面測試及任務操作等
工作。
(2)持續進行實驗室升級與相關整測設備建置,以支援
整測任務需求,並針對導航技術精進、影像處理技
術、電能推進基礎技術發展及大口徑光學製程技術
開發等項目進行研製,備便任務所需技術。
(3)透過研製發展具太空市場商機之關鍵元件及模組,
以自主掌握衛星關鍵零組件;發展立方衛星星系,
驗證立方衛星及相關地面設施概念;建立標準立方
衛星本體平台,進而促進相關技術與產業的發展。
(4)提升小型科研探空火箭系統的整體性能,並透過整
合導航模組、研製特殊推進劑、精進入軌段反作用
控制系統元件,以及混合式引擎,逐步建構高性能
、高可靠性的火箭系統,建立自主的太空運輸載具
能力。
(5)國家發射場域場址完成選址後,持續進行實質規劃
作業,包含完備環境影響說明書、取得環評核備函
等前置作業,並委託國內工程顧問公司完成國家發
射場域綜合規劃及基本設計,以便進行工程會審查
及後續工程發包作業;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持續執
行探空火箭飛試活動,統籌辦理發射場地管理工作
。
5.監測大氣環境衛星先期研究計畫:配合環境部監測國內
溫室氣體及空污等需求,進行低軌大氣環境監測衛星規
劃之先期研究,完成衛星任務需求分析及通過衛星任務
審查(MDR),酬載儀器研製評估,以及資料處理技術先
期研究,並完成監測大氣環境衛星長程計畫書。
6.臺南沙崙整合測試研發基地計畫:規劃建置火箭整合測
試研發基地,提供入軌火箭研製空間,支援各項飛行測
試及元件驗證,建立我國火箭工程相關課題研發能量,
加速火箭關鍵技術建立,並執行火箭飛試任務,協助衛
星元件自主開發,培養長期研發人才,完善入軌火箭研
製從測試、製程、整備、發射入軌到實際運作每一環節
自足之完整性,奠定我國自主進入太空的能力。
預期成果
1.太空基礎研究計畫
(1)掌握多衛星操控系統發展的技術自主能力,並因應
衛星計畫需求進行擴充升級,大幅降低後續衛星計
畫的發展經費,現衛星操控維運能量,有效應用於
福衛五號新式操控系統、獵風者、福衛八號第一顆
衛星軌道操作。
(2)提供福衛五號及福衛八號衛星影像予政府單位用於
國際民生相關研究及運用,提升衛星影像的分析與
研究價值,並透過與產學研界合作,持續應用衛星
影像進行農業應用分析案例,對科學農業及科技外
交提供更多的應用及助益。
(3)藉由福衛七號與獵風者衛星大量且密集的掩星觀測
資料,並定期更新模式內容,使其成為世界通用之
參考指標提供學研界探討大氣及電離層變化的實際
數據,以進行天氣預報、氣候變遷或電離層特殊現
象等研究,並增加強降雨預報的準確度,為氣候研
究、環境保護及決策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
(4)對國內外社會大眾開放實驗室參訪,推廣太空基礎
研發能量,藉由大專院校舉辦之校園徵才活動,以
及太空科普教育,普植國人衛星操控領域的相關知
識,並瞭解我國太空科技發展目標與成果。
(5)整測基礎設施持續滿足各項衛星計畫測試任務需求
,預期加入熱真空艙、震動機、衝擊設備、音振測
試及天線量測等設備,強化太空環境測試技術與提
供更加彈性的元件組裝整合與測試服務。
(6)提高資金管理與調度之效能及效率,協助各項業務
計畫推動與衛星任務的執行;因應資安需求提升,
系統每年需要硬體持續維護及備援備份演練,達成
資訊安全規範及國際認證的要求,並導入數位化溝
通平台與知識資料庫,保存重要的技術資料及研發
成果,並運用於員工教育訓練,增進同仁作業效率
。
2.低軌通訊衛星計畫
(1)藉由先外購先進通訊酬載進行簡易型衛星地面電機
支援設備(Electrical Ground Support Equipment,
EGSE)及簡易型衛星地面機械支援設備(Mechanical
Ground Support Equipment,MGSE)整合測試,驗證
先進通訊酬載系統,並應用於後續發展之低軌通訊
衛星,扶持國內太空規格通訊產業的業者。
