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分支計畫:
資料來源:115-國家環境研究院單位預算案-單位預算案第47頁
預算機關
國家環境研究院
承辦單位
預算金額
142,612,000 元(
計畫內容
1.臺灣動物實驗替代科技計畫-建置化學物質替代測試及  次世代評估體系。 2.細懸浮微粒成分來源解析及危害指標評估計畫。 3.全氟與多氟烷基物質(PFAS)環境風險與處理技術研究計  畫。 4.淨零排放-淨零綠生活轉型技術示範及推廣計畫。 5.淨零排放-資源循環減碳技術計畫。 6.淨零排放-資源循環綠色設計計畫。 7.淨零排放-氣候變遷調適資訊整合平台建構及推動計畫  。  
預期成果
1.完成亞致死效應於魚類慢毒性替代測試1方法適用性評  估及替代動物試驗之自動化細胞共培養平台建置。 2.解析1個地區PM2.5時間、空間分布特徵、污染源比重、  貢獻及影響等因素。 3.更新至少5個國際組織或國家的PFAS管理規範,並完成1  份飲用水中15種PFAS的暴露評估報告。 4.綠色消費化學品預測特性預測作業流程架接1種分析儀  器。完成1項環境巨量資訊解析方法。累計開發3項查驗  或訓練互動式虛擬實境範本;辦理氣候變遷及淨零人力  相關訓練,培訓認證及查驗機構之盤查及查驗人員、產  業及環保機關負責、執行淨零綠生活相關業務之人員,  以及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等,預計培育10,000人次  。 5.持續評估我國再生塑膠科學識別技術可行性1項、完成  盤點國內塑膠回收再生製程廠家及彙整其污染物排放資  料一式、完成國內塑膠回收再生廠家之污染物排放調查  (3場次)、建立環境風險評估標準模式與執行環境風險  評估一式、完成評析塑膠回收再生之污染物生成與減量  方法一式及編撰一份溫室氣體通量檢測技術手冊。 6.尼龍塑膠回收率達70%以上及生物質轉化為塑膠前驅體  的轉化效率達40%以上。 7.建置氣候變遷調適資訊整合平台,蒐整常見之氣候影響  因子(CID),每年至少產製1式進階危害指標數據與圖  資。每年擬出我國1個易受氣候變遷衝擊領域目標及評  估指標。每年並辦理1場次拓展韌性調適教育,可為推  動氣候變遷調適資訊整合平台之國際合作專案或交流會  議。  
編號 科目 說明 數量 單位 單價 115預算 114預算 114差異 114比例
02 淨零排放科技 1.「淨零排放-淨零綠生活轉型技術示範及推廣
 計畫」,執行期間為112至115年,旨在系統性
 引導全民行為改變與生活轉型,以邁向2050年
 淨零排放之永續社會,本院辦理開發環境巨量
 資訊之整合研究,培訓產業及環保機關負責與
 執行淨零綠生活相關業務人員等,115年度編
 列34,853千元,內容如下:
 (1)為強化化學品風險評估與資料整合能力,
   持續精進整合國家環境研究院既有化學品
   資料庫,以優化資料管理與應用效率,辦
   理「綠色消費化學品毒性預測技術建立」
   ,需委辦費1,450千元;購置綠色科技指標
   生物自動辨識,生物辨識資料庫設備等,
   需資訊軟硬體設備費3,000千元。
 (2)辦理建置環境巨量資訊整合系統,查驗互
   動式虛擬實境技術路徑先期研究,淨零人
   才資訊平臺維運等計畫,需委辦費9,027千
   元、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2,590千元,計
   需業務費11,617千元;建置及汰換防火牆
   、主機等資訊安全設備以因應綠色產業及
   巨量資訊系統及虛擬實境技術開發資安防
   護,需資訊軟硬體設備費3,000千元(資通
   安全經費)。
 (3)分區辦理淨零綠領人才培育及專案管理計
   畫,需按日按件計資酬金318千元、委辦費
   15,363千元及國內旅費105千元,計需業務
   費15,786千元。
2.「淨零排放-資源循環減碳技術計畫」,執行
 期間為112年至115年,計畫目標為實現2050淨
 零排放之永續社會,推動資源循環減碳技術及
 風險評估等工作,本院辦理資源循環之減碳效
 益與環境衝擊研究,115年度編列30,900千元
 ,內容如下:
 (1)為持續精進再生PET塑膠檢測技術及建立可
   行性較高之再生PP、PE塑膠科學識別技術
   ,辦理「資源循環及減碳效益驗證技術(4/
   4)」,需按日按件計資酬金20千元、委辦
   費7,950千元、一般事務費20千元、國內旅
   費10千元,計需業務費8,000千元。
 (2)針對國內、外塑膠回收再生之污染物排放
   及環境風險進行蒐集與彙整,辦理「淨零
   政策之環境風險評估(4/4)」,需按日按件
   計資酬金20千元、委辦費4,950千元、一般
   事務費20千元、國內旅費10千元,計需業
   務費5,000千元。
 (3)開發減碳之環境衝擊評估綠色檢測技術,
   辦理「淨零政策之環境風險評估-矽藻等指
   標生物辨識系統」,需委辦費2,000千元。
 (4)為完備現地即時重金屬篩測技術,並執行
