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115-農業部單位預算案-單位預算案第357頁
預算機關
農業部
承辦單位
預算金額
1,750,265,000 元(
計畫內容
臺灣農業對於保障糧食安全、維護生態環境、延續農村社 會文化、淨零碳排、循環永續等面向,扮演積極多功能安 定角色,與國家總體經濟結構維繫、社會安全網強化及國 土規劃、區域發展與生物多樣性環境等國家發展重大課題 關係密切。本部依循當前政府整體施政以「提升農民所得 」及「提供消費者安全的農產品」為核心價值,作為農業 發展二大目標,透過「智慧、韌性、永續、安心」農業政 策行動策略,運用農業創新技術及新興跨域科技,期能打 造強本進擊的農業競爭力,確保農民福利及收益,兼顧農 產品安全與維護環境永續,打造永續韌性之臺灣科技農業 。相關執行內容如下: 1.農業科技管理及產業化   (1)農業科技前瞻規劃及科技管考與成果管理     <1>科技前瞻策略規劃及計畫執行績效管理     <2>科研成果管理與加值服務及技術行銷   (2)人才培育與推動     <1>鼓勵大學新進教師農業科研及獎勵跨域科學人才   (3)農業基因科技產業風險管理與評估     <1>農業基因科技發展評估與管理     <2>農業基因科技驗證設施及環境風險評估能力建構   (4)產業跨域合作研發與產業化培育輔導     <1>研發成果核心技術商品化暨產學合作推動     <2>學法業界科技創新研發專案推動     <3>產業化輔導暨研發成果擴散應用 2.畜牧業及動物保護科技研發   (1)豬隻生產及品質改進     <1>豬隻飼養管理與生產技術改進     <2>強化畜牧產業決策支援基盤   (2)草食動物生產及品質改進     <1>草食動物飼養管理與生產技術改進   (3)家禽生產及品質改進     <1>家禽飼養管理與生產技術改進     <2>蛋雞生產性能提升及廢棄物處理   (4)動物保護及生醫畜禽產業     <1>研發動物友善飼養管理模式及技術     <2>開發寵物產品新技術、產業管理模式或機制之研       析     <3>以科研技術加速遊蕩犬數量控制效率及提升動物       福利之研究     <4>強化生醫用畜禽供應體系及品質提升   (5)臺灣動物實驗替代科技計畫     <1>優化實驗動物管理   (6)動物防疫檢疫及屠宰衛生檢查技術之研發、改進與     應用     <1>家禽相關病原及疫病監檢測 3.農產加工加值科技研發   (1)農食加工加值應用創新及產業化     <1>農食加工加值應用創新及產業化 4.國際農業合作   (1)農業科技技術國際交流與產業供應鏈合作發展     <1>雙邊與跨域產業供應鏈國際交流     <2>國際組織農業合作與發展     <3>國際農業科技研究   (2)因應CPTPP貿易自由化之農業戰略關鍵技術之布建與     整合     <1>強化產地鑑定與檢驗能力     <2>建立農產品受CPTPP貿易自由化影響之情資分析與       決策調控戰情中心 5.農業政策與農民輔導科技發展   (1)精進政策分析與決策支援     <1>精實農業政策基礎資料之研究     <2>增強農業政策決策支援機制   (2)強化產業經營策略之效益評估     <1>優化農產業經營效益之研究   (3)健全農業推廣體系之研究     <1>健全農業推廣體系之研究 6.農業電子化   (1)統合農業資訊應用管理     <1>農業資訊系統整合應用及數位技術創新服務     <2>統合農業資通安全管理   (2)全國航遙測影像AI判釋應用計畫     <1>建置布署航遙測影像人工智慧(AI)分析雲端架構     <2>建置運用全國農地動態資料庫落實循證治理   (3)智慧政府數位化精進發展計畫     <1>農民數位整合服務串接全方位農民服務     <2>寵物資訊智慧服務整合平台     <3>推動作物健康管理智能服務 7.跨領域整合型科技研發   (1)強化農水畜產品安全供應鏈體系     <1>農產品冷鏈安全供應鏈串接     <2>畜禽產品供應鏈延長保鮮與關鍵品質提升研究     <3>安全供應鏈技術擴散與加值服務   (2)重要作物及經濟動物數位育種技術實用化     <1>體學資料整合及應用     <2>表型調查元件開發與建立     <3>育種決策模型之驗證與經驗傳承   (3)跨領域技術整合研發     <1>強化關鍵技術整合研發 8.推動農業智慧化   (1)智慧農業躍升普及     <1>農工跨域與整合研發     <2>家禽產銷智動化與服務加值化     <3>產業輔導推動智慧農業生態系     <4>決策支援與專案推動管理   (2)晶片驅動精準農業之系統應用與驗證場域建構     <1>晶片驅動精準農業之系統應用與驗證場域建構   (3)AI驅動農業科技創新與產業服務     <1>AI驅動農業科技創新與產業服務     <2>AI人才養成及地端算力與場域建構     <3>產製儲銷AI賦能與產業輔導 9.