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115-農業部單位預算案-單位預算案第357頁
預算機關
農業部
承辦單位
預算金額
1,750,265,000 元(
計畫內容
臺灣農業對於保障糧食安全、維護生態環境、延續農村社 會文化、淨零碳排、循環永續等面向,扮演積極多功能安 定角色,與國家總體經濟結構維繫、社會安全網強化及國 土規劃、區域發展與生物多樣性環境等國家發展重大課題 關係密切。本部依循當前政府整體施政以「提升農民所得 」及「提供消費者安全的農產品」為核心價值,作為農業 發展二大目標,透過「智慧、韌性、永續、安心」農業政 策行動策略,運用農業創新技術及新興跨域科技,期能打 造強本進擊的農業競爭力,確保農民福利及收益,兼顧農 產品安全與維護環境永續,打造永續韌性之臺灣科技農業 。相關執行內容如下: 1.農業科技管理及產業化   (1)農業科技前瞻規劃及科技管考與成果管理     <1>科技前瞻策略規劃及計畫執行績效管理     <2>科研成果管理與加值服務及技術行銷   (2)人才培育與推動     <1>鼓勵大學新進教師農業科研及獎勵跨域科學人才   (3)農業基因科技產業風險管理與評估     <1>農業基因科技發展評估與管理     <2>農業基因科技驗證設施及環境風險評估能力建構   (4)產業跨域合作研發與產業化培育輔導     <1>研發成果核心技術商品化暨產學合作推動     <2>學法業界科技創新研發專案推動     <3>產業化輔導暨研發成果擴散應用 2.畜牧業及動物保護科技研發   (1)豬隻生產及品質改進     <1>豬隻飼養管理與生產技術改進     <2>強化畜牧產業決策支援基盤   (2)草食動物生產及品質改進     <1>草食動物飼養管理與生產技術改進   (3)家禽生產及品質改進     <1>家禽飼養管理與生產技術改進     <2>蛋雞生產性能提升及廢棄物處理   (4)動物保護及生醫畜禽產業     <1>研發動物友善飼養管理模式及技術     <2>開發寵物產品新技術、產業管理模式或機制之研       析     <3>以科研技術加速遊蕩犬數量控制效率及提升動物       福利之研究     <4>強化生醫用畜禽供應體系及品質提升   (5)臺灣動物實驗替代科技計畫     <1>優化實驗動物管理   (6)動物防疫檢疫及屠宰衛生檢查技術之研發、改進與     應用     <1>家禽相關病原及疫病監檢測 3.農產加工加值科技研發   (1)農食加工加值應用創新及產業化     <1>農食加工加值應用創新及產業化 4.國際農業合作   (1)農業科技技術國際交流與產業供應鏈合作發展     <1>雙邊與跨域產業供應鏈國際交流     <2>國際組織農業合作與發展     <3>國際農業科技研究   (2)因應CPTPP貿易自由化之農業戰略關鍵技術之布建與     整合     <1>強化產地鑑定與檢驗能力     <2>建立農產品受CPTPP貿易自由化影響之情資分析與       決策調控戰情中心 5.農業政策與農民輔導科技發展   (1)精進政策分析與決策支援     <1>精實農業政策基礎資料之研究     <2>增強農業政策決策支援機制   (2)強化產業經營策略之效益評估     <1>優化農產業經營效益之研究   (3)健全農業推廣體系之研究     <1>健全農業推廣體系之研究 6.農業電子化   (1)統合農業資訊應用管理     <1>農業資訊系統整合應用及數位技術創新服務     <2>統合農業資通安全管理   (2)全國航遙測影像AI判釋應用計畫     <1>建置布署航遙測影像人工智慧(AI)分析雲端架構     <2>建置運用全國農地動態資料庫落實循證治理   (3)智慧政府數位化精進發展計畫     <1>農民數位整合服務串接全方位農民服務     <2>寵物資訊智慧服務整合平台     <3>推動作物健康管理智能服務 7.跨領域整合型科技研發   (1)強化農水畜產品安全供應鏈體系     <1>農產品冷鏈安全供應鏈串接     <2>畜禽產品供應鏈延長保鮮與關鍵品質提升研究     <3>安全供應鏈技術擴散與加值服務   (2)重要作物及經濟動物數位育種技術實用化     <1>體學資料整合及應用     <2>表型調查元件開發與建立     <3>育種決策模型之驗證與經驗傳承   (3)跨領域技術整合研發     <1>強化關鍵技術整合研發 8.推動農業智慧化   (1)智慧農業躍升普及     <1>農工跨域與整合研發     <2>家禽產銷智動化與服務加值化     <3>產業輔導推動智慧農業生態系     <4>決策支援與專案推動管理   (2)晶片驅動精準農業之系統應用與驗證場域建構     <1>晶片驅動精準農業之系統應用與驗證場域建構   (3)AI驅動農業科技創新與產業服務     <1>AI驅動農業科技創新與產業服務     <2>AI人才養成及地端算力與場域建構     <3>產製儲銷AI賦能與產業輔導 9.