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機關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承辦單位
預算金額
74,206,000 元()
計畫內容
1.新興茶類-臺灣橙茶加工製程之精進。
2.臺茶24號風味指標成分研究和製茶工藝之開發。
3.不同咖啡品種(系)適製性之研究。
4.中南部茶區部分發酵茶製茶技術調適之精進。
5.臺灣本土植物多元飲品開發。
6.茶及飲料作物訓練成效追蹤及提升永續經營能力之研究
。
7.茶產業活動運用於園藝療育之研究。
8.都市茶咖循環教育與茶香體驗教具套組研發。
9.臺灣茶園環臺教材手冊研發。
10.基因體學於茶之開發與應用。
11.耐候性茶樹新品種之選育。
12.適應農林複合系統之大葉種茶樹選育。
13.東部咖啡產區參與式育種之研究。
14.阿拉比卡咖啡不同修剪方式對植株生長勢與開花一致
性之影響。
15.咖啡烘焙度科學化及量化檢測應用。
16.白殭菌防治咖啡果小蠹技術之研究。
17.不同咖啡品種於乾旱逆境下形態與生理表現之研究。
18.茶飲多元化產品及窨製技術之應用。
19.大葉種紅茶臺茶21號及臺茶8號風味及化學成分之研究
。
20.速萃草本茶原料加工製程開發及茶飲應用。
21.咖啡產地鑑別技術之開發。
22.蒸氣殺菁對量產部分發酵茶類穩定炒菁品質之可行性
評估。
23.國產飲料作物種原圃之建立。
24.咖啡風味智能化拼配及分析模組建立。
25.臺灣茶及咖啡分類分級制度數位化與國際行銷推廣。
26.近紅外線光譜分析於茶菁品質分級之研究。
27.茶葉成分快速檢測技術開發。
28.臺灣特色茶不同發酵製程特徵香氣之研究。
29.茶飲作物天然色素製程開發及產業應用。
30.茶及飲料作物成分分析與驗證。
31.茶樹有機友善健康茶苗育成模式。
32.不同種類有機質肥料對茶園土壤性質及紅烏龍製茶品
質之影響。
33.有機友善茶園生態貢獻度指標調查及建立。
34.茶園過酸性土壤改良措施之研究。
35.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監測-名間茶園。
36.因應極端氣候之茶樹枝幹害蟲整合性防治技術研發。
37.新型殺蟎劑用於茶樹葉蟎之藥效評估。
38.臺灣茶樹新興與移動適栽區之物候評估與氣候風險調
適模式建構及穩產驗證。
39.茶園氣象與土壤監測之灌溉施肥管理技術研究。
40.原鄉山茶高值化加工技術開發與應用。
41.智能化茶園精準滴灌與霜害防護決策系統開發。
42.茶業產銷資訊加值應用計畫。
43.精進及開發不同茶類之產地鑑別技術。
44.茶渣多元去化技術及場域建置。
45.茶粉及咖啡渣應用於民生產業量產整合模式開發。
46.邀請日方專家蒸菁與滅菌應用技術強化指導合作計畫
。
47.精準用藥智能助理服務-茶改場。
48.桃園南投低海拔茶園碳排係數建立。
49.應用數位盤查工具進行綠茶產品碳足跡盤查。
50.茶及飲料作物淨零排放知識觀念推廣及碳足跡數位工
具輔導。
51.茶樹有機質投入及低度耕作栽培對增加土壤碳匯之研
究。
52.台灣高山茶園適用之輕型採茶設備運用技術與優化改
良。
預期成果
1.建立臺灣橙茶優化製程1式,分析控制發酵製程中橙茶
化學組成分與品質之關係。
2.開發臺茶24號山蘊機能性成分含量高且風味佳的GABA烏
龍茶製茶程序,推廣臺灣山茶和拓展茶葉市場,促使臺
茶朝向多元化茶類產品發展。
3.建立咖啡品種(系)選拔之標準後製條件1式。
4.建立部分發酵茶製茶機械攪拌過程環境溫度輔助提醒1
式。
5.開發高粱焙茶,增加高粱加工適性,積極開發高粱新用
途,朝向更多元的機能性食品型態發展。期能鼓勵農民
種植高粱,提高糧食安全,讓農業資源更有效運用。
6.完成訓練成效問卷調查1式;完成訓練及經營之資訊諮
詢與解說服務約26件;完成技術報告1份。
7.導入茶葉活動應用於園藝療育之庭園與活動之處所2處
;辦理茶葉活動應用於園藝療育推廣活動2場;輔導療
育跨域業者1家;建立茶葉活動實作方案課程1套。
8.開發都市化茶咖再生紙與茶香體驗雙功能教育教具;製
作並測試教學手冊、教材包與活動設計模組;推出2場
以上都市體驗課程,完成使用教學套組之關鍵成果。
9.建立一套環臺茶園教育模組教材,開發中英文版本教材
;推動茶園作為食農與國際教育基地之教材化。
10.將與林業試驗所合作蒐集的臺灣原生山茶種原進行SSR
分析;調查選定的種原樣本的表型數據;將基因型數
據與表型數據整合,進行初步的GWAS分析。
11.候選品系及對照品種農藝性狀之調查分析資料1式;新
建適製紅茶候選品系之高級試驗區1處及農藝性狀調查
分析資料1式。
12.不同遮蔭環境下茶樹生理及農藝性狀調查及分析,評
估對環境適應較好的種原。
13.完成1種東部在地咖啡品種之篩選。
14.建立阿拉比卡咖啡於臺灣平地栽培條件下之適宜修剪
策略;評估修剪處理對咖啡開花時間與開花一致性之
