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115-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單位預算案-單位預算案第44頁
預算機關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承辦單位
預算金額
1,088,412,000 元(
計畫內容
1.培育氣象專業人才,辦理氣象科技合作委託研究計畫,  及聘請國內外科技顧問指導關鍵技術。 2.規劃「提升精緻預報作業量能」及「強化劇烈天氣預(  警)報作業效能」2大目標。 3.維持氣象作業資訊系統正常運作及支援本署行政資訊作  業,及執行「氣象風險數位治理與跨域應用創新計畫」  中各發展工作項目。 4.蒐集、儲存、管理、供應氣象觀測資料;推展農業氣象  應用與跨單位之合作;加強氣象服務,提升氣象資訊服  務效能。 5.建立臺灣海氣象觀測資料庫,開發資料檢核交換機制、  資料發佈API及資訊展示介面。 6.開發新時代智慧氣象數位產品,並結合公私領域應用需  求,發揮氣象資訊的應用價值。 7.提供農、漁及光電領域更精緻的客製化氣象資訊,提早  致災性極端天氣事件預警時間至月與季尺度。 8.開發臺灣周遭海域放射性物質衝擊潛勢分析及預報示警  系統,確保民眾輻射安全,並落實資訊公開。 9.透過導入人工智慧技術於氣象資料處理、預報輔助與公  眾服務等工項,提升氣象資訊服務效率與應變能力。 10.以精進氣象作業科技、推動數位治理、活化資料應用   為核心,產製信賴測報資訊,來落實「人民安心,應   用創新」的2大願景。 11.提供穩定且高可用性(99%)高速運算資源,維持氣象署   海氣象預報作業運行。 12.加入政府資料傳輸平臺(T-Road),提升氣象署跨機關   資料交換效率及安全。 13.綜合發展地震觀測、速報及前兆科技,提供地震防災   需求資訊,結合民間創新能量擴大防災能量。 14.建置臺灣南部海域海纜觀測系統,延伸及擴大地震海   嘯觀測範圍。  
預期成果
1.促進氣象科技技術提升及國際氣象科技交流,並達到氣  象專業技術生根的目的。 2.期能達到提升精緻化預報服務與產品之量能,以及提升  大雷雨、颱風預(警)報訊息發布之效能的目標。 3.維持各氣象資訊作業24小時不間斷正常運作、強化資訊  系統管理制度與自動化監控作業、優化機房管理和機房  設施維護保養,提供高可用性的機房環境基礎設施,產  製客觀測報資訊,提供氣象預報人員進行相關預報分析  與研判的依據,提供高品質氣象服務。 4.維持氣象資料處理、農業應用及相關服務之維運,並增  進氣象業務品質與服務之效益。 5.因應新技術及趨勢,完成氣候資料庫之資料展示及供應  服務,提高氣候觀測資訊串接及跨域應用服務之價值。 6.增加氣象開放資料項數,建構數位創新服務平台,拓展  氣象跨領域應用服務。 7.藉由建構涵蓋各時間尺度之無縫隙氣象服務價值鏈,提  供農、漁業等採取防減災作為,並創造經濟價值。 8.完善海域輻射事件例行化預報及示警系統,確保臺灣民  眾之輻射安全。 9.強化氣象資訊的可近性與即時性,提升極端天氣預警精  準度,支援氣候調適決策並推進智慧政府目標。 10.整合數值測報系統,進以提升模式發展核心能力;建   置智慧化即時預警報系統,滿足下游各界的應用需求   ;建構國家級氣象資料中心,健全氣象資料庫與跨域   資料交換機制;以多元的智慧公眾氣象服務貼近群眾   ,拓展氣象服務公私協作,擴大氣象多元服務管道。 11.維持氣象署第6代高速運算電腦達99%可用性服務。 12.資安防護:加入政府機關間資料交換網絡,提升政府   內部單位間資料交換安全性。 13.提升地震預警系統效能,提供更多的預警避災時間。   推展地震預警資訊應用,促進防災產業發展;強化前   兆分析能力,增進學術界及產業界的發展與多元應用   ,並發展新一代地震前兆資料分析產品。 14.對於南部海域地震,將可有效縮短地震測報時間,並   增加海嘯的應變時間,降低西南部沿岸的海嘯災害。  
編號 科目 說明 數量 單位 單價 115預算 114預算 114差異 114比例
03 氣象風險數位治理與跨域應用創新計畫 本計畫包括業務費44,997千元,設備及投資280,