強化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研發   (1)因應氣候變遷淨零排放與調適之農業部門科學技術     及策略推展研究     <1>更新或建立農業本土碳排係數及計算方法學     <2>優化電動農機具與農業設施(備)之效能提升技術     <3>研擬農業再生能源共生技術與經營策略     <4>建構農業淨零排放友善環境與政策輔導誘因機制     <5>因應氣候變遷之農業調適與整體空間規劃   (2)淨零排放-自然碳匯增匯技術開發     <1>建立土壤碳匯基盤與推估模式   (3)循環農業科技與產業場域輔導     <1>發展農業剩餘資源循環再利用技術     <2>建置農業資源循環再利用場域     <3>推動農業循環產業發展模式   (4)資源循環綠色設計計畫     <1>發展關鍵資源循環再生技術與綠色設計   (5)生物質永續能資源化之生質沼氣能源產業化發展與     研究     <1>多元料源之高效生質沼氣生產技術 10.作物品種改良、種原蒐集及利用-厚植農業基石,創   造領先新資源   (1)花卉等優質作物或特殊用途品種育成   (2)抗/耐生物與非生物逆境作物品種育種研究   (3)作物種原蒐集、保存、繁殖、評估及利用研究 11.作物栽培、採後處理及產業應用技術研究-擴增栽培   關鍵技術,強化農業產業鏈   (1)花卉作物栽培、採後處理、加工等技術改進   (2)花卉作物生產整合管理體系創新及關鍵技術開發   (3)農田土壤與肥培、環境友善資源永續利用等綜合管     理技術開發   (4)推動智慧農業,產銷智動化、服務加值普及計畫 12.技術服務、農業人力與產業培育及先端科技應用-強   化成果加值擴散,提升農業行銷能力   (1)國內、外花卉產銷市場情報蒐集及產業分析   (2)農民諮詢服務、國際合作交流及農業人才培育   計畫內容: 臺灣農業對於保障糧食安全、維護生態環境、延續農村社 會文化、淨零碳排、循環永續等面向,扮演積極多功能安 定角色,與國家總體經濟結構維繫、社會安全網強化及國 土規劃、區域發展與生物多樣性環境等國家發展重大課題 關係密切。本部依循當前政府整體施政以「提升農民所得 」及「提供消費者安全的農產品」為核心價值,作為農業 發展二大目標,透過「智慧、韌性、永續、安心」農業政 策行動策略,運用農業創新技術及新興跨域科技,期能打 造強本進擊的農業競爭力,確保農民福利及收益,兼顧農 產品安全與維護環境永續,打造永續韌性之臺灣科技農業 。相關執行內容如下: 1.農業科技管理及產業化   (1)農業科技前瞻規劃及科技管考與成果管理     <1>科技前瞻策略規劃及計畫執行績效管理     <2>科研成果管理與加值服務及技術行銷   (2)人才培育與推動     <1>鼓勵大學新進教師農業科研及獎勵跨域科學人才   (3)農業基因科技產業風險管理與評估     <1>農業基因科技發展評估與管理     <2>農業基因科技驗證設施及環境風險評估能力建構   (4)產業跨域合作研發與產業化培育輔導     <1>研發成果核心技術商品化暨產學合作推動     <2>學法業界科技創新研發專案推動     <3>產業化輔導暨研發成果擴散應用 2.畜牧業及動物保護科技研發   (1)豬隻生產及品質改進     <1>豬隻飼養管理與生產技術改進     <2>強化畜牧產業決策支援基盤   (2)草食動物生產及品質改進     <1>草食動物飼養管理與生產技術改進   (3)家禽生產及品質改進     <1>家禽飼養管理與生產技術改進     <2>蛋雞生產性能提升及廢棄物處理   (4)動物保護及生醫畜禽產業     <1>研發動物友善飼養管理模式及技術     <2>開發寵物產品新技術、產業管理模式或機制之研       析     <3>以科研技術加速遊蕩犬數量控制效率及提升動物       福利之研究     <4>強化生醫用畜禽供應體系及品質提升   (5)臺灣動物實驗替代科技計畫     <1>優化實驗動物管理   (6)動物防疫檢疫及屠宰衛生檢查技術之研發、改進與     應用     <1>家禽相關病原及疫病監檢測 3.農產加工加值科技研發   (1)農食加工加值應用創新及產業化     <1>農食加工加值應用創新及產業化 4.國際農業合作   (1)農業科技技術國際交流與產業供應鏈合作發展     <1>雙邊與跨域產業供應鏈國際交流     <2>國際組織農業合作與發展     <3>國際農業科技研究   (2)因應CPTPP貿易自由化之農業戰略關鍵技術之布建與     整合     <1>強化產地鑑定與檢驗能力     <2>建立農產品受CPTPP貿易自由化影響之情資分析與       決策調控戰情中心 5.