調控潛力,作為提升果實品質與採收效率之管理依據
; 針對臺灣常見阿拉比卡品種提出修剪操作建議模式
。
15.建立不同烘焙程度與咖啡生豆原料、風味及相關成分
之變化(機能性)等相關資料。
16.篩選果小蠹防治效果較佳之本土白殭菌菌株1式及建立
田間施用方式1式。
17.咖啡外表型態與生理參數之分析1式。
18.蒐尋新興花卉或果物類等可運用在茶葉窨製素材;龍
眼花不同加工處理方式之感官品評及成分分析1式;龍
眼花窨製加工產品2項。
19.建立臺茶8號大葉種紅茶揮發性成分組成資料1式;完
成不同臺茶8號品質與揮發性成分之相關性分析1式。
20.將速萃草本茶原料與速萃茶原料(綠茶、清香型烏龍茶
及紅茶)進行併堆,並導入食品高壓加工技術,開發臺
灣特色草本茶飲品。
21.完成100個咖啡豆樣品之元素分析。
22.完成蒸氣殺菁流程對量產部分發酵茶之可行性評估及
研究報告1篇。
23.完成飲料作物農藝性狀調查,並篩選與評估適合栽植
的作物之物種或品種;飲料作物加工製造條件及試製
性評估。
24.開發咖啡智慧化風味之拚配模組,可提升臺灣咖啡風
味,穩定品質,增加特色風味,維持臺灣在地咖啡產
業的永續發展。
25.建立茶葉TAGs「語音」數位化AI系統,加快評鑑速度
;舉辦國際臺灣茶評鑑,提高臺灣茶的國際知名度,
吸引國際評審參加;咖啡TCAGs結合風味輪和科學評鑑
,使咖啡分級更加快速;建立獨具臺灣特色的咖啡評
鑑系統,並舉行國際咖啡TCAGs評鑑。
26.建立臺茶18號茶菁品質評估指標1項。
27.建立不發酵茶、清香型茶類多酚快速檢測模式1式。
28.建立臺灣特色茶發酵製程香氣資料庫10組。
29.建立國產茶葉、香草、花卉原料濕式研磨保色技術及
相關產品開發3件以上。
30.完成茶及飲料作物機能性成分之功效性驗證。
31.建立3種主要茶樹品種有機友善管理育苗模式。
32.精進兼顧環境永續經營之作物有機栽培技術,提升茶
區製茶品質;建立有機肥培管理技術1式。
33.建立中部茶區有機或友善茶園生態指標4項。
34.建立北部地區過酸性土壤之炭化稻殼改良建議方法1式
;完成2區劣化土壤養分含量調查。
35.茶園生物相監測生態茶園1處及慣行茶園1處。
36.建立茶枝小蠹誘引試驗裝置及誘引劑成分測試;完成
2 種蟲生真菌防治天牛幼蟲可行性測試。
37.調查桃竹苗茶區葉蟎10處;鑑定茶樹葉蟎1種。
38.建構臺灣適合的茶樹BBCH系統評估指標1項;建立臺灣
主要茶區歷史氣象資料庫1項;完成第1年高海拔茶區
主要品種物候觀測資料庫2項;完成第1年東部茶區主
要品種物候觀測資料庫2項。
39.分析比較緩釋型肥料及水分的交互作用對茶樹生育之
影響。
40.引入品質評鑑機制,幫助部落了解產品優勢與不足,
並制定改善方向;完成山茶適製性研究;透過製茶體
驗農遊活動規劃設計,為部落旅遊產業創造新的發展
契機。
41.優化霜害防護調適及智能化茶園精準滴灌與霜害防護
決策系統;建置智能化精準滴灌示範場域與推廣。
42.臺灣茶葉生產管理資訊平台與採茶生產排程推廣使用
;進行智慧藥單系統測試修正,評估建議藥單與田間
防治成果之成效。
43.優化東方美人茶資料庫及鑑別模式;進行小葉種紅茶
和大葉種紅茶資料庫之擴增,提升鑑別準確率。
44.開發茶渣之蚓糞堆肥循環再利用方法1式;組成1項農
業剩餘資源供應鏈。
45.針對咖啡渣串接上下游,開發副產物工業原料,並導
入下游民生用品,開發副產物再利用產品1項以上。
46.辦理蒸菁設備維護保養暨滅菌指導教育訓練1場,人次
10人以上;優化系統化之蒸菁設備維護標準流程與作
業手冊。
47.建立3種茶樹病蟲害管理模式。
48.北部桃園與中部南投低海拔茶園碳排係數建立1式;
試驗樣區土壤有機碳調查工作,比較不同樣區、年度
土壤有機碳含量1式。
49.建立綠茶產品碳足跡1式。
50.結合農會或農民團體辦理淨零碳排宣導活動及課程,
導入碳盤查數位工具;協助媒合社會企業與茶農。
51.分析評估不同操作條件下與土壤碳儲量之相關性1式;
有機質資材投入在茶園土壤中的留存效果1式;試驗不
耕犁、慣行耕犁之操作於茶園土壤碳儲量調查1式。
52.利用現行市面流通之採茶機械進行研發與改良,並調
整茶園修剪時機點,因應地形及採收位置不一,研發
適合坡地採摘的小型且輕便化採收機1式。
| 編號 | 科目 | 說明 | 數量 | 單位 | 單價 | 115預算 | 114預算 | 114差異 | 114比例 |
|---|---|---|---|---|---|---|---|---|---|