003千元,合計325,000千元(含資通安全經費27,
892千元)。「氣象風險數位治理與跨域應用創新
計畫」奉行政院114年4月7日院授科會科辦字第1
140005757號函核定。 (1)計畫目標:擬定「導
入前瞻科技,接軌國際科研」、「精進科技創新
,實現安心社會」,「活化資料治理,創造永續
價值」,及「打造樂活家園,共創產業發展」四
大業務目標,並以8項策略與25個重點工作,來
落實「人民安心、應用創新」的計畫願景,實現
數位治理產業鏈結之氣象新價值。 (2)計畫期程
:本計畫總經費2,255,000千元,期程115至120
年度,分6年辦理,本年度編列第1年經費325,00
0千元,以後年度預計編列1,930,000千元。
1.業務費44,997千元:
 (1)通訊費2,132千元:數據電路租賃等費用。
 (2)權利使用費7,125千元:氣象資料權利使用
   費。
 (3)資訊服務費25,379千元:
   <1>資訊作業系統相關資通軟硬體與儲存設
     備及週邊設備維護及發展工具維護5,904
     千元。
   <2>租用外部雲端服務使用費6,104千元。
   <3>系統作業及發展之軟體使用費13,371千
     元。
 (4)按日按件計資酬金1,396千元:
   <1>聘請國外專家學者來署技術指導生活費
     及交通費等1,134千元。
   <2>專家學者出席費、講座鐘點費等262千元
     。
 (5)委辦費8,965千元:辦理氣象觀測分級及氣
   象儀器型式認證標準發展、國家氣象儀器
   實驗場域比對系統評估與規劃、氣象文史
   料跨域應用、我國氣象服務應用價值評估
   與氣象示範應用場域推動規劃。
2.設備及投資280,003千元:
 (1)機械設備費7,769千元:氣象觀測儀器校正
   設備、精進觀測儀器設備。
 (2)資訊軟硬體設備費272,234千元:
   <1>伺服器、資料儲存與網路等硬體設備24,
     045千元。
   <2>軟體系統發展費200,015千元:建置及強
     化氣象科技技術發展與氣象資訊服務相
     關資訊系統之開發,包含發展大氣與電
     離層耦合數值預報系統、改進天氣與氣
     候無縫隙預報模式、整合本署各尺度數
     值預報系統、發展亞太降雨監測作業、
     建立短期氣候智慧分析與創新預報、開
     發預警特報產品智慧產製及供應平臺、
     強化颱風預報警報及風雨預報系統、建
     置全國氣象觀測資料庫、多元智慧公眾
     氣象服務、拓展氣象服務公私協作與應
     用AI提升服務品質等。
   <3>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之地球系統
     研究實驗室全球系統組、國外學術研究
     機構或民間科研機構合作發展費48,174
     千元:包括改進天氣與氣候無縫隙預報
     模式、建置人工智慧降尺度波浪預報系
     統、整合本署各尺度數值預報系統、發
     展劇烈天氣監測之衛星作業能力、發展
     支援鄉鎮尺度預報決策及編輯工具等系
     統合作發展費。
325,000,000
2000 業務費 44,997,000 114,108,000 -69,111,000 -60.57%
2009 通訊費 2,132,000
2015 權利使用費 7,125,000
2018 資訊服務費 25,379,000 62,000,000 -36,621,000 -59.07%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1,396,000
2039 委辦費 8,965,000
3000 設備及投資 280,003,000 194,300,000 85,703,000 44.11%
3020 機械設備費 7,769,000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272,234,000 2,300,000 269,934,000 11,7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