   實際場域連續測試驗證,辦理「產業轉型
   水體重金屬檢測技術開發研究(4/4)」,需
   委辦費3,900千元。
 (5)針對溫室氣體偵測場域選址與觀測系統建
   置並進行數據收集及分析應用,辦理「溫
   室氣體通量檢測技術開發驗證及方法制定(
   4/4)」,需按日按件計資酬金20千元、委
   辦費3,950千元、一般事務費20千元、國內
   旅費10千元,計需業務費4,000千元;添購
   閉路式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
   氮)通量監測儀器,需機械設備費8,000千
   元。
3.「淨零排放-資源循環綠色設計計畫」,執行
 期間為115年至118年,計畫目標為推動永續材
 料資源化及綠色設計技術,加速達成資源循環
 零廢棄及淨零排放等工作,本院辦理「永續材
 料循環與生質資源高值化技術開發」計畫,11
 5年度編列6,210千元,內容如下:
 (1)為整合多元回收機制與生物質轉化策略,
   建立多樣且具實用性之永續材料資源化技
   術,進而支援未來綠色製造與低碳產業的
   發展需求,本院將聚焦於高分子材料與生
   質資源之循環回收、高效分離與轉化等關
   鍵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應用,促進資源循環
   再利用與高值化利用等,需按日按件計資
   酬金20千元、委辦費4,160千元、物品500
   千元、一般事務費20千元、國內旅費10千
   元,計需業務費4,710千元。
 (2)購置再生資源檢測相關設備,需機械設備
   費1,500千元。
4.「淨零排放-氣候變遷調適資訊整合平台建構
 及推動計畫」,執行期間為115至118年,計畫
 目標為因應氣候變遷並強化我國調適韌性能力
 建構,協助國內氣候變遷調適與風險韌性跨領
 域、跨層級應用整合。本院辦理開發「氣候變
 遷調適資訊整合平台」,並進行氣候變遷調適
 培力研究暨國際合作等,115年度編列49,000
 千元,內容如下︰
 (1)氣候變遷調適資訊整合平台業務,包含︰
   <1>為強化氣候變遷調適資訊整合平台,風
     險調適策略工具,提升整體氣候變遷調
     適能力等,需按日按件計資酬金1,000千
     元、物品3,200千元、一般事務費3,700
     千元、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4,300千元
     、國內旅費800千元及機械設備費8,000
     千元。
   <2>氣候變遷調適案例擴散管理暨研究量能
     培育計畫,需委辦費12,000千元。
   <3>辦理全國調適案例研究計畫,捐助國內
     團體進行氣候變遷各受衝擊領域之調適
     科研示範研究,需獎補助費10,000千元
     。
 (2)氣候變遷調適培力研究暨國際合作業務,
   包含︰
   <1>氣候變遷調適專業培力訓練,需委辦費3
     ,000千元。
   <2>辦理各項培力研究案與國際合作業務,
     需其他業務租金100千元、物品300千元
     、一般事務費1,500千元、國內旅費500
     千元,計需業務費2,400千元。
   <3>強化人員研究量能及邀請專家學者演講
     交流等,需訓練費300千元、按日按件計
     資酬金300千元,計需業務費600千元。
120,963,000 83,323,000 37,640,000 45.17%
2000 業務費 87,463,000 63,323,000 24,140,000 38.12%
2003 教育訓練費 300,000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100,000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1,698,000
2039 委辦費 67,750,000 58,823,000 8,927,000 15.18%
2051 物品 4,000,000
2054 一般事務費 5,280,000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6,890,000 4,500,000 2,390,000 53.11%
2072 國內旅費 1,445,000
3000 設備及投資 23,500,000 20,000,000 3,500,000 17.50%
3020 機械設備費 17,500,000 10,000,000 7,500,000 75.00%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6,000,000 10,000,000 -4,000,000 -40.00%
4000 獎補助費 10,000,000
4040 對國內團體之捐助 1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