農業政策與農民輔導科技發展   (1)精進政策分析與決策支援     <1>精實農業政策基礎資料之研究     <2>增強農業政策決策支援機制   (2)強化產業經營策略之效益評估     <1>優化農產業經營效益之研究   (3)健全農業推廣體系之研究     <1>健全農業推廣體系之研究 6.農業電子化   (1)統合農業資訊應用管理     <1>農業資訊系統整合應用及數位技術創新服務     <2>統合農業資通安全管理   (2)全國航遙測影像AI判釋應用計畫     <1>建置布署航遙測影像人工智慧(AI)分析雲端架構     <2>建置運用全國農地動態資料庫落實循證治理   (3)智慧政府數位化精進發展計畫     <1>農民數位整合服務串接全方位農民服務     <2>寵物資訊智慧服務整合平台     <3>推動作物健康管理智能服務 7.跨領域整合型科技研發   (1)強化農水畜產品安全供應鏈體系     <1>農產品冷鏈安全供應鏈串接     <2>畜禽產品供應鏈延長保鮮與關鍵品質提升研究     <3>安全供應鏈技術擴散與加值服務   (2)重要作物及經濟動物數位育種技術實用化     <1>體學資料整合及應用     <2>表型調查元件開發與建立     <3>育種決策模型之驗證與經驗傳承   (3)跨領域技術整合研發     <1>強化關鍵技術整合研發 8.推動農業智慧化   (1)智慧農業躍升普及     <1>農工跨域與整合研發     <2>家禽產銷智動化與服務加值化     <3>產業輔導推動智慧農業生態系     <4>決策支援與專案推動管理   (2)晶片驅動精準農業之系統應用與驗證場域建構     <1>晶片驅動精準農業之系統應用與驗證場域建構   (3)AI驅動農業科技創新與產業服務     <1>AI驅動農業科技創新與產業服務     <2>AI人才養成及地端算力與場域建構     <3>產製儲銷AI賦能與產業輔導 9.強化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研發   (1)因應氣候變遷淨零排放與調適之農業部門科學技術     及策略推展研究     <1>更新或建立農業本土碳排係數及計算方法學     <2>優化電動農機具與農業設施(備)之效能提升技術     <3>研擬農業再生能源共生技術與經營策略     <4>建構農業淨零排放友善環境與政策輔導誘因機制     <5>因應氣候變遷之農業調適與整體空間規劃   (2)淨零排放-自然碳匯增匯技術開發     <1>建立土壤碳匯基盤與推估模式   (3)循環農業科技與產業場域輔導     <1>發展農業剩餘資源循環再利用技術     <2>建置農業資源循環再利用場域     <3>推動農業循環產業發展模式   (4)資源循環綠色設計計畫     <1>發展關鍵資源循環再生技術與綠色設計   (5)生物質永續能資源化之生質沼氣能源產業化發展與     研究     <1>多元料源之高效生質沼氣生產技術  
預期成果
1.完成年度農業科技計畫盤點分析,建立生成式AI工具應  用流程,完成年度研究機構能效評估及計畫管考作業。 2.提供研發成果技術評價等諮詢服務,透過農業技術交易  網及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展出創新技術成果;透過國際  性農業專業展會,拓展國際市場與能見度;辦理亞洲生  技大展「農業科技館」,期將研發成果有效落實為市場  商品,參與台灣醫療科技展設置「農業健康館」,協助  廠商透過會展瞭解產業趨勢、累積產銷經驗及能力。 3.促進大專院校教師與本部所屬試驗研究機構合作,激勵  與培育農業科技跨域人才;強化台灣農學會報等農業期  刊品質,提升科研成果。 4.完成基因改造豬生物安全性及產業化評估,提升基因轉  殖家畜禽隔離田間試驗場之營運模式、能量及其產業化  服務平臺之能量。 5.強化農業法人研發成果商品化與產業化相關技術開發;  扶持企業達成技術優化和服務升級,促使商業模式轉型  ;透過創新科技及農資工等跨領域合作研究,強化智慧  應用、農產韌性、動植物健康風險及農業環境資訊整合  。 6.促進產學研之研發量能合作,提高產業創新能量。 7.辦理科技農企業經營管理菁英班;舉辦科技農企業菁創  獎評選與頒獎;聚焦商務育成階段農企業,提供全育成  服務、發展農企業跨域支援網絡並推動市場驗證輔導方  案,優化及經營維運農業育成資訊服務平台。 8.強化臺灣養豬產業深化科學養豬生產模式;運用科學技  術提高對家畜副產物利用效益。 9.辦理全國畜牧類農情資料盤點及主要畜禽產品產地、拍  賣或零售價格資料蒐整,完備畜牧類農情基礎資訊。 10.探討畜產品受有害物質之影響並進行監測及分析,以   建立飼料衛生安全管控基準;運用草食動物產業相關   技術,提升生產及飼養效率;盤整我國畜牧業溫室氣   體排放情形並分析歷年排放趨勢,提供各界作為減碳   或氣候變遷因應等策略之參考。 