強化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研發   (1)因應氣候變遷淨零排放與調適之農業部門科學技術     及策略推展研究     <1>更新或建立農業本土碳排係數及計算方法學     <2>優化電動農機具與農業設施(備)之效能提升技術     <3>研擬農業再生能源共生技術與經營策略     <4>建構農業淨零排放友善環境與政策輔導誘因機制     <5>因應氣候變遷之農業調適與整體空間規劃   (2)淨零排放-自然碳匯增匯技術開發     <1>建立土壤碳匯基盤與推估模式   (3)循環農業科技與產業場域輔導     <1>發展農業剩餘資源循環再利用技術     <2>建置農業資源循環再利用場域     <3>推動農業循環產業發展模式   (4)資源循環綠色設計計畫     <1>發展關鍵資源循環再生技術與綠色設計   (5)生物質永續能資源化之生質沼氣能源產業化發展與     研究     <1>多元料源之高效生質沼氣生產技術 10.作物品種改良、種原蒐集及利用-厚植農業基石,創   造領先新資源   (1)花卉等優質作物或特殊用途品種育成   (2)抗/耐生物與非生物逆境作物品種育種研究   (3)作物種原蒐集、保存、繁殖、評估及利用研究 11.作物栽培、採後處理及產業應用技術研究-擴增栽培   關鍵技術,強化農業產業鏈   (1)花卉作物栽培、採後處理、加工等技術改進   (2)花卉作物生產整合管理體系創新及關鍵技術開發   (3)農田土壤與肥培、環境友善資源永續利用等綜合管     理技術開發   (4)推動智慧農業,產銷智動化、服務加值普及計畫 12.技術服務、農業人力與產業培育及先端科技應用-強   化成果加值擴散,提升農業行銷能力   (1)國內、外花卉產銷市場情報蒐集及產業分析   (2)農民諮詢服務、國際合作交流及農業人才培育   計畫內容: 臺灣農業對於保障糧食安全、維護生態環境、延續農村社 會文化、淨零碳排、循環永續等面向,扮演積極多功能安 定角色,與國家總體經濟結構維繫、社會安全網強化及國 土規劃、區域發展與生物多樣性環境等國家發展重大課題 關係密切。本部依循當前政府整體施政以「提升農民所得 」及「提供消費者安全的農產品」為核心價值,作為農業 發展二大目標,透過「智慧、韌性、永續、安心」農業政 策行動策略,運用農業創新技術及新興跨域科技,期能打 造強本進擊的農業競爭力,確保農民福利及收益,兼顧農 產品安全與維護環境永續,打造永續韌性之臺灣科技農業 。相關執行內容如下: 1.農業科技管理及產業化   (1)農業科技前瞻規劃及科技管考與成果管理     <1>科技前瞻策略規劃及計畫執行績效管理     <2>科研成果管理與加值服務及技術行銷   (2)人才培育與推動     <1>鼓勵大學新進教師農業科研及獎勵跨域科學人才   (3)農業基因科技產業風險管理與評估     <1>農業基因科技發展評估與管理     <2>農業基因科技驗證設施及環境風險評估能力建構   (4)產業跨域合作研發與產業化培育輔導     <1>研發成果核心技術商品化暨產學合作推動     <2>學法業界科技創新研發專案推動     <3>產業化輔導暨研發成果擴散應用 2.畜牧業及動物保護科技研發   (1)豬隻生產及品質改進     <1>豬隻飼養管理與生產技術改進     <2>強化畜牧產業決策支援基盤   (2)草食動物生產及品質改進     <1>草食動物飼養管理與生產技術改進   (3)家禽生產及品質改進     <1>家禽飼養管理與生產技術改進     <2>蛋雞生產性能提升及廢棄物處理   (4)動物保護及生醫畜禽產業     <1>研發動物友善飼養管理模式及技術     <2>開發寵物產品新技術、產業管理模式或機制之研       析     <3>以科研技術加速遊蕩犬數量控制效率及提升動物       福利之研究     <4>強化生醫用畜禽供應體系及品質提升   (5)臺灣動物實驗替代科技計畫     <1>優化實驗動物管理   (6)動物防疫檢疫及屠宰衛生檢查技術之研發、改進與     應用     <1>家禽相關病原及疫病監檢測 3.農產加工加值科技研發   (1)農食加工加值應用創新及產業化     <1>農食加工加值應用創新及產業化 4.國際農業合作   (1)農業科技技術國際交流與產業供應鏈合作發展     <1>雙邊與跨域產業供應鏈國際交流     <2>國際組織農業合作與發展     <3>國際農業科技研究   (2)因應CPTPP貿易自由化之農業戰略關鍵技術之布建與     整合     <1>強化產地鑑定與檢驗能力     <2>建立農產品受CPTPP貿易自由化影響之情資分析與       決策調控戰情中心 5.農業政策與農民輔導科技發展   (1)精進政策分析與決策支援     <1>精實農業政策基礎資料之研究     <2>增強農業政策決策支援機制   (2)強化產業經營策略之效益評估     <1>優化農產業經營效益之研究   (3)健全農業推廣體系之研究     <1>健全農業推廣體系之研究 6.