| 02 | 加工技術試驗研究 | 本分支計畫係辦理茶及飲料作物製程開發、品質 控制、化學成分應用、貯存技術及剩餘資材再利 用,多元化產品創新與永續加值之研究等,計編 列27,751千元。內容如下: 1.人事費128千元,係試驗研究超時加班費。 2.業務費25,673千元,包括: (1)員工教育訓練費285千元。 (2)水電費1,304千元。 (3)郵資及電話通訊費用等297千元。 (4)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操作費等1,508千元 (其中含資通安全經費240千元)。 (5)其他業務租金等112千元。 (6)公務車輛牌照稅、燃料使用費及檢驗規費 等171千元。 (7)辦公廳舍、公務車輛及業務活動保險費等1 20千元。 (8)遴用約用專業人員協助茶葉加工試驗研究 服務費用等4,547千元。 (9)聘請專家學者審查、指導、專題演講等189 千元。 (10)委託學校或試驗研究機構等進行茶及飲料 作物成分分析與驗證等900千元。 (11)製茶公會專業組織團體會費等10千元。 (12)試驗藥品、器材、文具紙張、碳粉匣、電 腦周邊耗材及油料等10,304千元。 (13)印刷、環境佈置、清潔、保全、雜支等1, 995千元。 (14)實驗室、倉庫工廠修繕費等916千元。 (15)公務車輛及辦公器具所需之保養、維修費 等249千元。 (16)試驗研究用設施、儀器、設備保養及維修 費等1,234千元。 (17)國內差旅費1,511千元。 (18)試驗資材、農機具運送費等21千元。 3.設備及投資1,950千元,其內容如下: (1)購置輸送帶蒸菁機等1,950千元。 |
27,751,000 | ||||||
| 1000 | 人事費 | 128,000 | 53,000 | 75,000 | 141.51% | ||||
| 1040 | 加班費 | 128,000 | 53,000 | 75,000 | 141.51% | ||||
| 2000 | 業務費 | 25,673,000 | 14,671,000 | 11,002,000 | 74.99% | ||||
| 2003 | 教育訓練費 | 285,000 | 571,000 | -286,000 | -50.09% | ||||
| 2006 | 水電費 | 1,304,000 | 450,000 | 854,000 | 189.78% | ||||
| 2009 | 通訊費 | 297,000 | 101,000 | 196,000 | 194.06% | ||||
| 2018 | 資訊服務費 | 1,508,000 | 523,000 | 985,000 | 188.34% | ||||
| 2021 | 其他業務租金 | 112,000 | 46,000 | 66,000 | 143.48% | ||||
| 2024 | 稅捐及規費 | 171,000 | 90,000 | 81,000 | 90.00% | ||||
| 2027 | 保險費 | 120,000 | 39,000 | 81,000 | 207.69% | ||||
| 2033 | 約用人員酬金 | 4,547,000 | 4,768,000 | -221,000 | -4.64% | ||||
| 2036 |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 189,000 | 45,000 | 144,000 | 320.00% | ||||
| 2039 | 委辦費 | 900,000 | |||||||
| 2045 | 國內組織會費 | 10,000 | |||||||
| 2051 | 物品 | 10,304,000 | 5,544,000 | 4,760,000 | 85.86% | ||||
| 2054 | 一般事務費 | 1,995,000 | 678,000 | 1,317,000 | 194.25% | ||||
| 2063 | 房屋建築養護費 | 916,000 | 298,000 | 618,000 | 207.38% | ||||
| 2066 |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 249,000 | 94,000 | 155,000 | 164.89% | ||||
| 2069 |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 1,234,000 | 500,000 | 734,000 | 146.80% | ||||
| 2072 | 國內旅費 | 1,511,000 | 700,000 | 811,000 | 115.86% | ||||
| 2081 | 運費 | 21,000 | 10,000 | 11,000 | 110.00% | ||||
| 3000 | 設備及投資 | 1,950,000 | 2,250,000 | -300,000 | -13.33% | ||||
| 3020 | 機械設備費 | 1,950,000 | 1,050,000 | 900,000 | 85.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