11.開發新型特色家禽產品,提高鴨蛋蛋白利用率;改善   飼養管理,提升家禽生產效率。 12.提升雞蛋供給量預估精準度,協助完善蛋雞相關數據   的收集,以作為產銷調節預警措施。以產業永續經營   與循環農業概念,研擬養禽場雞糞處理、管理與輔導   策略。 13.完成經濟動物友善飼養技術及人道管理模式及推廣策   略研究、展演動物展演許可分類分級審查建議、動物   展演專家委員訓練制度規劃建議等報告。 14.建置寵物食品數位課程平台,優化教育訓練流程與測   驗機制,提升我國寵物食品衛生安全與從業人員知能   。建構非侵入性營養需求評估體系,建立寵物食品標   示宣稱項目及新興原料或添加物之檢測技術,並研析   有害物質快檢技術報告一份;建置犬鼻、貓鼻影像資   料庫,開發非侵入式寵物登記與辨識系統,改善影像   辨識精準度,促進飼主責任與動物福利。 15.確保SPF豬生產與供應體系,持續提供國內生物醫學領   域產官學研究所需之高品質實驗動物;建立具臨床外   推性之骨缺損大型動物模式、免疫原性檢測平台及助   眠與腎臟保健細胞篩選平台;強化臨床前試驗平台之   推廣與營運效益,擴大試驗資源對接與法人技術服務   能量。 16.協助蛋種禽業及蛋禽業者建立自家生物安全資訊與生   物防護措施,並應用沙門氏菌疫苗、定期監測病原等   建立良好作業規範場域,以提升產業效益與形象。 17.開發創新農產加工產品關鍵技術,開拓國內外市場,   針對農產加工原料供應及加工業者進行產業鏈串接,   帶動國產農產素材加工商機;運用臺灣國產農產品為   原料,促成及開發適合年長者及全齡共食產品,建構   符合市場需求之銀髮餐食產業供應鏈;協助至少一項   具潛力之標的進行非傳統性原料申請審查,協助提升   為安全且高附加價值的農業產品。 18.強化我國農業國際合作,深化雙邊合作實質議題交流   、掌握農業發展及產業趨勢。辦理產業橋接活動,協   助面臨農業轉型與發展困境之新南向國家;建立香蕉   健康種苗碳足跡,確認生產每株蕉苗產生之碳排量,   建立與新南向國家合作模式。 19.推動我國農業與國際接軌及強化能力建構,參與重要   國際組織農業活動,促進園藝及淨零循環農業科技交   流,蒐整APEC區域各經濟體糧損並進行APEC糧損網站   更新維護。同時研擬我國拓展歐洲市場之出口策略,   及與印太及中東歐農業科技合作項目進行雙邊交流,   擴展夥伴關係,提升我國農業國際影響力。 20.針對亞太地區重要農業議題,籌辦農業政策論壇;與   亞蔬合作強化臺灣蔬菜品種自主研發與耐候力及增強   面對病害之應變力;與IRRI合作就植物健康、水分利   用效率及土壤健康與碳排評估等主題進行中長期合作   研究。 21.優化畜禽產品同位素及微量元素之產地檢驗技術;建   立機械學習模型,精確預測及鑑別畜產品之產地;建   置臺灣及各進口國畜禽產品分析項目之數據資料庫以   供應用;開發木材產地鑑定技術及更新產地鑑定資料   庫。 22.強化農產品受CPTPP貿易自由化影響之情資分析與決策   調控戰情中心監控能力。 23.研究主力農家母體變化狀況,作為從農族群變動原因   參考,協助農業政策推動;蒐整日本等糧食淨進口國   糧食之供應精進策略分析,提出我國精進策略建議;   以視覺化查詢與即時資訊精進農產品價量資訊整合平   台,提升服務效率;研究我國農業六級化產業產值編   算方法及可行性評估,以完備我國農業產業鏈統計;   完成農業勞動力調查自動化抽樣設計及線上填報調查   表機制,提高作業效率及節省人力成本。 24.掌握國內外主要國家農業政策、經貿議題與發展趨勢   ,研析國際農政變化、經濟整合與農業談判進展,供   政策調整與施政方向參考。 25.調查我國蛋雞業者和洗選業者提高雞蛋洗選率遭遇的   問題和作法,並提供相關配套措施建議。 26.透過研究國內外農業推廣體系,探討各種模式擴散農   業推廣研究成果,研析歸納其經營管理模式,規劃增   能培訓課程以作為後續年度措施調整之依據。 27.透過農業知識入口網站提供作物病害到栽培管理等多   範疇整合服務,並整合線上學習資源,強化農產品經   營業者專業知識。運用農業現地調查相關APP所上傳之   農地現況照片或調查資料,整合相關系統推動農產業   天然災害救助、農作物生產調查等多元農業施政應用   ,提供第一線公所人員於系統調閱作為災損案件認定   參考。 28.健全本部及所屬資訊與資安資源整體規劃、維運、防   護與監控管理,精進相關基礎環境安全設施,建立完   善資安防護管理及監控機制,提升資訊資源整體使用   效率與資安防護能量。 29.運用氣象資料立方配合農業天然災害氣象參數,開發A   PI介面,提供使用者介接;帶動航遙測及資通訊應用   之觀念與需求,提供計畫執行輔導與技術諮詢,促進   國內農業升級並提升產業競爭力;提高航遙測影像判   釋成果一致性與具影像差異化之訓練模式與演算法,   發揮航遙測影像大範圍調查之優勢,提升農業調查效   率。 