農業電子化   (1)統合農業資訊應用管理     <1>農業資訊系統整合應用及數位技術創新服務     <2>統合農業資通安全管理   (2)全國航遙測影像AI判釋應用計畫     <1>建置布署航遙測影像人工智慧(AI)分析雲端架構     <2>建置運用全國農地動態資料庫落實循證治理   (3)智慧政府數位化精進發展計畫     <1>農民數位整合服務串接全方位農民服務     <2>寵物資訊智慧服務整合平台     <3>推動作物健康管理智能服務 7.跨領域整合型科技研發   (1)強化農水畜產品安全供應鏈體系     <1>農產品冷鏈安全供應鏈串接     <2>畜禽產品供應鏈延長保鮮與關鍵品質提升研究     <3>安全供應鏈技術擴散與加值服務   (2)重要作物及經濟動物數位育種技術實用化     <1>體學資料整合及應用     <2>表型調查元件開發與建立     <3>育種決策模型之驗證與經驗傳承   (3)跨領域技術整合研發     <1>強化關鍵技術整合研發 8.推動農業智慧化   (1)智慧農業躍升普及     <1>農工跨域與整合研發     <2>家禽產銷智動化與服務加值化     <3>產業輔導推動智慧農業生態系     <4>決策支援與專案推動管理   (2)晶片驅動精準農業之系統應用與驗證場域建構     <1>晶片驅動精準農業之系統應用與驗證場域建構   (3)AI驅動農業科技創新與產業服務     <1>AI驅動農業科技創新與產業服務     <2>AI人才養成及地端算力與場域建構     <3>產製儲銷AI賦能與產業輔導 9.強化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研發   (1)因應氣候變遷淨零排放與調適之農業部門科學技術     及策略推展研究     <1>更新或建立農業本土碳排係數及計算方法學     <2>優化電動農機具與農業設施(備)之效能提升技術     <3>研擬農業再生能源共生技術與經營策略     <4>建構農業淨零排放友善環境與政策輔導誘因機制     <5>因應氣候變遷之農業調適與整體空間規劃   (2)淨零排放-自然碳匯增匯技術開發     <1>建立土壤碳匯基盤與推估模式   (3)循環農業科技與產業場域輔導     <1>發展農業剩餘資源循環再利用技術     <2>建置農業資源循環再利用場域     <3>推動農業循環產業發展模式   (4)資源循環綠色設計計畫     <1>發展關鍵資源循環再生技術與綠色設計   (5)生物質永續能資源化之生質沼氣能源產業化發展與     研究     <1>多元料源之高效生質沼氣生產技術  
預期成果
1.完成年度農業科技計畫盤點分析,建立生成式AI工具應  用流程,完成年度研究機構能效評估及計畫管考作業。 2.提供研發成果技術評價等諮詢服務,透過農業技術交易  網及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展出創新技術成果;透過國際  性農業專業展會,拓展國際市場與能見度;辦理亞洲生  技大展「農業科技館」,期將研發成果有效落實為市場  商品,參與台灣醫療科技展設置「農業健康館」,協助  廠商透過會展瞭解產業趨勢、累積產銷經驗及能力。 3.促進大專院校教師與本部所屬試驗研究機構合作,激勵  與培育農業科技跨域人才;強化台灣農學會報等農業期  刊品質,提升科研成果。 4.完成基因改造豬生物安全性及產業化評估,提升基因轉  殖家畜禽隔離田間試驗場之營運模式、能量及其產業化  服務平臺之能量。 5.強化農業法人研發成果商品化與產業化相關技術開發;  扶持企業達成技術優化和服務升級,促使商業模式轉型  ;透過創新科技及農資工等跨領域合作研究,強化智慧  應用、農產韌性、動植物健康風險及農業環境資訊整合  。 6.促進產學研之研發量能合作,提高產業創新能量。 7.辦理科技農企業經營管理菁英班;舉辦科技農企業菁創  獎評選與頒獎;聚焦商務育成階段農企業,提供全育成  服務、發展農企業跨域支援網絡並推動市場驗證輔導方  案,優化及經營維運農業育成資訊服務平台。 8.強化臺灣養豬產業深化科學養豬生產模式;運用科學技  術提高對家畜副產物利用效益。 9.辦理全國畜牧類農情資料盤點及主要畜禽產品產地、拍  賣或零售價格資料蒐整,完備畜牧類農情基礎資訊。 10.探討畜產品受有害物質之影響並進行監測及分析,以   建立飼料衛生安全管控基準;運用草食動物產業相關   技術,提升生產及飼養效率;盤整我國畜牧業溫室氣   體排放情形並分析歷年排放趨勢,提供各界作為減碳   或氣候變遷因應等策略之參考。 11.開發新型特色家禽產品,提高鴨蛋蛋白利用率;改善   飼養管理,提升家禽生產效率。 12.提升雞蛋供給量預估精準度,協助完善蛋雞相關數據   的收集,以作為產銷調節預警措施。以產業永續經營   與循環農業概念,研擬養禽場雞糞處理、管理與輔導   策略。 13.完成經濟動物友善飼養技術及人道管理模式及推廣策   略研究、展演動物展演許可分類分級審查建議、動物   展演專家委員訓練制度規劃建議等報告。 