(2)建立低軌衛星備援多通訊鏈路整合能量,提供低軌
通訊衛星離開臺灣範圍外通訊鏈路,提高通訊酬載
全球覆蓋能力,提供臺灣業界開發衛星通訊模組次
系統的重要參考。
(3)導入業界參與優化自主通訊酬載設計與驗測,透過
掌握先進通訊酬載關鍵技術,促使產業界能爭取國
際低軌通訊衛星自製元件的龐大商機。
(4)建置「衛星/酬載驗證測試平台」,提供給國內產業
進行次系統元件、酬載及本體功能與介面測試,以
支持國內低軌通訊衛星產業發展;發展通訊衛星製
造產業化平台,使國內具備建立通訊衛星系統整合
製造能力廠商,布建國內低軌通訊星系能量。
(5)持續深化與太空國際組織或重要國際業者之交流合
作,藉由舉辦國際衛星合作會議或論壇活動,邀請
國內外應用服務廠商參與,行銷臺灣產業能量,並
促成國內外商機交流;集結國內太空廠家參與國際
衛星通訊相關盛會,形塑臺灣為太空國家的形象,
且增加業者國際曝光度,爭取國際訂單,期能成為
國際供應鏈的一環。
(6)透過辦理太空產業專班及相關研習活動,協助國內
業者了解衛星系統工程的實務做法,建立產學研交
流與學習的平台,培育太空產業關鍵人才,以促進
達成我國衛星元件自製之政策目標,協助產業從中
發展產品與技術,並提升與優化產品規格,加速商
業發展機會。
3.遙測衛星星系計畫
(1)福衛八號衛星星系可提供高觀測頻率與全球涵蓋的
衛星影像、動態監測資訊,以及高解析度立體影像
圖資,可應用於國土安全、環境監控、防災勘災等
領域。衛星影像正射演算法研究與發展,建立高解
析度影像正射糾正能力,大幅提升福衛八號影像處
理系統水平整合能力;藉由福衛八號第一顆衛星自
製17項關鍵元件在軌飛試驗證,成功取得飛行履歷
,將可作為進軍國際市場的強力證明,為國產元件
爭取國際訂單;建置以軟體定義無線電(SDR)新方案
的可移動式天線基站,提供通訊衛星在不同地面位
置場域驗證,亦可作為通訊技術與元件的飛試驗證
平台。
(2)福衛九號X頻段相位陣列發射機具備資料傳輸率>800
Mbps、電子掃描範圍達+/-65°及高可靠度電子掃描
功能,支援衛星同時取像與下傳影像資料操作模式
,降低資料等候時間;與學研界合作發展SAR衛星影
像分析與應用技術,結合理論、演算法與軟體技術
,將提升衛星影像應用科技發展,守護國土安全,
如農林、災害、環境、船隻、海上油污等監測,並
擴大SAR衛星資料應用以達最大效益。
(3)透過自製光通訊終端機,帶動臺灣產業界主被動光
纖零件、高速資料傳輸數位電路、雙軸轉動機構發
展,並搭配太空中使用衛星光通訊需要發展的精密
鏡片轉動控制、長距離傳輸光編碼技術與精準對位
等新技術,為產業界開展一項嶄新的太空應用元件
。
(4)衛星影像在植被監測與偵測應用上目前已有廣泛應
用,福衛八號衛星高解析度多光譜影像配備兩個紅
邊波段之獲取,在與原先可見光與近紅外光波段整
合後,可觀察到植被葉綠素之含量並藉以分析植被
進行光合作用效率,更精確的推估其農業生產效率
,擴展福衛八號高解析度影像的應用性。
4.太空基礎工程與應用研究能量整備計畫
(1)為達到關鍵元件國產化目標,研製4組外太空探索任
務酬載將國內產業界納為合作夥伴,透過與國內相
關產業及廠商共同參與,建立具競爭力供應鏈,進
軍國際太空市場爭取訂單。
(2)精進元件實驗室研發成果並引入升級驗證設備,進
行衛星關鍵導控元件研發,針對控制力矩陀螺儀致
動的衛星姿態控制系統進行研究及模擬開發,並對
控制力矩陀螺儀的構型與奇異點,進行基礎性的學
理研究。
(3)新創追星關鍵零組件與關鍵元件、模組開發計畫與
國內學界合作研製抗輻射元件,透過技術交流增進
學術界發展抗輻射關鍵零組件/元件之能力,培育相
關技術研發人才,建立國內衛星元件研發能量。
(4)自主發展入軌火箭致力於推進系統燃料桶槽、耐熱
材料開發、結構輕量化複合及特殊金屬材料、導控
餘裕硬體及軟體設計、導控電力系統、慣性測量、
致動元件及飛控法則等技術開發,結合國內各界開
發能力,將開發出可用且成本相對低廉的產品,提
升研發成果應用範圍及人才利用效率。