30.介接本部三章一Q之11項農業標章系統,整合食安溯源   資料庫並開發自動化統計機制。建置農業數位整合服   務系統串接補助與福利資料,便利農民申辦。推動漁   業管理系統分階段開發,優化資料處理與跨機關流通   ,以及健全本部資料中心軟硬體設施,以達到資訊安   全防護。 31.建置寵物資訊各系統資料互通原則與共通資料格式儲   存架構方案及寵物身分證加值服務模組。 32.建構作物健康管理決策智慧助理系統,建構一站式數   位服務效能的技術,使農業從業人員透過AI技術自主   判別重要動植物病蟲害,並查詢安全用藥方法。 33.針對內需與外銷市場需求,優先進行關鍵技術缺口補   強、環保與永續性包材之開發、實際場域試驗及技術   可行性實證,強化農產品安全供應鏈。 34.畜禽保鮮技術開發及冷鏈強化,包括畜禽產品冷藏及   涼藏溫度評估、畜禽產品供應鏈品質提升及冷藏肉品   銷售供應鏈,以延長畜禽產品保鮮期限並提升品質。 35.進行產銷鏈串接與試銷等加值服務,藉此達成生產、   加工、運輸及銷售等各個環節資源及產銷鏈整合與優   化,提高供應鏈效率與品質。 36.透過全基因關聯性分析,建立候選基因與分子標誌及   數位平臺。種豬基因體學資料收集及種豬3D體型量測   系統優化;開發影像辨識及表型數位資料收集工具及   技術;黑豬種豬群熱緊迫基因對屠體性狀及肉品質之   相關性分析。優化種鴨飼料效率選拔工具,導入種蛋   特徵辨識並構建相關模型。 37.進行自動化表型調查元件技術開發與調適優化,並透   過場域驗證累計擷取重要表型經濟性狀。 38.進行育種決策模型驗證,依據驗證結果進行模型再訓   練與優化,提高育種選拔效率與精準度;持續與國際   研究團隊進行相關體學數據蒐集、管理與分析經驗之   合作交流。 39.針對產業立即性面對問題,透過跨領域技術整合提供   解決方案,提升農業產業環境面對極端氣候挑戰之調   適與恢復能力。 40.發展智慧農業關鍵核心技術,透過移轉、導入並推廣   應用,協助國內業者改善生產流程,提升生產效率,   降低人力投入成本。 41.陸續將具成熟性技術之智慧農業成果擴散應用至產業   ,打造協助家禽生產管理之整合解決方案,以加速家   禽產業轉型升級。 42.健全計畫體制並推動生態系專家陪伴輔導,結合產業   輔導與整合推廣,促進公私資源整合,加速智慧農業   技術落地普及。 43.完成動植物用藥快篩晶片測試確效並降低檢測成本。   針對手眼協調農業機器人,與經濟部合作研析農業智   慧機械共通規格與標準,研擬電動化關鍵元件規格,   鏈結政產學研資源建立供應鏈夥伴關係,提供次世代   農機研發解決方案與技術支援。 44.透過生成式AI整合農林漁畜產業之病蟲害文本與影像   、養殖栽培及產銷統計資料,布建「作物病蟲害診斷   防治」、「栽培養殖管理」及「產銷整合資訊」公版   模組;結合產銷流程數據分析與模擬,將結果轉化為   易理解之管理建議,輔助決策與資源配置,提升農產   品品質與風險管理能力。 45.辦理農業AI跨領域人才培訓課程,結合農業數位學堂   ,打造課後24小時線上學習;針對本部暨所屬研究單   位推動系統性AI人才養成;持續推動農業物聯網標準   化與場域擴展,優化示範場域看板系統與安全機制,   提升即時監控與智慧化應用成效。 46.輔導與媒合農企業轉型升級;輔導農企業經營管理導   入AI 技術;建立AI業界轉型輔導制度,協助企業轉型   。 47.更新建立家禽糞尿及豬牛糞尿管理溫室氣體排放係數   本土值,作為我國減碳效益之基礎數據。 48.開發低轉速與高扭力農用電動馬達及電池,並於電動   中耕機組裝測試;另開發直線作業指引模組與開發耕   深管理系統。 49.以漁電共生為例,彙整歷年接受本部漁業署儲能設備   補助之案場相關資料;建立自發自用輔導機制,評估   建置儲能設備、微電網及養殖漁業生產區示範推動之   可行性。盤點案場已建置之先進監控設備,分析設置   需求與監控效果,建立案例操作模式,作為未來設備   升級參考依據。 50.統籌農業淨零排放科研發展策略規劃及管考作業;資   訊網功能優化及系統維運;量化我國農業部門淨零排   放措施之減碳貢獻量;針對農業產品類別規則調查,   進行農產品申請碳足跡盤查相關規則修訂研析及研擬   綠色消費策略,分析農產品加工過程申請碳足跡標籤   之關鍵阻礙與缺口;規劃乳牛場低碳措施轉型輔導策   略,建構我國草食動物產業淨零轉型施政方針。 51.蒐整國際氣候變遷調適農業相關策略及成果,研擬新   一期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領域草案。建構農業   工作者熱傷害風險評估基礎,辨識導致熱傷害之關鍵   危害因子及風險趨勢。調查母豬於不同型態畜舍繁殖   性能受環境參數影響之程度,建立調適策略擬定之參   考依據。 