14.建置寵物食品數位課程平台,優化教育訓練流程與測   驗機制,提升我國寵物食品衛生安全與從業人員知能   。建構非侵入性營養需求評估體系,建立寵物食品標   示宣稱項目及新興原料或添加物之檢測技術,並研析   有害物質快檢技術報告一份;建置犬鼻、貓鼻影像資   料庫,開發非侵入式寵物登記與辨識系統,改善影像   辨識精準度,促進飼主責任與動物福利。 15.確保SPF豬生產與供應體系,持續提供國內生物醫學領   域產官學研究所需之高品質實驗動物;建立具臨床外   推性之骨缺損大型動物模式、免疫原性檢測平台及助   眠與腎臟保健細胞篩選平台;強化臨床前試驗平台之   推廣與營運效益,擴大試驗資源對接與法人技術服務   能量。 16.協助蛋種禽業及蛋禽業者建立自家生物安全資訊與生   物防護措施,並應用沙門氏菌疫苗、定期監測病原等   建立良好作業規範場域,以提升產業效益與形象。 17.開發創新農產加工產品關鍵技術,開拓國內外市場,   針對農產加工原料供應及加工業者進行產業鏈串接,   帶動國產農產素材加工商機;運用臺灣國產農產品為   原料,促成及開發適合年長者及全齡共食產品,建構   符合市場需求之銀髮餐食產業供應鏈;協助至少一項   具潛力之標的進行非傳統性原料申請審查,協助提升   為安全且高附加價值的農業產品。 18.強化我國農業國際合作,深化雙邊合作實質議題交流   、掌握農業發展及產業趨勢。辦理產業橋接活動,協   助面臨農業轉型與發展困境之新南向國家;建立香蕉   健康種苗碳足跡,確認生產每株蕉苗產生之碳排量,   建立與新南向國家合作模式。 19.推動我國農業與國際接軌及強化能力建構,參與重要   國際組織農業活動,促進園藝及淨零循環農業科技交   流,蒐整APEC區域各經濟體糧損並進行APEC糧損網站   更新維護。同時研擬我國拓展歐洲市場之出口策略,   及與印太及中東歐農業科技合作項目進行雙邊交流,   擴展夥伴關係,提升我國農業國際影響力。 20.針對亞太地區重要農業議題,籌辦農業政策論壇;與   亞蔬合作強化臺灣蔬菜品種自主研發與耐候力及增強   面對病害之應變力;與IRRI合作就植物健康、水分利   用效率及土壤健康與碳排評估等主題進行中長期合作   研究。 21.優化畜禽產品同位素及微量元素之產地檢驗技術;建   立機械學習模型,精確預測及鑑別畜產品之產地;建   置臺灣及各進口國畜禽產品分析項目之數據資料庫以   供應用;開發木材產地鑑定技術及更新產地鑑定資料   庫。 22.強化農產品受CPTPP貿易自由化影響之情資分析與決策   調控戰情中心監控能力。 23.研究主力農家母體變化狀況,作為從農族群變動原因   參考,協助農業政策推動;蒐整日本等糧食淨進口國   糧食之供應精進策略分析,提出我國精進策略建議;   以視覺化查詢與即時資訊精進農產品價量資訊整合平   台,提升服務效率;研究我國農業六級化產業產值編   算方法及可行性評估,以完備我國農業產業鏈統計;   完成農業勞動力調查自動化抽樣設計及線上填報調查   表機制,提高作業效率及節省人力成本。 24.掌握國內外主要國家農業政策、經貿議題與發展趨勢   ,研析國際農政變化、經濟整合與農業談判進展,供   政策調整與施政方向參考。 25.調查我國蛋雞業者和洗選業者提高雞蛋洗選率遭遇的   問題和作法,並提供相關配套措施建議。 26.透過研究國內外農業推廣體系,探討各種模式擴散農   業推廣研究成果,研析歸納其經營管理模式,規劃增   能培訓課程以作為後續年度措施調整之依據。 27.透過農業知識入口網站提供作物病害到栽培管理等多   範疇整合服務,並整合線上學習資源,強化農產品經   營業者專業知識。運用農業現地調查相關APP所上傳之   農地現況照片或調查資料,整合相關系統推動農產業   天然災害救助、農作物生產調查等多元農業施政應用   ,提供第一線公所人員於系統調閱作為災損案件認定   參考。 28.健全本部及所屬資訊與資安資源整體規劃、維運、防   護與監控管理,精進相關基礎環境安全設施,建立完   善資安防護管理及監控機制,提升資訊資源整體使用   效率與資安防護能量。 29.運用氣象資料立方配合農業天然災害氣象參數,開發A   PI介面,提供使用者介接;帶動航遙測及資通訊應用   之觀念與需求,提供計畫執行輔導與技術諮詢,促進   國內農業升級並提升產業競爭力;提高航遙測影像判   釋成果一致性與具影像差異化之訓練模式與演算法,   發揮航遙測影像大範圍調查之優勢,提升農業調查效   率。 30.介接本部三章一Q之11項農業標章系統,整合食安溯源   資料庫並開發自動化統計機制。建置農業數位整合服   務系統串接補助與福利資料,便利農民申辦。推動漁   業管理系統分階段開發,優化資料處理與跨機關流通   ,以及健全本部資料中心軟硬體設施,以達到資訊安   全防護。 31.建置寵物資訊各系統資料互通原則與共通資料格式儲   存架構方案及寵物身分證加值服務模組。 32.建構作物健康管理決策智慧助理系統,建構一站式數   位服務效能的技術,使農業從業人員透過AI技術自主   判別重要動植物病蟲害,並查詢安全用藥方法。 