(5)國家射場建置與營運帶動相關產學研界發展,並提
供當地就業機會及觀光效益,亦為國家提高科技地
位,凝聚人民向心力。
5.監測大氣環境衛星先期研究計畫:國際目前在軌運行中
的溫室氣體觀測之相關衛星,均屬於非自主性的觀測排
程,無法固定且週期性提供臺灣地區的觀測資料,現僅
能提供臺灣覆蓋面積20%以下的資料,無法滿足各部會
迫切需求,透過計畫執行,將可完成符合需求的監測大
氣環境衛星星系的系統規劃及儀器酬載研製評估,有利
於後續衛星計畫的執行與推動。
6.臺南沙崙整合測試研發基地計畫:測試研發基地完成後
,可提供火箭研發及實驗測試空間,快速進行入軌火箭
研製,推動我國自主進入太空的能力,並促使國內企業
能以更快速、更低成本的方式取得太空驗證與飛行履歷
,發展可量產或重覆使用的火箭模組,透過標準化的製
造流程,提高火箭發射頻率,維持國家科技競爭力。
| 編號 | 科目 | 說明 | 數量 | 單位 | 單價 | 115預算 | 114預算 | 114差異 | 114比例 |
|---|---|---|---|---|---|---|---|---|---|
| 04 | 太空基礎工程與應用研究能量整備計畫 | 本計畫主要目標以引導國內產學研界投入抗輻射 電子零組件開發、扶植國內產業界建構立方衛星 研發團隊,研製標準化立方衛星,以及建立低空 無人機(UAV)飛試平台,為國內產學研界研製各 項酬載進行飛行測試驗證,帶動我國火箭研製技 術,並建立國家發射場域與設施等,支援太空工 程技術與太空活動發展所需的基礎設施。本年度 經費共編列1,878,984千元(經常門1,517,936千 元,資本門361,048千元)。主要執行項目為: 1.外太空探索計畫180,105千元:完成影像及光 譜酬載、電子靜電分析儀、向量磁場儀、紫外 線望遠鏡設施等探月酬載儀器的發射檢測與操 作審查,並確認酬載儀器介面規格,完成模擬 器介面測試等工作。 2.基礎能量整備計畫374,346千元:執行自主研 發導航技術精進、影處理技術升級、影像應用 分析平台開發等前瞻關鍵技術項目研製;建置 低空無人機飛試平台,以支援產學研界飛試服 務,加速太空科技與產業發展;各專業實驗室 持續與產學研界共同發展衛星S頻段收發機、 複合材料研究、建立通訊衛星星系頻率干擾分 析能量等項目,提高衛星計畫執行效率。 3.新創追星計畫325,419千元:進行高性能反應 輪馬達模組、高階星象儀、導航訊號干擾偵測 模組、非爆炸性致動器及三軸磁力計模組關鍵 元件模組開發,完成電子零件選用、篩選測試 及輻射測試等設計分析;完成8U立方衛星星系 第二組飛行體遞交審查(FDR)及發射備便;建 立自動化測試系統、衛星3D姿態控制驗證平台 等測試,確保衛星整合測試與太空環境驗證過 程符合飛行需求。 4.入軌火箭計畫868,327千元:第一代構型入軌 火箭以設計及製造可搭載200公斤級酬載為主 要工作,並按各節分別執行實際飛試實驗,現 階段以完成火箭結構的設計與測試、開發液態 燃料推進系統,完成渦輪泵浦及供流控制閥件 的測試、研發導航與導控技術,整合箭載飛行 電腦與航電軟硬體,並建設可完善測試與驗證 基礎設施,支持地面測試到飛行試驗的完整流 程。 5.國家射場建置與營運計畫130,787千元:完備 國家發射場域環境影響說明書,並取得環評核 備函,另完成國家發射場域綜合規劃及基本設 計;旭海短期科研探空火箭發射場域持續進行 建置及執行國內學研界火箭登錄申請、型態安 全審查,以及飛試等活動。 |
1,878,984,000 | ||||||
| 4000 | 獎補助費 | 1,878,984,000 | 1,458,539,000 | 420,445,000 | 28.83% | ||||
| 4040 | 對國內團體之捐助 | 1,878,984,000 | 1,458,539,000 | 420,445,000 | 28.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