52.整合臺灣農業溫室氣體排放清冊,比對淨零政策與清   冊指南中之排放源內涵,作為精進之依據;推動與亞   太地區農業國際組織合作,辦理相關國際研會及專家   會議。 53.以農林漁畜剩餘資源研發肥料化、飼料化或農業加值   材等再利用技術並評估減碳效益。 54.引導企業投入循環農業產業鏈,另開發檸檬皮渣替代   性飼料原料雛形產品。 55.持續開發各項花卉作物新品種(系)並因應市場競爭,   投入高競爭優勢、適合設施環境栽培、貯運關鍵目標   品種育成;面對全球氣候變遷,針對暖化議題與極端   氣候議題,進行花卉作物抗/耐生物與非生物逆境特性   育種研究,提高作物面對衝擊之抗/耐能力;持續花卉   作物種原蒐集、保存、繁殖、評估及利用研究,建構   完善種原特性資料,提供前瞻應用資源。 56.持續開發重要花卉作物之栽培管理技術,改進作物之   採後處理、保鮮、貯運技術,提升農民收益;建立重   要花卉作物生產模式關鍵技術及建構優質種苗生產環   境整合管理技術,重新調整產業面向;開發花卉作物   設施栽培、省工栽培、營養管理、生物性肥料、水分   監測及灌溉管理等多面向技術,進行環境友善耕作模   式之研究;建立花卉產銷智動化及數位服務之應用。 57.進行重要花卉產品國內、外產銷市場情報資訊蒐集分   析與服務,提供各界規劃產業發展參考;提供農民技   術諮詢、產業經營輔導及產業創新加值服務;推動國   際合作交流活動,建立國際學研鏈結與技術交流。   預期成果: 1.完成年度農業科技計畫盤點分析,建立生成式AI工具應  用流程,完成年度研究機構能效評估及計畫管考作業。 2.提供研發成果技術評價等諮詢服務,透過農業技術交易  網及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展出創新技術成果;透過國際  性農業專業展會,拓展國際市場與能見度;辦理亞洲生  技大展「農業科技館」,期將研發成果有效落實為市場  商品,參與台灣醫療科技展設置「農業健康館」,協助  廠商透過會展瞭解產業趨勢、累積產銷經驗及能力。 3.促進大專院校教師與本部所屬試驗研究機構合作,激勵  與培育農業科技跨域人才;強化台灣農學會報等農業期  刊品質,提升科研成果。 4.完成基因改造豬生物安全性及產業化評估,提升基因轉  殖家畜禽隔離田間試驗場之營運模式、能量及其產業化  服務平臺之能量。 5.強化農業法人研發成果商品化與產業化相關技術開發;  扶持企業達成技術優化和服務升級,促使商業模式轉型  ;透過創新科技及農資工等跨領域合作研究,強化智慧  應用、農產韌性、動植物健康風險及農業環境資訊整合  。 6.促進產學研之研發量能合作,提高產業創新能量。 7.辦理科技農企業經營管理菁英班;舉辦科技農企業菁創  獎評選與頒獎;聚焦商務育成階段農企業,提供全育成  服務、發展農企業跨域支援網絡並推動市場驗證輔導方  案,優化及經營維運農業育成資訊服務平台。 8.強化臺灣養豬產業深化科學養豬生產模式;運用科學技  術提高對家畜副產物利用效益。 9.辦理全國畜牧類農情資料盤點及主要畜禽產品產地、拍  賣或零售價格資料蒐整,完備畜牧類農情基礎資訊。 10.探討畜產品受有害物質之影響並進行監測及分析,以   建立飼料衛生安全管控基準;運用草食動物產業相關   技術,提升生產及飼養效率;盤整我國畜牧業溫室氣   體排放情形並分析歷年排放趨勢,提供各界作為減碳   或氣候變遷因應等策略之參考。 11.開發新型特色家禽產品,提高鴨蛋蛋白利用率;改善   飼養管理,提升家禽生產效率。 12.提升雞蛋供給量預估精準度,協助完善蛋雞相關數據   的收集,以作為產銷調節預警措施。以產業永續經營   與循環農業概念,研擬養禽場雞糞處理、管理與輔導   策略。 13.完成經濟動物友善飼養技術及人道管理模式及推廣策   略研究、展演動物展演許可分類分級審查建議、動物   展演專家委員訓練制度規劃建議等報告。 14.建置寵物食品數位課程平台,優化教育訓練流程與測   驗機制,提升我國寵物食品衛生安全與從業人員知能   。建構非侵入性營養需求評估體系,建立寵物食品標   示宣稱項目及新興原料或添加物之檢測技術,並研析   有害物質快檢技術報告一份;建置犬鼻、貓鼻影像資   料庫,開發非侵入式寵物登記與辨識系統,改善影像   辨識精準度,促進飼主責任與動物福利。 15.確保SPF豬生產與供應體系,持續提供國內生物醫學領   域產官學研究所需之高品質實驗動物;建立具臨床外   推性之骨缺損大型動物模式、免疫原性檢測平台及助   眠與腎臟保健細胞篩選平台;強化臨床前試驗平台之   推廣與營運效益,擴大試驗資源對接與法人技術服務   能量。 16.協助蛋種禽業及蛋禽業者建立自家生物安全資訊與生   物防護措施,並應用沙門氏菌疫苗、定期監測病原等   建立良好作業規範場域,以提升產業效益與形象。 17.