33.針對內需與外銷市場需求,優先進行關鍵技術缺口補   強、環保與永續性包材之開發、實際場域試驗及技術   可行性實證,強化農產品安全供應鏈。 34.畜禽保鮮技術開發及冷鏈強化,包括畜禽產品冷藏及   涼藏溫度評估、畜禽產品供應鏈品質提升及冷藏肉品   銷售供應鏈,以延長畜禽產品保鮮期限並提升品質。 35.進行產銷鏈串接與試銷等加值服務,藉此達成生產、   加工、運輸及銷售等各個環節資源及產銷鏈整合與優   化,提高供應鏈效率與品質。 36.透過全基因關聯性分析,建立候選基因與分子標誌及   數位平臺。種豬基因體學資料收集及種豬3D體型量測   系統優化;開發影像辨識及表型數位資料收集工具及   技術;黑豬種豬群熱緊迫基因對屠體性狀及肉品質之   相關性分析。優化種鴨飼料效率選拔工具,導入種蛋   特徵辨識並構建相關模型。 37.進行自動化表型調查元件技術開發與調適優化,並透   過場域驗證累計擷取重要表型經濟性狀。 38.進行育種決策模型驗證,依據驗證結果進行模型再訓   練與優化,提高育種選拔效率與精準度;持續與國際   研究團隊進行相關體學數據蒐集、管理與分析經驗之   合作交流。 39.針對產業立即性面對問題,透過跨領域技術整合提供   解決方案,提升農業產業環境面對極端氣候挑戰之調   適與恢復能力。 40.發展智慧農業關鍵核心技術,透過移轉、導入並推廣   應用,協助國內業者改善生產流程,提升生產效率,   降低人力投入成本。 41.陸續將具成熟性技術之智慧農業成果擴散應用至產業   ,打造協助家禽生產管理之整合解決方案,以加速家   禽產業轉型升級。 42.健全計畫體制並推動生態系專家陪伴輔導,結合產業   輔導與整合推廣,促進公私資源整合,加速智慧農業   技術落地普及。 43.完成動植物用藥快篩晶片測試確效並降低檢測成本。   針對手眼協調農業機器人,與經濟部合作研析農業智   慧機械共通規格與標準,研擬電動化關鍵元件規格,   鏈結政產學研資源建立供應鏈夥伴關係,提供次世代   農機研發解決方案與技術支援。 44.透過生成式AI整合農林漁畜產業之病蟲害文本與影像   、養殖栽培及產銷統計資料,布建「作物病蟲害診斷   防治」、「栽培養殖管理」及「產銷整合資訊」公版   模組;結合產銷流程數據分析與模擬,將結果轉化為   易理解之管理建議,輔助決策與資源配置,提升農產   品品質與風險管理能力。 45.辦理農業AI跨領域人才培訓課程,結合農業數位學堂   ,打造課後24小時線上學習;針對本部暨所屬研究單   位推動系統性AI人才養成;持續推動農業物聯網標準   化與場域擴展,優化示範場域看板系統與安全機制,   提升即時監控與智慧化應用成效。 46.輔導與媒合農企業轉型升級;輔導農企業經營管理導   入AI 技術;建立AI業界轉型輔導制度,協助企業轉型   。 47.更新建立家禽糞尿及豬牛糞尿管理溫室氣體排放係數   本土值,作為我國減碳效益之基礎數據。 48.開發低轉速與高扭力農用電動馬達及電池,並於電動   中耕機組裝測試;另開發直線作業指引模組與開發耕   深管理系統。 49.以漁電共生為例,彙整歷年接受本部漁業署儲能設備   補助之案場相關資料;建立自發自用輔導機制,評估   建置儲能設備、微電網及養殖漁業生產區示範推動之   可行性。盤點案場已建置之先進監控設備,分析設置   需求與監控效果,建立案例操作模式,作為未來設備   升級參考依據。 50.統籌農業淨零排放科研發展策略規劃及管考作業;資   訊網功能優化及系統維運;量化我國農業部門淨零排   放措施之減碳貢獻量;針對農業產品類別規則調查,   進行農產品申請碳足跡盤查相關規則修訂研析及研擬   綠色消費策略,分析農產品加工過程申請碳足跡標籤   之關鍵阻礙與缺口;規劃乳牛場低碳措施轉型輔導策   略,建構我國草食動物產業淨零轉型施政方針。 51.蒐整國際氣候變遷調適農業相關策略及成果,研擬新   一期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領域草案。建構農業   工作者熱傷害風險評估基礎,辨識導致熱傷害之關鍵   危害因子及風險趨勢。調查母豬於不同型態畜舍繁殖   性能受環境參數影響之程度,建立調適策略擬定之參   考依據。 52.整合臺灣農業溫室氣體排放清冊,比對淨零政策與清   冊指南中之排放源內涵,作為精進之依據;推動與亞   太地區農業國際組織合作,辦理相關國際研會及專家   會議。 53.以農林漁畜剩餘資源研發肥料化、飼料化或農業加值   材等再利用技術並評估減碳效益。 54.引導企業投入循環農業產業鏈,另開發檸檬皮渣替代   性飼料原料雛形產品。 55.持續開發各項花卉作物新品種(系)並因應市場競爭,   投入高競爭優勢、適合設施環境栽培、貯運關鍵目標   品種育成;面對全球氣候變遷,針對暖化議題與極端   氣候議題,進行花卉作物抗/耐生物與非生物逆境特性   育種研究,提高作物面對衝擊之抗/耐能力;持續花卉   作物種原蒐集、保存、繁殖、評估及利用研究,建構   完善種原特性資料,提供前瞻應用資源。 56.持續開發重要花卉作物之栽培管理技術,改進作物之   採後處理、保鮮、貯運技術,提升農民收益;建立重   要花卉作物生產模式關鍵技術及建構優質種苗生產環   境整合管理技術,重新調整產業面向;開發花卉作物   設施栽培、省工栽培、營養管理、生物性肥料、水分   監測及灌溉管理等多面向技術,進行環境友善耕作模   式之研究;建立花卉產銷智動化及數位服務之應用。 57.進行重要花卉產品國內、外產銷市場情報資訊蒐集分   析與服務,提供各界規劃產業發展參考;提供農民技   術諮詢、產業經營輔導及產業創新加值服務;推動國   際合作交流活動,建立國際學研鏈結與技術交流。   預期成果: 1.完成年度農業科技計畫盤點分析,建立生成式AI工具應  用流程,完成年度研究機構能效評估及計畫管考作業。 2.提供研發成果技術評價等諮詢服務,透過農業技術交易  網及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展出創新技術成果;透過國際  性農業專業展會,拓展國際市場與能見度;辦理亞洲生  技大展「農業科技館」,期將研發成果有效落實為市場  商品,參與台灣醫療科技展設置「農業健康館」,協助  廠商透過會展瞭解產業趨勢、累積產銷經驗及能力。 3.促進大專院校教師與本部所屬試驗研究機構合作,激勵  與培育農業科技跨域人才;強化台灣農學會報等農業期  刊品質,提升科研成果。 4.完成基因改造豬生物安全性及產業化評估,提升基因轉  殖家畜禽隔離田間試驗場之營運模式、能量及其產業化  服務平臺之能量。 5.強化農業法人研發成果商品化與產業化相關技術開發;  扶持企業達成技術優化和服務升級,促使商業模式轉型  ;透過創新科技及農資工等跨領域合作研究,強化智慧  應用、農產韌性、動植物健康風險及農業環境資訊整合  。 6.促進產學研之研發量能合作,提高產業創新能量。 7.辦理科技農企業經營管理菁英班;舉辦科技農企業菁創  獎評選與頒獎;聚焦商務育成階段農企業,提供全育成  服務、發展農企業跨域支援網絡並推動市場驗證輔導方  案,優化及經營維運農業育成資訊服務平台。 8.強化臺灣養豬產業深化科學養豬生產模式;運用科學技  術提高對家畜副產物利用效益。 9.辦理全國畜牧類農情資料盤點及主要畜禽產品產地、拍  賣或零售價格資料蒐整,完備畜牧類農情基礎資訊。 10.探討畜產品受有害物質之影響並進行監測及分析,以   建立飼料衛生安全管控基準;運用草食動物產業相關   技術,提升生產及飼養效率;盤整我國畜牧業溫室氣   體排放情形並分析歷年排放趨勢,提供各界作為減碳   或氣候變遷因應等策略之參考。 11.開發新型特色家禽產品,提高鴨蛋蛋白利用率;改善   飼養管理,提升家禽生產效率。 12.提升雞蛋供給量預估精準度,協助完善蛋雞相關數據   的收集,以作為產銷調節預警措施。以產業永續經營   與循環農業概念,研擬養禽場雞糞處理、管理與輔導   策略。 13.完成經濟動物友善飼養技術及人道管理模式及推廣策   略研究、展演動物展演許可分類分級審查建議、動物   展演專家委員訓練制度規劃建議等報告。 14.建置寵物食品數位課程平台,優化教育訓練流程與測   驗機制,提升我國寵物食品衛生安全與從業人員知能   。建構非侵入性營養需求評估體系,建立寵物食品標   示宣稱項目及新興原料或添加物之檢測技術,並研析   有害物質快檢技術報告一份;建置犬鼻、貓鼻影像資   料庫,開發非侵入式寵物登記與辨識系統,改善影像   辨識精準度,促進飼主責任與動物福利。 15.確保SPF豬生產與供應體系,持續提供國內生物醫學領   域產官學研究所需之高品質實驗動物;建立具臨床外   推性之骨缺損大型動物模式、免疫原性檢測平台及助   眠與腎臟保健細胞篩選平台;強化臨床前試驗平台之   推廣與營運效益,擴大試驗資源對接與法人技術服務   能量。 16.協助蛋種禽業及蛋禽業者建立自家生物安全資訊與生   物防護措施,並應用沙門氏菌疫苗、定期監測病原等   建立良好作業規範場域,以提升產業效益與形象。 17.開發創新農產加工產品關鍵技術,開拓國內外市場,   針對農產加工原料供應及加工業者進行產業鏈串接,   帶動國產農產素材加工商機;運用臺灣國產農產品為   原料,促成及開發適合年長者及全齡共食產品,建構   符合市場需求之銀髮餐食產業供應鏈;協助至少一項   具潛力之標的進行非傳統性原料申請審查,協助提升   為安全且高附加價值的農業產品。 18.強化我國農業國際合作,深化雙邊合作實質議題交流   、掌握農業發展及產業趨勢。辦理產業橋接活動,協   助面臨農業轉型與發展困境之新南向國家;建立香蕉   健康種苗碳足跡,確認生產每株蕉苗產生之碳排量,   建立與新南向國家合作模式。 19.推動我國農業與國際接軌及強化能力建構,參與重要   國際組織農業活動,促進園藝及淨零循環農業科技交   流,蒐整APEC區域各經濟體糧損並進行APEC糧損網站   更新維護。同時研擬我國拓展歐洲市場之出口策略,   及與印太及中東歐農業科技合作項目進行雙邊交流,   擴展夥伴關係,提升我國農業國際影響力。 20.