開發創新農產加工產品關鍵技術,開拓國內外市場,   針對農產加工原料供應及加工業者進行產業鏈串接,   帶動國產農產素材加工商機;運用臺灣國產農產品為   原料,促成及開發適合年長者及全齡共食產品,建構   符合市場需求之銀髮餐食產業供應鏈;協助至少一項   具潛力之標的進行非傳統性原料申請審查,協助提升   為安全且高附加價值的農業產品。 18.強化我國農業國際合作,深化雙邊合作實質議題交流   、掌握農業發展及產業趨勢。辦理產業橋接活動,協   助面臨農業轉型與發展困境之新南向國家;建立香蕉   健康種苗碳足跡,確認生產每株蕉苗產生之碳排量,   建立與新南向國家合作模式。 19.推動我國農業與國際接軌及強化能力建構,參與重要   國際組織農業活動,促進園藝及淨零循環農業科技交   流,蒐整APEC區域各經濟體糧損並進行APEC糧損網站   更新維護。同時研擬我國拓展歐洲市場之出口策略,   及與印太及中東歐農業科技合作項目進行雙邊交流,   擴展夥伴關係,提升我國農業國際影響力。 20.針對亞太地區重要農業議題,籌辦農業政策論壇;與   亞蔬合作強化臺灣蔬菜品種自主研發與耐候力及增強   面對病害之應變力;與IRRI合作就植物健康、水分利   用效率及土壤健康與碳排評估等主題進行中長期合作   研究。 21.優化畜禽產品同位素及微量元素之產地檢驗技術;建   立機械學習模型,精確預測及鑑別畜產品之產地;建   置臺灣及各進口國畜禽產品分析項目之數據資料庫以   供應用;開發木材產地鑑定技術及更新產地鑑定資料   庫。 22.強化農產品受CPTPP貿易自由化影響之情資分析與決策   調控戰情中心監控能力。 23.研究主力農家母體變化狀況,作為從農族群變動原因   參考,協助農業政策推動;蒐整日本等糧食淨進口國   糧食之供應精進策略分析,提出我國精進策略建議;   以視覺化查詢與即時資訊精進農產品價量資訊整合平   台,提升服務效率;研究我國農業六級化產業產值編   算方法及可行性評估,以完備我國農業產業鏈統計;   完成農業勞動力調查自動化抽樣設計及線上填報調查   表機制,提高作業效率及節省人力成本。 24.掌握國內外主要國家農業政策、經貿議題與發展趨勢   ,研析國際農政變化、經濟整合與農業談判進展,供   政策調整與施政方向參考。 25.調查我國蛋雞業者和洗選業者提高雞蛋洗選率遭遇的   問題和作法,並提供相關配套措施建議。 26.透過研究國內外農業推廣體系,探討各種模式擴散農   業推廣研究成果,研析歸納其經營管理模式,規劃增   能培訓課程以作為後續年度措施調整之依據。 27.透過農業知識入口網站提供作物病害到栽培管理等多   範疇整合服務,並整合線上學習資源,強化農產品經   營業者專業知識。運用農業現地調查相關APP所上傳之   農地現況照片或調查資料,整合相關系統推動農產業   天然災害救助、農作物生產調查等多元農業施政應用   ,提供第一線公所人員於系統調閱作為災損案件認定   參考。 28.健全本部及所屬資訊與資安資源整體規劃、維運、防   護與監控管理,精進相關基礎環境安全設施,建立完   善資安防護管理及監控機制,提升資訊資源整體使用   效率與資安防護能量。 29.運用氣象資料立方配合農業天然災害氣象參數,開發A   PI介面,提供使用者介接;帶動航遙測及資通訊應用   之觀念與需求,提供計畫執行輔導與技術諮詢,促進   國內農業升級並提升產業競爭力;提高航遙測影像判   釋成果一致性與具影像差異化之訓練模式與演算法,   發揮航遙測影像大範圍調查之優勢,提升農業調查效   率。 30.介接本部三章一Q之11項農業標章系統,整合食安溯源   資料庫並開發自動化統計機制。建置農業數位整合服   務系統串接補助與福利資料,便利農民申辦。推動漁   業管理系統分階段開發,優化資料處理與跨機關流通   ,以及健全本部資料中心軟硬體設施,以達到資訊安   全防護。 31.建置寵物資訊各系統資料互通原則與共通資料格式儲   存架構方案及寵物身分證加值服務模組。 32.建構作物健康管理決策智慧助理系統,建構一站式數   位服務效能的技術,使農業從業人員透過AI技術自主   判別重要動植物病蟲害,並查詢安全用藥方法。 33.針對內需與外銷市場需求,優先進行關鍵技術缺口補   強、環保與永續性包材之開發、實際場域試驗及技術   可行性實證,強化農產品安全供應鏈。 34.畜禽保鮮技術開發及冷鏈強化,包括畜禽產品冷藏及   涼藏溫度評估、畜禽產品供應鏈品質提升及冷藏肉品   銷售供應鏈,以延長畜禽產品保鮮期限並提升品質。 35.進行產銷鏈串接與試銷等加值服務,藉此達成生產、   加工、運輸及銷售等各個環節資源及產銷鏈整合與優   化,提高供應鏈效率與品質。 36.透過全基因關聯性分析,建立候選基因與分子標誌及   數位平臺。種豬基因體學資料收集及種豬3D體型量測   系統優化;開發影像辨識及表型數位資料收集工具及   技術;黑豬種豬群熱緊迫基因對屠體性狀及肉品質之   相關性分析。優化種鴨飼料效率選拔工具,導入種蛋   特徵辨識並構建相關模型。 