針對亞太地區重要農業議題,籌辦農業政策論壇;與   亞蔬合作強化臺灣蔬菜品種自主研發與耐候力及增強   面對病害之應變力;與IRRI合作就植物健康、水分利   用效率及土壤健康與碳排評估等主題進行中長期合作   研究。 21.優化畜禽產品同位素及微量元素之產地檢驗技術;建   立機械學習模型,精確預測及鑑別畜產品之產地;建   置臺灣及各進口國畜禽產品分析項目之數據資料庫以   供應用;開發木材產地鑑定技術及更新產地鑑定資料   庫。 22.強化農產品受CPTPP貿易自由化影響之情資分析與決策   調控戰情中心監控能力。 23.研究主力農家母體變化狀況,作為從農族群變動原因   參考,協助農業政策推動;蒐整日本等糧食淨進口國   糧食之供應精進策略分析,提出我國精進策略建議;   以視覺化查詢與即時資訊精進農產品價量資訊整合平   台,提升服務效率;研究我國農業六級化產業產值編   算方法及可行性評估,以完備我國農業產業鏈統計;   完成農業勞動力調查自動化抽樣設計及線上填報調查   表機制,提高作業效率及節省人力成本。 24.掌握國內外主要國家農業政策、經貿議題與發展趨勢   ,研析國際農政變化、經濟整合與農業談判進展,供   政策調整與施政方向參考。 25.調查我國蛋雞業者和洗選業者提高雞蛋洗選率遭遇的   問題和作法,並提供相關配套措施建議。 26.透過研究國內外農業推廣體系,探討各種模式擴散農   業推廣研究成果,研析歸納其經營管理模式,規劃增   能培訓課程以作為後續年度措施調整之依據。 27.透過農業知識入口網站提供作物病害到栽培管理等多   範疇整合服務,並整合線上學習資源,強化農產品經   營業者專業知識。運用農業現地調查相關APP所上傳之   農地現況照片或調查資料,整合相關系統推動農產業   天然災害救助、農作物生產調查等多元農業施政應用   ,提供第一線公所人員於系統調閱作為災損案件認定   參考。 28.健全本部及所屬資訊與資安資源整體規劃、維運、防   護與監控管理,精進相關基礎環境安全設施,建立完   善資安防護管理及監控機制,提升資訊資源整體使用   效率與資安防護能量。 29.運用氣象資料立方配合農業天然災害氣象參數,開發A   PI介面,提供使用者介接;帶動航遙測及資通訊應用   之觀念與需求,提供計畫執行輔導與技術諮詢,促進   國內農業升級並提升產業競爭力;提高航遙測影像判   釋成果一致性與具影像差異化之訓練模式與演算法,   發揮航遙測影像大範圍調查之優勢,提升農業調查效   率。 30.介接本部三章一Q之11項農業標章系統,整合食安溯源   資料庫並開發自動化統計機制。建置農業數位整合服   務系統串接補助與福利資料,便利農民申辦。推動漁   業管理系統分階段開發,優化資料處理與跨機關流通   ,以及健全本部資料中心軟硬體設施,以達到資訊安   全防護。 31.建置寵物資訊各系統資料互通原則與共通資料格式儲   存架構方案及寵物身分證加值服務模組。 32.建構作物健康管理決策智慧助理系統,建構一站式數   位服務效能的技術,使農業從業人員透過AI技術自主   判別重要動植物病蟲害,並查詢安全用藥方法。 33.針對內需與外銷市場需求,優先進行關鍵技術缺口補   強、環保與永續性包材之開發、實際場域試驗及技術   可行性實證,強化農產品安全供應鏈。 34.畜禽保鮮技術開發及冷鏈強化,包括畜禽產品冷藏及   涼藏溫度評估、畜禽產品供應鏈品質提升及冷藏肉品   銷售供應鏈,以延長畜禽產品保鮮期限並提升品質。 35.進行產銷鏈串接與試銷等加值服務,藉此達成生產、   加工、運輸及銷售等各個環節資源及產銷鏈整合與優   化,提高供應鏈效率與品質。 36.透過全基因關聯性分析,建立候選基因與分子標誌及   數位平臺。種豬基因體學資料收集及種豬3D體型量測   系統優化;開發影像辨識及表型數位資料收集工具及   技術;黑豬種豬群熱緊迫基因對屠體性狀及肉品質之   相關性分析。優化種鴨飼料效率選拔工具,導入種蛋   特徵辨識並構建相關模型。 37.進行自動化表型調查元件技術開發與調適優化,並透   過場域驗證累計擷取重要表型經濟性狀。 38.進行育種決策模型驗證,依據驗證結果進行模型再訓   練與優化,提高育種選拔效率與精準度;持續與國際   研究團隊進行相關體學數據蒐集、管理與分析經驗之   合作交流。 39.針對產業立即性面對問題,透過跨領域技術整合提供   解決方案,提升農業產業環境面對極端氣候挑戰之調   適與恢復能力。 40.發展智慧農業關鍵核心技術,透過移轉、導入並推廣   應用,協助國內業者改善生產流程,提升生產效率,   降低人力投入成本。 41.陸續將具成熟性技術之智慧農業成果擴散應用至產業   ,打造協助家禽生產管理之整合解決方案,以加速家   禽產業轉型升級。 42.健全計畫體制並推動生態系專家陪伴輔導,結合產業   輔導與整合推廣,促進公私資源整合,加速智慧農業   技術落地普及。 43.完成動植物用藥快篩晶片測試確效並降低檢測成本。   針對手眼協調農業機器人,與經濟部合作研析農業智   慧機械共通規格與標準,研擬電動化關鍵元件規格,   鏈結政產學研資源建立供應鏈夥伴關係,提供次世代   農機研發解決方案與技術支援。 44.透過生成式AI整合農林漁畜產業之病蟲害文本與影像   、養殖栽培及產銷統計資料,布建「作物病蟲害診斷   防治」、「栽培養殖管理」及「產銷整合資訊」公版   模組;結合產銷流程數據分析與模擬,將結果轉化為   易理解之管理建議,輔助決策與資源配置,提升農產   品品質與風險管理能力。 45.辦理農業AI跨領域人才培訓課程,結合農業數位學堂   ,打造課後24小時線上學習;針對本部暨所屬研究單   位推動系統性AI人才養成;持續推動農業物聯網標準   化與場域擴展,優化示範場域看板系統與安全機制,   提升即時監控與智慧化應用成效。 46.輔導與媒合農企業轉型升級;輔導農企業經營管理導   入AI 技術;建立AI業界轉型輔導制度,協助企業轉型   。 47.更新建立家禽糞尿及豬牛糞尿管理溫室氣體排放係數   本土值,作為我國減碳效益之基礎數據。 48.開發低轉速與高扭力農用電動馬達及電池,並於電動   中耕機組裝測試;另開發直線作業指引模組與開發耕   深管理系統。 49.以漁電共生為例,彙整歷年接受本部漁業署儲能設備   補助之案場相關資料;建立自發自用輔導機制,評估   建置儲能設備、微電網及養殖漁業生產區示範推動之   可行性。盤點案場已建置之先進監控設備,分析設置   需求與監控效果,建立案例操作模式,作為未來設備   升級參考依據。 50.統籌農業淨零排放科研發展策略規劃及管考作業;資   訊網功能優化及系統維運;量化我國農業部門淨零排   放措施之減碳貢獻量;針對農業產品類別規則調查,   進行農產品申請碳足跡盤查相關規則修訂研析及研擬   綠色消費策略,分析農產品加工過程申請碳足跡標籤   之關鍵阻礙與缺口;規劃乳牛場低碳措施轉型輔導策   略,建構我國草食動物產業淨零轉型施政方針。 51.蒐整國際氣候變遷調適農業相關策略及成果,研擬新   一期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領域草案。建構農業   工作者熱傷害風險評估基礎,辨識導致熱傷害之關鍵   危害因子及風險趨勢。調查母豬於不同型態畜舍繁殖   性能受環境參數影響之程度,建立調適策略擬定之參   考依據。 52.整合臺灣農業溫室氣體排放清冊,比對淨零政策與清   冊指南中之排放源內涵,作為精進之依據;推動與亞   太地區農業國際組織合作,辦理相關國際研會及專家   會議。 53.以農林漁畜剩餘資源研發肥料化、飼料化或農業加值   材等再利用技術並評估減碳效益。 54.引導企業投入循環農業產業鏈,另開發檸檬皮渣替代   性飼料原料雛形產品。  
編號 科目 說明 數量 單位 單價 115預算 114預算 114差異 114比例
01 農業科技管理及產業化 本分支計畫係辦理農業科技前瞻規劃及科技管考
與成果管理,人才培育與推動,農業基因科技產
業風險管理與評估,產業跨域合作研發與產業化
培育輔導等工作。其內容如下:
1.業務費167,135千元,係為辦理研發成果核心
 技術商品化暨產學合作推動與農業菁英培訓計
 畫,以及委託辦理強化農業計畫管理與資訊服
 務,農業科技研發量能盤點分析與跨域協作,
 強化農業科技產學研合作研發推動體系,農業
 科專計畫推動執行暨績效管理,科技農企業經
 營管理暨創新加值輔導等計畫(其中含媒體政
 策及業務宣導費650千元)。
2.設備及投資3,000千元,係為強化農業科技研
 發環境,加強檢監測量能,建構永續安心研究
 所需之研發設備。
3.獎補助費406,568千元,係補助研究機構、大
 專院校或相關法人等,辦理農業科技研發政策
 統籌推動,強化研發成果管理及產業加值運用
 ,新一代農業菁英培育暨合作計畫(新進教師)
 ,農業科技研發成果商品化之核心技術推動,
 農業學界及法人科專等計畫(其中含媒體政策
 及業務宣導費400千元)。
576,703,000
2000 業務費 167,135,000
2003 教育訓練費 6,818,000
2009 通訊費 1,200,000
2015 權利使用費 200,000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16,500,000
2039 委辦費 128,779,000
2051 物品 7,138,000
2054 一般事務費 3,000,000
2072 國內旅費 3,500,000
3000 設備及投資 3,000,000
3020 機械設備費 3,000,000
4000 獎補助費 406,568,000 175,577,000 230,991,000 131.56%
4025 政府機關間之補助 25,000,000
4030 對特種基金之補助 235,062,000 67,684,000 167,378,000 247.29%
4040 對國內團體之捐助 142,711,000 102,547,000 40,164,000 39.17%
4045 對私校之獎助 3,795,000 5,346,000 -1,551,000 -29.01%