37.進行自動化表型調查元件技術開發與調適優化,並透   過場域驗證累計擷取重要表型經濟性狀。 38.進行育種決策模型驗證,依據驗證結果進行模型再訓   練與優化,提高育種選拔效率與精準度;持續與國際   研究團隊進行相關體學數據蒐集、管理與分析經驗之   合作交流。 39.針對產業立即性面對問題,透過跨領域技術整合提供   解決方案,提升農業產業環境面對極端氣候挑戰之調   適與恢復能力。 40.發展智慧農業關鍵核心技術,透過移轉、導入並推廣   應用,協助國內業者改善生產流程,提升生產效率,   降低人力投入成本。 41.陸續將具成熟性技術之智慧農業成果擴散應用至產業   ,打造協助家禽生產管理之整合解決方案,以加速家   禽產業轉型升級。 42.健全計畫體制並推動生態系專家陪伴輔導,結合產業   輔導與整合推廣,促進公私資源整合,加速智慧農業   技術落地普及。 43.完成動植物用藥快篩晶片測試確效並降低檢測成本。   針對手眼協調農業機器人,與經濟部合作研析農業智   慧機械共通規格與標準,研擬電動化關鍵元件規格,   鏈結政產學研資源建立供應鏈夥伴關係,提供次世代   農機研發解決方案與技術支援。 44.透過生成式AI整合農林漁畜產業之病蟲害文本與影像   、養殖栽培及產銷統計資料,布建「作物病蟲害診斷   防治」、「栽培養殖管理」及「產銷整合資訊」公版   模組;結合產銷流程數據分析與模擬,將結果轉化為   易理解之管理建議,輔助決策與資源配置,提升農產   品品質與風險管理能力。 45.辦理農業AI跨領域人才培訓課程,結合農業數位學堂   ,打造課後24小時線上學習;針對本部暨所屬研究單   位推動系統性AI人才養成;持續推動農業物聯網標準   化與場域擴展,優化示範場域看板系統與安全機制,   提升即時監控與智慧化應用成效。 46.輔導與媒合農企業轉型升級;輔導農企業經營管理導   入AI 技術;建立AI業界轉型輔導制度,協助企業轉型   。 47.更新建立家禽糞尿及豬牛糞尿管理溫室氣體排放係數   本土值,作為我國減碳效益之基礎數據。 48.開發低轉速與高扭力農用電動馬達及電池,並於電動   中耕機組裝測試;另開發直線作業指引模組與開發耕   深管理系統。 49.以漁電共生為例,彙整歷年接受本部漁業署儲能設備   補助之案場相關資料;建立自發自用輔導機制,評估   建置儲能設備、微電網及養殖漁業生產區示範推動之   可行性。盤點案場已建置之先進監控設備,分析設置   需求與監控效果,建立案例操作模式,作為未來設備   升級參考依據。 50.統籌農業淨零排放科研發展策略規劃及管考作業;資   訊網功能優化及系統維運;量化我國農業部門淨零排   放措施之減碳貢獻量;針對農業產品類別規則調查,   進行農產品申請碳足跡盤查相關規則修訂研析及研擬   綠色消費策略,分析農產品加工過程申請碳足跡標籤   之關鍵阻礙與缺口;規劃乳牛場低碳措施轉型輔導策   略,建構我國草食動物產業淨零轉型施政方針。 51.蒐整國際氣候變遷調適農業相關策略及成果,研擬新   一期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領域草案。建構農業   工作者熱傷害風險評估基礎,辨識導致熱傷害之關鍵   危害因子及風險趨勢。調查母豬於不同型態畜舍繁殖   性能受環境參數影響之程度,建立調適策略擬定之參   考依據。 52.整合臺灣農業溫室氣體排放清冊,比對淨零政策與清   冊指南中之排放源內涵,作為精進之依據;推動與亞   太地區農業國際組織合作,辦理相關國際研會及專家   會議。 53.以農林漁畜剩餘資源研發肥料化、飼料化或農業加值   材等再利用技術並評估減碳效益。 54.引導企業投入循環農業產業鏈,另開發檸檬皮渣替代   性飼料原料雛形產品。  
編號 科目 說明 數量 單位 單價 115預算 114預算 114差異 114比例
07 跨領域整合型科技研發 本分支計畫係辦理強化農水畜產品安全供應鏈體
系,重要作物及經濟動物數位育種技術實用化,
跨領域技術整合研發等工作。其內容如下:
1.獎補助費187,036千元,係補助研究機構、大
 專院校或相關法人等,辦理農產品採後處理與
 冷鏈技術研發優化與實證,安全供應鏈輔導機
 制優化與技術成果加值,農糧與水產體學資料
 整合及應用,強化關鍵技術整合研發等計畫。
187,036,000
4000 獎補助費 187,036,000 73,475,000 113,561,000 154.56%
4025 政府機關間之補助 25,675,000
4030 對特種基金之補助 122,583,000 42,754,000 79,829,000 186.72%
4040 對國內團體之捐助 38,778,000 30,721,000 8,057,000 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